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衫记的结局(一件罗衫引发的血案)(1)

夏夜里,常有剧团来岛上演出,演的是柳腔戏,他想起当年在海岛看《罗衫记》的情形了。这出戏说的是海盗故事,就发生在他出生的这个岛屿。

在锣鼓声中,花脸的海盗徐能登场了。他是个船掌柜,身着万字员外服,台步沉雄有力。他明里安分守己,手下船只接渡往来客商,暗地里却在岛屿一带截人财货,专做没本的生意,不几年便悄然发迹。此时他甫一亮相,台下就有人喝了倒彩,徐能早就习以为常,兀自不乱阵脚,或许,海盗本该有临危不乱的过人定力。

时光倒溯回十八年前,徐能的客船载了苏玉和郑月素夫妇,在海上启程。徐窥见月素貌美,立刻生出了歹心,就在岛屿附近的海域,徐能骤然翻脸,将苏玉及随行家人一一斫杀,扔进海中,只把郑月素留下,带回海岛,逼其成亲。彼时郑月素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见丈夫惨死海上,仇人又逼她成亲,她又哭又闹,打算以死相拼。徐能知道再强逼下去也是无用,便把她关进花园,想等她把孩子生下来,再逼她成亲。

在海岛的夜晚,郑月素开始了逃亡,仇恨激发了一个女人最大的勇气和决心。她逃出徐家后花园,急切中迷失了方向,在路上生下儿子,撕了裙子,将孩子包裹。这时徐能带人马追来,人喊马叫,郑月素忙把孩子放在大路边,她怀着一丝侥幸,希望有过路人把孩子抱走,而她自己,却朝海边奔去,在岛屿的南端,她飞身投进了滚滚洪流。

徐能追到海边,只发现了月素的一只鞋子,以为她已经投海而亡,只得悻悻而返。在归途中,徐能听到路边草丛有婴儿啼哭,知是月素所生,想到膝下并无子女,忽而动了恻隐之心,便将孩子收为己有,取名为徐继祖——谁也没有想到,徐继祖后来竟然高中状元。

可以想见,考中状元,几乎是戏曲中男主角的常见归宿,其频率之高,简直要羡煞天下举子们。而且,得中状元之后,不是得报大仇,就是喜结良缘,可见传统曲艺的趣味,无疑是面向世俗的。

徐继祖还有一段奇遇。在赶考途中,他在一个老妪家讨水喝,老妪见眼前的书生是赶考之人,便把十八年前儿子苏玉和儿媳郑月素离家再无音信之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随后又拿出一件罗衫,并告诉徐继祖,这罗衫一共两件,是她儿媳郑月素亲手所缝,一共有两件。老人叫徐继祖带上罗衫,帮着访听一下,若碰上穿这罗衫的或认得这罗衫之人,让他捎个信,就说家中老母日夜挂念着他们,徐继祖带着罗衫上了路。

直到徐继祖得中归来,忽有一道姑拦轿喊冤,原来这道姑正是昔年的郑月素,她当年刚跳进海里,被出夜海的渔民们网起,后来躲进山中出家。郑月素唱:“有了我儿十八岁,今天下山把状告。大人准了这一状,水贼举家该遭抄。”那时她还不知道,轿中坐定的,正是她的亲生儿子。台下坐定的妇女们开始抹眼泪,直到徐继祖得知自己的身世,拿出老妪赠的罗衫,郑月素也拿出一件,母子相认,一时间天旋地转,或许只有在岛屿的逼仄空间里,才能有这样巧的遇合,毕竟,岛屿太小了。徐能被下狱,活活饿死在狱中,这时才欢声雷动,女人们先前的泪痕还未干,悲与喜的交接如此剧烈,笑中亦含泪了。

海盗的故事在岛屿传唱了二百年,甚至左右了岛民的价值观念。岛屿早年间的暴力、昏聩以及残缺,在徐能死后,好像尽数消失了。

在遥不可及的大海深处,岛屿甚至会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午后凭空失踪,把全部恩仇尽数葬送,只留下空空荡荡的海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