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不厌百读,好片不厌百看。十年前看过卧虎藏龙,最近又想起这部片子。

李慕白——大侠

卧虎藏龙的影片评价(卧虎藏龙影评)(1)

全片,只有他有完整细腻的心理转变的显化,我们跟着他走这一心路历程,他的这些情感的心路是李安更想表达的那个情感世界的推动力量。下面是我的解读:

从入定后感悟到只升境界最后落入的也是“寂灭的悲哀环绕”,他主动出定,去追寻心里放不下的事,他想要归于平凡生活,面对自己的感情。俞秀莲在伦理道德感情上非常传统,瞻前顾后,掩藏自己的情愫,等待李慕白冲破道德,亦步亦趋,在现实身份上很不传统从事镖局生意,和玉娇龙刚好相反。所谓身在看似潇洒的江湖,却处处受伦理道德人情世故的牵盼,全无潇洒,委屈就全。

卧虎藏龙的影片评价(卧虎藏龙影评)(2)

慕白遇到玉娇龙,高手相遇,内心升起喜欢。玉娇龙是从心而动,毫无顾忌,直下山河,只是为了满足身心需求,有心无情。李慕白内心所渴望,但是却不会做到的,道德和欲望的挣扎。人对人性完整的渴望要强于对幸福的追求,还有爱情的几个要素都占全了,李慕白必然会喜欢小兽般的玉娇龙。压抑的感情只会更强烈,在玉娇龙的冲撞下,慕白学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感情。

先用大爱化解了玉娇龙,又表达了对秀莲这么多年的真情实感。这时候,他无比踏实,肉身的消亡让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是他的得道——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他第一次觉得平静美好是抚摸秀莲的手对秀莲表达了感情,第二次是肉身消亡的平静让他更浓烈的表达了积蓄多年的感情。

卧虎藏龙的影片评价(卧虎藏龙影评)(3)

玉娇龙的乖张,戾气,为所欲为也的确是一种极端化的表现,像犀利的寒风,她体现了一个真字。李慕白潜意识里是捕龙者,征服这条龙。竹林戏过后,龙终被征服,龙是玉娇龙,也是心里的那头龙,自己也征服了自己心里的欲望之龙。情节来看,影片也给提示,意乱情迷的是玉娇龙,而不是李慕白。

我始终认为李慕白是大侠风范,有武德 武功 修为,在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修炼过程中。他多年修养让他不会“逾矩”,他这次出山的课题是 心与所欲的修行,也需要遇到新鲜的充满“真气”的人有碰撞,有融合。李慕白死得瞑目,他说的心里放不下的事情,全都了结了。杀了仇人碧眼狐狸,跟秀莲表达了情感,获得了内心的平静,然后归于死亡。

卧虎藏龙的影片评价(卧虎藏龙影评)(4)

李慕白其实也是李安的镜像。之前感觉到的李安是很有儒家君子风范的,这部片子懂了,其实他是很融合道家思想的。看李安成功之路,也是看到道家文化的显化,体会到柔弱胜刚强

玉娇龙——“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卧虎藏龙的影片评价(卧虎藏龙影评)(5)

突然发现她非常执着于物,玉梳,青龙剑。的确是初出茅庐的样子,也为未来理想幻灭做了注脚。所执着的江湖,不想她想象的样子,就幻灭与之俱焚。她是理想的,又有力有气有真。她的命运,李慕白也是看在眼里,似乎也在李慕白的掌握中。

卧虎藏龙的影片评价(卧虎藏龙影评)(6)

从文化视角看卧虎藏龙

主场景三个地方:江南水乡,大漠孤烟,中原核心。

江南空灵飘渺,怀抱文气;新疆大漠狂野无人,武气藏纳;中原,中和之气和权利中心。主角玉娇龙是满人,是融合两种文化的人,武气多于文气,那种狠劲是汉人里少有的,血脉里带着的东西。

卧虎藏龙的影片评价(卧虎藏龙影评)(7)

影片中处处也展现了主流权利文化,贝勒爷的白道和武侠江湖的黑道融合才有了他的显赫地位。小虎自己放手玉娇龙,是因为他自卑于自己远离主流权利,想靠自己的努力进入获得地位,可惜做不到,他的选择也是被这种权利压制的。边疆强盗,他野性足,复杂度太低,几乎永远难挤到中原主流,他想赢取玉娇龙的目标难以达到。他的行为惯性还是靠抢,可实力真是不济,知不可为而为,也是一种年轻的纯真给我们感动。玉娇龙也一样,父母之命的和亲,她也难以摆脱,屈服命运,直到真正身处其中才知道要用力逃离。官家的人丢了性命就变成了一件大事,要逼师娘走以摆脱麻烦,社会文化的巨网下没有真正的自由。

好电影

有些电影也许精彩,看过也就过了,过瘾而已。而有些电影,余韵悠长,如品美茶。它有留白,有空间,让每个人做自己的解读,理解人类的人性从而理解自我。触动人心的好电影,也肯定是创作者拿出他心里的那些宝贵的东西,表达自我的时候,其实也在展露隐私,有时是用潜意识在交流。

好电影很博大,只有不多的场景,不复杂的故事,可是深,可挖掘的也深。会让我有这样的冲动和感情去解读,解码它,而且它激起了我的很多感受感情。

喜欢李安,是他不浮躁,扎扎实实的给大家一个电影梦,每次都会触及人性,情感的深处,不是浮在表面,你能感觉的到他的努力他的真诚,他的努力不让人失望,他的底蕴,片子中的人文关怀,这些是打通中西文化的核心。反观有些大陆导演,拍了几部不错的片子,就开始瞎搞加浮躁,而且没法如李安一样持续稳定输出优秀的作品,让我以为电影圈就是这样的乱。看到李安,你会觉得,他真的是表率,电影导演也可以是另一种境界。有没有那样一种使命感,那样一种慈悲,为希望探路,寻找各种可能性,探索边界。

其实看到李安这样,我还挺感谢台湾的。李安身上让我看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觉得台湾是保留了这个火种的,他是教育世家,从他的言谈举止以及台词等,我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熠熠生辉。他后面去美国留学,定居,让他有了一种技术,和美国文化相互沟通的语言。大师汇成,中西合璧。当然从而会想到国内,文化的底蕴在慢慢复苏,需要时间,需要这样人格和修为的人孕育出来。

之前在美国特别感动的是之前制定美国宪法的这些国父,他们身上有那种使命和为后代的人文关怀,李安身上的确也是看到了,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