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饭!”、“胃口不好!”、“嚼着嚼着就吐出来!”、“压根不愿意张嘴”......孩子吃饭有困扰,家长在预约卓正儿保门诊时,助理会建议您录制宝贝在家庭环境中吃饭的视频,带过来给医生看“。

在诊室内,医生又问:“您有拍平时孩子吃饭的视频吗?可以找出来我看看。”甚至到了看诊结束后,医生还叮嘱一句:“这次回家时,您可以记录一些宝宝吃辅食的视频,然后反馈给我”。还有很多线上的问诊喂养问题的家长,同样被建议上传孩子的吃饭视频。

面对医生轮番的盛情邀请,家长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医生为什么让我准备宝宝吃饭的视频,这个真有那么重要吗?

什么是吃饭视频?

吃饭视频不是什么玄乎的内容,就是用摄像装备客观记录孩子的吃饭场景,手机就是一种便捷的拍摄工具。记录下来的视频/图片,是喂养咨询的“原始素材”。

医生为什么想看吃饭视频?

因为医生想更加详细了解孩子的喂养状态后,给出个体化的建议!儿保门诊时,医生获悉喂养困扰后,会详细了解孩子的具体喂养要点,比如:what(什么食物?)where(在哪里吃?)when(什么时间吃?)who(谁负责喂养孩子?)how(怎么吃/喂?)how long(吃多久?)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缺什么(孩子不好好吃饭)(1)

另外,还会深入到某个场景的具体细节,比如“当孩子推开勺子时,您是怎么做的?”,医生看似不相关的提问,常常有其背后的考量。因为吃饭从来都不只是孩子与食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你可能在想,有那么复杂吗?(你就说孩子吃得少,你有什么办法没有?!)有,解决办法也有。但是给笼统的建议,帮助并不大,卓正科普中不乏喂养方面的建议,但是那些建议是适用于大众的,未必适用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家长描述的孩子吃得少,背后代表的真实情况都不一样,同样挑食的孩子,背后的原因也各有差异,医生想要获取更全面的信息才能给出个体化的建议。要想获取喂养信息的全貌,单单通过家长和医生的“文字交互”或是“话聊”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比如,家长在描述孩子的食物:一餐中各类食物占到多少比重、食物稀稠程度、颗粒大小等等,描述得再努力,也不及几张食物的照片来得一目了然。,时长00:14吃饭视频更是“神助攻”,可以帮助医生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进食状态,大人的状态、大人与孩子的互动状态,进餐环境,以及整个家庭的进餐氛围如何,给医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的具体信息,有利于喂养咨询更准、更精、更有效。

吃饭视频该怎么拍?

用手机或家庭中已有的监控装置都可以。

1. 拍摄高度大致与孩子的面部平齐

拍摄画面的主体是孩子、食物和家长。,时长00:20画面中能看到孩子的整个上半身,最好能看清楚孩子的口腔进食状态、面部表情、手部动作,同时也需要看到食物以及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互动情况。画面的背景不用刻意设置,平常孩子在哪儿吃,就在哪儿拍。

2. 避免由家人捧着手机“怼脸拍”

这样的操作,孩子可能时不时盯着手机、盯着拍照的人,这样展现出来的是非”原生态”画面。建议先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把手机固定好,在开拍前按下录制键。如果是家人手持手机拍摄,除了需要注意上述拍摄高度和角度外,拍摄者最好尽量保持木头人状态,不与孩子产生过多的互动,画面尽量稳定。

3. 拍到核心环节

鼓励多拍几段,以便医生看到全局,比如进餐初始状态、中场状态、收尾阶段。不需要刻意挑选“高光时刻”或是“至暗状态”来拍摄。

4. 视频不宜太短或太长

线上问诊时每段视频在50-60秒钟。线下就诊时能持续拍摄几分钟会更好。

5. 保持自然,不要多余修饰

视频过程中不需要加任何的特效,不需要任何的剪辑和拼接,不用需要打马赛克。因为每个人的隐私权都需要被保护,医生在没有征得家长同意前不会擅自使用您的视频。通过“吃饭视频”,让我们一起看到孩子,理解孩子,开启开心吃饭的旅程吧!

本文作者:沈利,卓正儿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