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因风寒病逝。正所谓“太子者,国之根本也”,此时摆在朱元璋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册立谁为继任者。

太子朱标,作为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在其成长过程中朱元璋对他可谓是重视有加,不仅在学习上,让他跟随大儒宋濂学习经传;还在为政上,建立大明王朝伊始便将他敕封为太子,学习处理政务。即便是在个人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为他选配了两位良妻,一位是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女常氏,洪武四年常氏被册立为皇太子妃;另一位便是鸿儒、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吕氏。

朱标死后朱元璋怎么处理的(朱元璋为何不册立太子妃之子朱允熥)(1)


可惜的是,朱标太子天不假年。好在,朱标太子的两位妻子先后为他诞下了五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长雄英,次建文皇帝,次允熥,次允熞,次允熙。”其中,长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是太子妃常氏所出,另外三子乃吕氏所出。

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朱元璋确定朱标为大宗之下,顺位继承权当为朱雄英、朱允熥、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而后才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这些小宗。

但嫡长孙朱雄英,1382年仅9岁便早夭而亡,事实上朱允熥也便应该成为这其中最高顺位的继承人。可惜的是,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次子朱允炆,这又是为什么呢?

朱标死后朱元璋怎么处理的(朱元璋为何不册立太子妃之子朱允熥)(2)


首先便是在太子妃常氏去世之后,朱元璋有过册立吕氏为继妃的举动,《明史》中记载:初,太祖册常妃,继册吕妃。常氏薨,吕氏始独居东宫。

这也就从法理基础上解决了朱允炆非嫡出的问题,从而没有了与朱允熥之间的嫡、庶之分。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这里面可以说包含了朱元璋多年政治生活上的综合考量。在封建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并非理想中的君君臣臣,既有皇帝这样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上位者,亦有外戚、权臣这等觊觎者,因此避免主弱臣强,避免外戚、权臣干政,也成为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稳定大权的必然选择。

此时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朝堂之上都有谁呢?有蓝玉、冯胜、傅友德、王弼等公侯,他们个个都身经百战,手握兵权,反观此时朱标的儿子、自己的孙子们,朱允熥不过15岁,朱允炆16岁。

朱标死后朱元璋怎么处理的(朱元璋为何不册立太子妃之子朱允熥)(3)


而对于这些曾经在元朝末年,跟随自己打下江山,攻伐陈友谅、张士诚,甚至于在北伐中招降纳哈出、捕鱼儿海之战近乎全部消灭北元王庭的将军们,朱元璋已经不再年轻。要利用或者翦除,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这其中,手握大权的凉国公蓝玉还有一层身份。他的姐姐蓝氏是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妻子,也就是说朱标乃是他的外甥女婿,至于朱允熥自然也就是外甥孙子。一旦册立朱允熥为皇太子、继任者,那么带来的后果就是蓝玉对于大明王朝皇权的挟制,外戚干权的局面或许会再次上演;反观朱允炆的母亲家族则没有这般背景。

朱标死后朱元璋怎么处理的(朱元璋为何不册立太子妃之子朱允熥)(4)


于是一个“愉快的决定”便在朱标去世不久开始了,先是靖宁侯叶升(蓝玉亲家)坐胡惟庸党诛;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次年二月蓝玉案爆发。这场蓝玉案之中,蓝玉被剥皮实草,冯胜、傅友德、王弼等人也被牵连在内尽皆诛杀,被杀者达到1.5万人。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朱元璋还下诏: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可能会有人说,难道朱元璋良心发现了。自此以后胡惟庸党、蓝玉当都赦免了?事实上,此时的朝堂之上,功臣、有资格成为权臣的也都已经为他所杀,而孙子朱允炆上台之后,便可以安稳过度。可惜的是,纵然朱元璋在为后世计上,如此决绝,并不在乎自己的身后名;但“外贼好防,家贼难防”,最终在他撒手人寰之后,朱允炆的宝座也只坐了四年,便被四叔朱棣所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