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一件事可能就是血糖监测了,监测血糖几乎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和吃喝拉撒差不多的一部分,但又比吃喝拉撒更让人紧张,一旦血糖不正常,很多糖友就会陷入恐慌。

监测血糖的几个时间点的适用情况(监测血糖这6件事)(1)

为了得到正常的血糖值,可能一些患者会采取一些错误措施,但这时测出来的数据并不是准确的,所以并不能作为调整饮食和用药的依据。那到底,测血糖时会出现哪些错误举措呢?

监测血糖时会出现的6个错误举措

一.抽血化验空腹情况下停止服用降糖药

空腹抽血测血糖时,不要停止服用降糖药。很多人认为空腹会使血糖降低,所以不服用降糖药,抽血测验时才不会得出一个低于正常血糖的血糖值。但抽血测量血糖最主要是检测使用降糖药物后正常情况下的治病作用,并进而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擅自停用,既不能得到正确的反馈,也可能因此病情加重。

三.检查血糖前故意吃的少

确实,吃的比平时小一点测出的血糖量可能也会理想一点,但这并不能代表患者平时生活中的血糖值,反而混淆视听,造成医生的错误判断,耽误病情的治疗。所以,不用刻意减少进食,放松心情,平时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四.对“餐后血糖”的误解

餐后血糖并不是从吃完最后一口饭算起,而是从患者吃第一口饭就开始计算。餐后血糖的监测可以有效了解当餐进食及药物使用是否合适。一般,餐后血糖测的都是“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这个时候的血糖量基本回归到进餐前的空腹水平。

五.不进行多种血糖监测

有些糖友只会认定一种血糖监测手段,更多的是空腹血糖。但其实,餐后血糖的监测可能比空腹血糖更加重要。监测餐后血糖,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并且,餐后血糖的监测也可能是早期糖尿病的发现手段。

六.不定时进行血糖监测

很多糖友检测血糖并不积极,并且还可能出现懈怠,只有等到身体出现不舒服症状时,才想起监测血糖这件事。但其实,有时候血糖升高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并且,长期不监测血糖,很难了解到病情状况,用药有效与否也得不到一个反馈。

监测血糖的几个时间点的适用情况(监测血糖这6件事)(2)

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监测确实应该多加一份心,但也不用过度紧张。为了得到正常血糖值而少吃饭,不吃药这些举措,也大可不必。

经作者独家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