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分享官#

2020.12.10 晴 17—1度

钱钟书先生(一九一零——一九九八),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代表作《谈艺录》、《管锥编》、《围城》。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1)

钱钟书父亲故居朴园,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2)

毛诗正义(三九):蟋蟀

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序》:“刺晋僖公。”按每章皆申“好乐无荒”之戒,而宗旨归于及时行乐。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3)

诗解:1.《传》:“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

2.今人:此诗写一年将尽,诗人有感光阴易逝,应及时行乐,但又不愿意沉迷沦落,认为应该发奋向上。理想的生活应是“好乐无荒”。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4)

来自头条免6.费z

钱先生观点:1.“晋文公之于僖公殆可谓祖孙异趣者欤?”(晋僖公“俭不中礼”,而其孙子晋文公重耳在齐国时,沉溺于齐人之福,几乎不可自拔。)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5)

晋文公塑像,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2.(及时行乐)常情共感,沿袭成体。......或为昏君恣欲,或为孱夫晏安,或为荡子相诱,或为逐臣自壮,或则中愉而洵能作乐,或则怀戚而聊以解忧,心虽异而貌则同为《车邻》、《蟋蟀》之遗。(意谓《蟋蟀》亦是开后世先河的作品。)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6)

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诗例:杨恽——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古乐府《西门行》——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夫为乐,为乐当及时;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潘岳《笙赋》——人生不能行乐,死何以虚谥为?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7)

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感想:“好乐无荒”,对于我们升斗小民来说,大致工作最大,工作上的事情做好做完,管管小家庭,老的小的安排好,剩余点点时间,有点自己的小乐子小情趣,差不多也就“人生忽如寄”了。正如《简爱》中所说“人活着就是含辛茹苦”,唯一可安慰的是假如把该做的事做了,该尽的责任尽到,即便生活没有自己所想之美满,得到的那一点点快乐也是真正的心安理得、尽情尽兴!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8)

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假如反过来只一味追着行乐走,一个人乐了,这人身边之人,例如妻子(或丈夫)、儿女、父母、朋友等等,搞不好得替他背负这人世的凄风苦雨。而这人本身,结局到底是不是真的乐,也还难说。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9)

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人生苦是确定了的,乐却不一定。所以先得有吃苦之心、吃苦的习惯、不怕苦的精神,才有机会谈快乐。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10)

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读到这条注释,差不多笑了,原来经学家们的言论还真是有逗乐的效果。奢,挨骂是一定的;没想到俭也要挨骂。当然,这里的挨骂是因为礼仪、排场被晋僖公弄得寒酸的缘故,我想起了清道光帝,据说衣服上打补丁、皇后过生日大家吃碗面了事,让经学家们看到了不晓得要怎样“刺”。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11)

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感觉好难操作,又要及时,又要以礼。做娱乐的事不难,但内心的乐又不是自来水,想开就开,相关就关,除非是程序控制的机器人,正常人谁能如此高超。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迁洛阳(管锥编游记五十九)(12)

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