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有哪些(空间科学最亮的星)(1)

赵九章

人物简介

  赵九章,浙江吴兴人,190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我国杰出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

  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德国深造,攻读气象学专业, 并于1938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并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

  解放战争后期,气象研究所被命令迁往台湾,赵九章和所内科学家一起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祖国的现代气象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九章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赵九章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

  赵九章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57年起,他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

  1958年8月,中科院成立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他是主要负责人。

  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他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的建议。

  他对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

  1968年10月26日清晨,赵九章去世,享年61岁。1999年9月,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半个世纪前的事,还有人记得吗?

  历史不会忘记。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东方红》响彻寰宇。

  祖国不会忘记。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于他。

  赵九章,我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

  他用61年传奇人生谱写出一曲乐章——它在动荡与炮火中跌宕起伏,在悲欢与离合中百转千回,在复苏与萌芽中摇曳多姿,在奋发与自强中荡气回肠……

  这首歌,叫做中国科学家的赤子之歌。

洒热血 载梦“东方红”

  “我们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有原子弹重要吗?”

  “和原子弹一样重要。”

  “那是什么?”

  “我不能告诉你。”

  与父亲的这段对话,赵九章的女儿赵理曾一直深深记在心里。多年之后,她才慢慢知道,父亲的名字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

  这是赵九章用生命最后10年献身的事业。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全世界。

  赵九章的血液像黄河一样奔腾起来,他开始写文章、作报告,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次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组,赵九章任副组长,并于10月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

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有哪些(空间科学最亮的星)(2)

1958年赵九章率团访苏

苏方招待很热情,但唯独代表团提出想参观有关卫星的内容时,他们表现得很谨慎,事事都要打请示。

  有一天,代表团被带到一个院子里,开来一辆卡车,车斗里是一台仪器,用布盖着。

  掀开盖布,里面是一个形似探空火箭的箭头,上面有一些探测仪器。苏方介绍说这就是进入轨道的卫星。

  赵九章等人绕着卡车看了一阵,提出能否打开外壳看看里面的布置,却没能得到同意。尽管如此,这已算是一次重要的参观了。

  回国以后,赵九章说:“美国、苏联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但是重要的资料一定是保密的,不会告诉我们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探测手段,只有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才能走到空间科学的最前沿。”

  此后便是数年的扎实预研。

  1964年底,赵九章结合六七年来卫星预研工作的基础,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建议将发射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这封信受到了周总理的重视。

(未完待续)

原载:中国科学报

作者: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