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华上下五千年,汉字的演变过程也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每一次字形的变化,都体现了前人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

字与词,在时间的淬炼之下,已经不只是经史子集里的文本元素,更构成一代人鲜活的生命印记。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命只走过一回,但是字却将之带来无数次。

今日《一周书记》栏目,小阅君将带大伙儿跟随台湾作家张大春的《见字如来》,上一堂说文解字的汉字课。

春节里的汉字 与春节有关的汉字你知道多少(1)

☜《见字如来》,张大春著,理想国|天地出版社2019年3月。


读在前面:

2019年3月,理想国出版台湾作家张大春散文集《见字如来》。张大春于六年前接下《读者文摘》的专栏邀请,起因于他愿意学习前辈梁实秋先生当年在该刊主持的专栏“字词辨正”,借着重新辨识文字,写字词源起故事,同时为这个时代没落的汉字文化尽力。见字,如见故人来。本书收录的四十六篇说文解字,每一篇都有一段“得胜头回”,说的是作家生命里与字相逢的风景、际遇,后文便是关于汉字的形、音、义与词组的说解、甚至延伸变化。

春节里的汉字 与春节有关的汉字你知道多少(2)

张大春,台湾作家,1957年出生,祖籍山东济南。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著作等身,曾获多项华语文学奖项。近作《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大唐李白》系列、《文章自在》、“春夏秋冬”系列等。


春节里的汉字 与春节有关的汉字你知道多少(3)

读家·评

见字如来:看张大春为你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

文|北烟胧月


谈起中国文字,那些字词背后的深厚历史,足以让汉字成为中国的瑰宝。每一个文字背后的历史真义,每一个历史典故里衍生出来的成语,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中国的文字从古老的甲骨文演变到如今的简体字,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几千年历史。到了现如今,汉字依然拥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它们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

汉字,每一个中国人都常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从孩童起表述感情用的都是汉字,汉字那么多,我们学会了使用,但汉字背后真正的意义我们却很少有人能懂。

研究汉字,将每个字根据其字形及其诞生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搞清楚,这无疑是一个很枯燥且很庞大的工作量,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愿意研究,且将其编纂成书,供后世之人学习。

《见字如来》就是一本研究文字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张大春无疑是一个很有文学素养的人。他是台湾作家,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真是一个全才的作家。他曾经获得过多项华语文学奖项,其文学作品具有魔幻写实主义的光泽。

张大春对文字的喜欢,来自于前人的研究,他喜欢看梁实秋关于文字的一些栏目,在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他没想到,有一天他也耳濡目染地在文字的长河里,谱写着属于自己的见解。

这本《见字如来》,看标题就能让人觉得字里行间拥有韵味。首先,单从如来二字,从字面上的意思就能联想到如来佛祖,感觉有佛学之意,但它另一层面的意思在作者看来,“如来”就是好像来了,意在当我们看到汉字,就好像感觉一种熟悉的感觉来了。

其实对于每一个汉字,我们都在经常使用。每个人的生命有限,但文字的生命力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的熠熠生辉。它就像一颗珍珠,岁月只会让它越发光亮。

文字的价值是无穷大的,那是无数人几千年留下的精神食粮,是藏于人类骨子里的种子。这粒种子,风一吹就会到处生根发芽。

张大春在他的《见字如来》里,为我们讲述了他与文字的故事,每一个字他都能和自身的故事相配合,读来让人觉得有趣,且又觉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以前我们常用的“茅房”或者“茅司”,到了如今已经不在使用了,而是被西方传来的“厕所”或者“WC” 所替代。比如到了现代社会,喝酒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酒的文化也是自古流传至今,酒的甲骨文是个尖底酉字,意思就是酒尊,左边看似像是水字旁但其实并不是水,而是溢出的酒汁形状。

就单单一个酒字,古人造字模仿酒发酵的形状,让这个酒字有了其形和深层的内涵。而另一个偏旁酉,司马迁则是在《史记·律书》里用文字的角度说明了:“酉者,万物之老也。”

在文字不断的演变过程中,“酉”字成为了一个部首,旁边加一个形声的声符,就会形成庞大的声字群组,比如醪字,比如酬字。

中国有句常说的话 :“笑一笑,十年少”,可见爱笑,多笑对于生活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一种生活状态。笑这个字,能反应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能够反应它的幸福感。

