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词史上,苏轼是影响力非常大的人物。不管是他的文学造诣,还是他旷达的生活态度,都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这个词人,少年成名却一生落魄;20岁进士及第,本应该拥有无限辉煌的未来,不成想最好的年华却在被贬之地度过。

64岁的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64岁的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1)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这种悲苦的人生经历给予了他诗词创作的丰富内容。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诗酒趁年华”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些宋词当中都浸透了对他人生经历的特有思考,大多富有哲理韵味,开拓了宋词的内容境界。

晚年的苏轼是非常落魄的。虽然相比杜甫等人来说,宋朝的士大夫整体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是却也架不住仕途的悲剧之路。尤其对于苏轼来说,年轻的时候一直在京城任职,正当年华的时候,却接连遭遇被贬,而且距离京城越来越远。

64岁的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64岁的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2)

公元1101年,64岁的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此时的苏轼已经年迈,而且身体状况确实大不如以前。在这个路途当中,苏轼用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留下了一首独特的古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自题金山画像》,显然是苏轼对自己这一生的总结。尤其是这首古诗的最后12个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有人问我这一生的功业建立在何方?在我看来,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这三个地方是苏轼被贬久留之地,尤其是惠州和儋州,在今天的两广和海南之地,在当时都属于还没有真正开化的地区,非常落后。

64岁的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64岁的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3)

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的一生,内心的悲苦是不言而喻的。这在这首诗的前两句当中也能够找到佐证。“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当时的苏轼已经年过花甲,内心当中已经无欲无求,也可以说是心如死水;而此时的身体,一生都在到处漂泊,就好像那无法靠岸的小船,经历多少颠簸之苦。

这首古诗是苏轼对自己画像所得出的结论,也是苏轼对自己这一生经历的总结。他曾经经历过20岁就拿到榜眼的荣耀,却也经历过在乌台诗案中几乎被杀头的厄运。他从30多岁的时候就漂泊在外,极少回到京城,却在这些条件非常差的地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诗词王国。

64岁的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64岁的苏轼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4)

虽然他一生旷达,写出了很多让我们开阔心胸的豪放诗词,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在他回顾自己的一生的时候,内心所想的依然是功业未成,依然是自己仕途受挫。

读到这首古诗的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苍老的老人。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他倍感沧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依然打不开他的心结。一生当中有过无数的荣耀,但在此时此刻的他,对于杜甫那句“名岂文章著”会有更多的感慨。

两个月以后,64岁的苏轼溘然长逝,一代文豪之星就此陨落。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