白令海峡是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一条狭窄海峡,白令海峡连接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白令海峡长约60千米,宽35千米~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目前白令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

美俄为什么打不起白令海峡(俄美两国为何不在白令海峡修建跨海通道)(1)

白令海峡在远古的冰河时期曾因附近的大海结冰,导致海平面下降,亚洲人沿着白令海峡的路桥迁徙到美洲,这些人沿美洲大陆一路南下,到达北美及南美各地,成为美洲地区最原始的土著人。即使在中国古代,也有殷人东渡的传说,但是殷人东渡不是从白令海峡大陆桥过去,而是乘船到达北美的。

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就因为这条最窄处仅35千米宽的海峡被分割为两部分,使亚洲、欧洲和美洲之间不能相连。于是在很早时期就有人提出过设想,如果在白令海峡修建一座桥或一个海底隧道,将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连接起来,那么将极大地方面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联系。

1905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曾批准修建白令海峡隧道,但是后来随着一战的爆发,这项宏伟计划就搁浅了。中国已故工程师林同炎先生曾于1986年提出建造一座跨白令海峡的大桥,连接美国的阿拉斯加和苏联的西伯利亚,可以称为国际和平大桥。但是这些提议由于各种原因都未付诸实践。

美俄为什么打不起白令海峡(俄美两国为何不在白令海峡修建跨海通道)(2)

普京上台以后,继承了沙皇的遗志,继续推进白令海峡海底隧道的规划建设。根据俄罗斯的规划,俄罗斯准备修建一条105公里长的海底隧道,穿越白令海峡,将俄罗斯的楚科奇半岛和美国的阿拉斯加连接起来,其中包括一条高速公路、一条铁路、以及多条输油和输气管道,预计总投资约660亿美元(包含连接隧道两侧的整条运输线路),建设工期约10-15年。白令海峡隧道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长度约是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2倍多。

俄罗斯经济特区局副局长马克托尼.贝斯托夫表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项目是一个经济项目,而非政治项目,俄罗斯将通过该项目向美国出口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俄罗斯经济部工业研究局负责人维克多·拉兹贝金透露,整条运输路线长达3700英里,其中白令海峡水下隧道长约65英里(白令海峡隧道将花费100亿美元-120亿美元),该项目将由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三国参与建设,其中俄罗斯和美国各占25%的股权,其余股权将用来吸引私人投资者和国际金融机构参与。俄罗斯将会将整个项目建设计划提交美国和加拿大政府,以便获得各方的支持。

美俄为什么打不起白令海峡(俄美两国为何不在白令海峡修建跨海通道)(3)

白令海峡海底隧道一旦建成,将连接美国、中国、欧盟世界三大经济体,辐射亚洲、欧洲和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使60亿人口受益。那么到时候欧洲和亚洲的货物可以直接通过白令海峡的铁路和公路到达美国本土,甚至南美,我们也可以坐火车从北京直接到达美国加州或纽约,这将极大地方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白令海峡隧道工程无疑是一项世界性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惠及60亿人口,但是工程的建设也会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白令海峡及周边气候条件恶劣,周边多冻土,项目建设基础条件差。。

白令海峡位于高纬度地区,靠近北冰洋,北冰洋的浮冰会流向这一地区,导致一年很长时间都不能通航,那么这些浮冰的存在也会对工程建设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白令海峡及其周边冬季气候异常寒冷,零下40℃都是很正常的,在这样的极端低温下,海峡周边广大地区分布着多年冻土,这对于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来说困难较大,低端气温对于修建建桥的材料要求也具有特殊性,这些无疑都会增加施工和难度和增加工程成本。

美俄为什么打不起白令海峡(俄美两国为何不在白令海峡修建跨海通道)(4)

第二、这一地区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项目建设周边配套条件差。

白令海峡两侧很多地区都是无人区,远离经济中心和城市,在这一地区建设项目不但建材难以就地取材,而且由于交通条件差,难以将施工设备及建材运到这一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建设的困难。

第三、美俄两国的关系会决定项目是否能够落地。

白令海峡海底隧道项目是由俄罗斯提出并推动的,但是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在经济上进行制裁,军事上进行围堵,政治上进行孤立,美国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遏制俄罗斯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两国能否在这一项目上合作,还是未知数。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整体经济实力大幅衰落,这几年又遭受美国及西方的打压和制裁,目前经济主要依靠油气相关产业勉强维持,俄罗斯现在是否有能力拿出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来实施该项目,还很难说。

白令海峡海底隧道项目能否实施关键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像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复杂工程的技术难关都可以突破,那么对于白令海峡来说条件虽然还要恶劣一些,但是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是对于美俄政治上的问题就难以把握,如果俄罗斯积极想推动该项目,而美国置之不理的话,那也很难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