我们开心的时候会笑,崩溃的时候会大笑,郁闷的时候会苦笑,我们也意识到,笑不代表就很好,也不代表不好。只是这个词,这个字背后所表达的深意,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来判断。

“笑”字单从字的形体上来看,不论是最早的甲骨文、金文或者小篆,“笑”这个字都是有一个竹字头和一个象征“体貌弯曲”的“夭”字。

那么对于“笑”这个字。文学家们普遍认为 :“竹之体态轻盈,受风则弯曲,形态如夭,有如人发笑之态。”其实这种说法是有些迂回的,更有绕得远的,说 :“竹为 乐器,君子乐然后笑。”

这些关于笑的字形分析,让人感觉不过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字,笑得如此自然,可却感觉它的来历竟是如此神秘。

说起项羽,很多人认为他是西楚霸王,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但我们一定想不到,英雄一词,并非是太古老的词汇,而是在汉代以前皆无所见。《汉》中提及刘邦,称其英雄。日后英雄就演变成了一种或一群能够左右时事,有所成就的人上之人。

于是乎,后世就有了“英雄不怕出身低”“英雄所见 略同”“英雄无用武之地”等词语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让英雄这个词得以流传至今。

读完此书,你会发现,那些历久弥新的汉字,在时间的淬炼之下,经过岁月春秋的洗礼与陶冶,它们早已经不只是古文里所表达的意思,它们拥有了更新鲜的生命力,有了更丰富的表达方法。

它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历着衰亡和兴替。我们人类的进化不断地在进行,我们这一代人的语言,到了下一代也许会给淘汰,成为了过去,那些经我们所传达出 去的字词句段,早已经失去了当时的风采,但汉字依旧会在,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若想找到从前或者古时候的感觉,体验下汉字的博大精深,那么说文解字,在文字的世界里去追溯它的源头很有必要。我们会随着汉字再次经历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情境,会让我们回味当年,共同找到见字如来的感觉。

原文刊载于《台声》2019/8

春节里的汉字 与春节有关的汉字你知道多少(4)


读在后面:

解读关于春节的几个字


说文解字:“礼(禮)”的左侧偏旁是一个“示”,代表神衹。右上方凵形的容器里放着一个“钰”,这是用以敬神、祭祀的贡献之物。右下方的“豆”,原本为盛肉之具,也是标准的礼器,径一尺、容积四升。从字形的各个组合部分来推断,礼,就是敬神的仪式了。也由于敬神之虔诚肃穆,礼是一种文明的锻炼以及行事的规范,于是礼甚至还具备了道德上的含义。

延伸阅读:《论语》中,子贡向孔子提议省去每月初一用活羊祭祀祖庙的礼俗,孔子回答他:“赐给你吧!你爱惜那些羊,我爱惜这些礼俗。”可见孔子对礼节的重视。

一年的大年初一,一清早,住在同栋三楼的汪伯伯叩门拜年,我开门进客,拱手为礼,还道了几声恭喜,却被父亲训斥:“多大的人了,你连个年都不会好好拜吗?”在老人家看来,拱手相贺,是同辈人之间相施之礼,晚辈见长辈,是不能拱拱手就算数的。要拜年贺节,就得深深一鞠躬。

日后逢年过节,无论是在自家之中,还是在江湖之上,但凡与长辈贺节,我都谨守鞠躬之礼,有人受了这一礼,表情并不自然,似乎还觉得我礼过其分,可是我也安之若素,有一种一意孤行的快意。

课堂习题:三国时代,皇甫规的美才女遗孀拒绝再嫁给董卓,詈骂不屈而被鞭扑致死,死后为世人尊称为:

A、礼宗 B、礼阁 C、礼容 D、礼阃

说文解字:“肥”即多肉。有的文学学者把这个字的右边解作“卩”(节字的省写,就是骨节),骨节本无肉;一旦有肉,肯定是肥。于是,丰厚的食物、肌肉、土壤、情景,都能以“肥”来表示。

