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映的《国家利益》是一部来自瑞典的反恐动作电影。欧洲电影,尤其是北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一直鲜有分账。这次,迟到4年的《国家利益》同档要和涨势仍猛的《奇幻森林》竞争,接档又要对战“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主演的好莱坞“吸金”大制《猎神:冬日之战》,票房前景着实不容乐观。

007瑞典版完整版(瑞典版007没有邦女郎和黑科技)(1)

在开场,脱身于潜伏的犯罪组织时他用了匕首,偷袭索马里监狱用的是持枪挟持,阿曼巷战除了手枪打掩护外主要靠跑,和反派的终极对决则用的是密室空间的赤搏。从头到尾就三场爆炸戏,最大的一场炸斯德哥尔摩大桥的戏还没炸成,典型的不爱热暴爱冷暴的北欧闷骚风格。

汉密尔顿和女主角的对手戏也毫不香艳,甚至令人沮丧。就当两人刚来电对上眼,你正期待一场类似《史密斯夫妇》那样相爱相杀的特工大战时,汉米尔顿的女友玛丽就死在了他梦中条件反射挥出去的匕首下。

瑞典“主旋律”:对CIA的高级黑与政治冲突的经济归因

从汉密尔顿追踪导弹下落,破坏雇佣兵集团的战争投机阴谋从而维护国家利益的主线情节上来看,《国家利益》从小冲突带出大危机,从军火失踪案牵出政府黑幕,虽然节奏不算甚快,但叙事直白、自然流畅,还算中规中矩。

007瑞典版完整版(瑞典版007没有邦女郎和黑科技)(2)

但是《国家利益》作为瑞典影片,对照我们熟悉的好莱坞制造,片中对美国政府的定位,以及对政治与军事冲突的归因颇值得玩味。

首先,作为美国政府符号在本片中出现的CIA,一改好莱坞影片中的无边法力,成为了一个受制于雇佣兵集团,作为无力的政府机构。

不多的几场戏,CIA的负责人都是带着不便明说的政治目的,在和雇佣兵的头目进行利益交割。我们对照好莱坞视角和北欧视角,便能得出这样有意思的结论:虽然我们常以西方一词概论欧美国家,但若把它们看成铁板一块,便是闹笑话了。你看,就连在商业类型片里,他们都在对撕价值观呢!

其次,对于政治和军事冲突的经济归因,也是《国家利益》比其他反恐动作电影往前多迈出的一步。

007瑞典版完整版(瑞典版007没有邦女郎和黑科技)(3)

我们在对戏剧冲突进行评价时总说,如果矛盾总是因为一个“天生的坏人”而起,这种冲突便来得不高明,放到反恐类型片中也是一样。如果矛盾总是因为恐怖主义单纯的坏而起,那么这种二元对立的简单冲突也未免乏味。《国家利益》对政府、雇佣军、恐怖组织三方势力的引入,实际上是对恐怖主义分子符号化的反思——反恐战争不是西方政府与极端组织之间,正义VS邪恶的简单对决。从根源上看,恐怖组织也是某些西方政商势力利用他国政局进行利益交割,自己给自己种下的毒瘤。

国家荣誉之外,汉密尔顿是一个大写的人生悲剧

虽然《国家利益》中留给汉密尔顿的个人辅线篇幅不多,但却成就了他与詹姆斯·邦德或是《谍中谍》中伊森·亨特不同的个人特点。

汉密尔顿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人生的悲剧性上。《国家利益》中为了突出这种悲剧性,特地设定了女主角玛丽这个角色。

007瑞典版完整版(瑞典版007没有邦女郎和黑科技)(4)

玛丽不是“邦女郎”,没有暗黑背景也没有身怀绝技,她就是一个善良平凡的医生。她的出现,让汉密尔顿身上“平常人”的那一部分觉醒。如果说,这种套路还是司空见惯的话,那么她的死便可谓是一个绝笔:她死于汉密尔顿从梦中惊醒应激反应挥出的一刀。

这也就意味着,汉密尔顿一旦成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刀刃”,“平常人”的那一部分就不允许觉醒,如果觉醒也只会带来悲剧。《国家利益》中个人被集体“征用”的悲剧性,是动作影片中少有触及的。

【文/铁皮小鼓】

版权声明

007瑞典版完整版(瑞典版007没有邦女郎和黑科技)(5)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