延伸阅读:杜甫诗中不止一次出现过“轻肥”的用法,用来形容富贵之人,例如《秋兴八首》中的“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中的“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轻肥”。《墨子·兼爱下》中记载,楚灵王喜欢臣子有细腰,所以朝中的大臣,每天只吃一顿,以便控制腰围,连上朝议事之前都要屏息缩腰,饿得无力,得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

课堂习题:“肥遁”在古代指称:

A、聚敛 B、退隐 C、贫弱 D、富贵

说文解字:“酒”的甲骨文是个尖底的“酉”字,就是酒尊,左边看似楷书的水字偏旁,却不是水,而是溢出的酒汁形状,而水字偏旁,是在模拟酒浆发酵的情状。到了金文,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个尖底的酒尊,只不过尊身刻画的图形略有变化,溢出的三滴酒汁省略了,“酉”字也可以用来指称八月,因为到了这个月份,谷类成熟,农事完毕,可以酿酒了。

延伸阅读:根据《周礼·天官》记载,有“三酒”之称。有事情才喝酒,叫做“事酒”;无事而饮酒,叫做“昔酒”;祭祀时喝酒,叫做“清酒”。

至于饮酒场合和环节,也有不少讲究。古礼严明的时代,饮食皆须祭祀,喝酒之前,必须倾酒以祭地,叫做“酹”,苏轼的《念奴娇》:“一尊还酹江月”说的就是这码事。而在《前赤壁赋》里,东坡写曹操,用的是这几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酾”就是滤去浊酒中的酒糟。而“酒博士”,是给伺候酒桌者的称呼。

课堂习题:饮酒而乐的意境,应该用哪一个字表达?

A、酖 B、酣 C、酩 D、酡

说文解字:《说文》之中,春字为“推也”,以时序而言,冬天的寒冷之气,到了立春之后转温,草木到此时也竞相生长,这是大自然给造字者的启迪。而《易经》的“屯卦”也有万物充盈其生机而始生的意思,人与事,无不在此萌发。

延伸阅读:“春”也有酒的意思。剑南春的意思不是说剑南的春天,说的是这个地方产的酒。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估计跟酿酒的季节有关。古人十月开始酿酒,估计要酿三个月才成,差不多到春天时才酿成,于是“春”便有了指代酒的意思。

历史上第一对春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上联是“新年纳余庆”,下联是“嘉节号长春”。春联上最常出现的是喜、吉、祥、庆、新、福、春七个字。

一般我自己做的春联,我尽量不写什么财贵、富贵一类的字。但是我自己写过一副春联贴在我家,上联是“小隐云山消俗贵”,下联是“微耽书卷证书财”,意思就是说我还读点书,这已经证明我有真正的财富了,并不是一般的求财求福,求福求贵。

横批呢?我写春联一向没有横批。原来的规矩,就是没有所谓的横批。

课堂习题:以下哪一个词汇与今日所称的春联无关?

A、春帖 B、春书 C、春胜 D、春词


说文解字:“食”这个字,既是粮食,也是吃;既是居官所得的俸禄,也指生计(例如“稳食艰难”);一年四季的祭祀,也可叫做“时食”。

延伸阅读:古人重视吃这件事,远甚于其他。为了以文字指认吃或食物的不同状态,尽量使用不同的字,像糊、糜都是稠粥,馈、饩、馌都有赠送和贡献食物的意思。

中国人始终认为,食这件事,除了与公共事务相结合,与天地、祖先、神鬼也脱不了干系,所以很多食部的字,或多或少与崇祀、祭祀相关,宴会中的酒总是为看不见的灵物所设,饮食者怀着虔敬之心,体会生之为德,是一个漫长、繁复的生产与享受过程,是之谓“人神共荐”。

课堂习题:“餐”,就是饮食或者吃饭的意思,但是应用在其他官能上,往往是指:

A、嗅觉 B、味觉 C、听觉 D、触觉


首期福利:

小阅君的赠书福利开始啦!四十六个有温度的汉字,讲述汉字里的中国文化,等你来读!在留言专区评论分享你的文字故事,点赞最高的前三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


春节里的汉字 与春节有关的汉字你知道多少(5)

编辑:吴晨倩

欢迎关注“海峡通讯”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