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作为如今内地新生代的四小花旦之一,其自身的表演实力受到大家的认可,更因为她自身的亲和力,被大家冠以“国民闺女”的称号。

在关晓彤四岁半的时候就首次出演了电视剧,之后更是片约不断,影视资源好到让人眼红。在最近的一档节目里,马未都说出了这其中的缘由。

马未都在节目里讲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因为感受到了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许多人带着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到参军入伍的队伍中。

而文艺工作者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那就是参加当时的文工团,给前线给将士们带去慰问演出,这其中就有关晓彤的爷爷,而这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关晓彤家世背景的深厚。

老舍和郭沫若合影 老舍挚友琴书泰斗(1)

其实,不光是关晓彤的爷爷,关晓彤的父母也是在演艺圈里小有名气的人物。关晓彤的父亲名叫关少曾,虽然没有关晓彤的名气大,但是也是一位很有实力的影视演员。

曾经参演过《倾城之恋》,《妻子的谎言》等多部电视剧,而且他的父亲和六小龄童的私交甚好。

关晓彤的母亲也是一位话剧演员,只是在生育了孩子后,她的母亲就渐渐地淡出了演艺圈,开始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了。

但是和关晓彤的爷爷相比,关晓彤的父母还是名气差了些。关晓彤的爷爷名叫关学曾,被誉为北京琴书宗师,是北京琴书的创始人,由于在抗美援朝时期有过到前线去慰问演出的经历,关晓彤的爷爷关学曾在当时的文艺圈里人脉颇深。

要知道能在当时和关晓彤的爷爷一起去前线慰问演出的,都是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文艺工作者,有被誉为山东快书宗师的高元钧,有在当时的天津大受欢迎的魔术昆仲陈亚南和陈亚华,有评书大师连阔如,还有相声演员侯宝林。

关学曾不仅在文艺圈里人脉广,自己也曾担任过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以及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而童星出身的关晓彤之所以能在演艺道路上越走越顺,一方面固然和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而另一方面他爷爷这样的身份和职位也为关晓彤在娱乐圈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关晓彤是地地道道的满族人,再加上她家雄厚的背景,所以关晓彤也有着“京城格格”的称号。关学曾原名叫关士清,出师后取艺名“学曾”。

1922年出生,在他出生的时候家境已经开始败落,为了谋生关学曾从小就在外面买东西,因为沉迷当时的“五音大鼓”,所以在十四岁的时候关学曾师从常德山,进行单琴大鼓的学习。

尽管关学曾进行了单琴大鼓的学习,但是他的生活依旧很艰苦,14岁时关学曾便开始登台进行演出,还四处赶庙会、站地摊儿、上电台,什么活都干。

老舍和郭沫若合影 老舍挚友琴书泰斗(2)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关学曾放弃对单琴大鼓的学习,不仅如此他还被认为是天生学琴书的材料,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关学曾的技艺也越来越成熟,他也逐渐摸索出了一种“说似唱,唱似说”的表演风格,而这种风格也因为自身质朴自然的特点深受听众喜欢。

在一次关学曾表演的时候,一个听众因为非常喜欢关学曾所表演的琴书,将一块刻有“琴书泰斗”的匾送给了他,要知道那一年关学曾只有二十多岁。

早已声名在外的关学曾没有自满,而是潜心钻研,不断改进,关学曾把原本比较单调的“五音大鼓”和“单琴大鼓”不断发展、丰富。

关学曾因为接触过全国各地的琴书表演,知道每个地方的琴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这就给了关学曾启示,那既然自己表演的是具有北京特色的琴书,有着纯正的京腔京韵,算得上是纯粹的“北京特产”,那为什么不叫“北京琴书”呢?

所以在一次表演时,关学曾就正式打出了“北京琴书”的招牌。

关学曾深爱着琴书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北京琴书”。关学曾在北京曲艺团工作了40年,在这期间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唱到哪儿。

所以关学曾从来不讲排场,对于表演场地也从不挑剔,经常时拉鼓就能唱。战士战斗的战场上,工人干活的工地里,还有农民耕种的田地间都能看到关学曾的身影。

据说在老舍茶馆刚开张的时候,作为老舍朋友的关学曾要为老舍捧场,于是便找上几个曲艺界的老朋友到老舍茶馆去表演,有人不愿意去,关学曾便表示说,在茶馆进行表演,进行演唱,就是为了让民族文化能够占领舞台,这也算得上是为弘扬民族文化作了点实事。

在1988年时,关学曾被选为当时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在这期间,他大力推动曲艺事业发展,积极推动文艺下乡,组织文艺工作者去乡村进行文艺表演。不仅如此,关学曾还开展了曲艺进校园的活动,让北大和清华学子也能接触到曲艺表演。

为了顺应改革开发后,人们生活节奏变快的趋势,关学曾提出了“5分钟艺术”的理念,加强对小段的研究以符合观众的口味,其中他创作的作品《长寿村》还被选入了中学课本。

老舍和郭沫若合影 老舍挚友琴书泰斗(3)

在退休之后,关学曾还是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曲艺事业,尽管身体欠佳,他还是坚持创作创新,坚持上台表演。

尽管关学曾在曲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关学曾却一直以一种谦虚亲和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从不骄傲自满。

2006年8月关学曾荣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北京“德艺双馨楷模”称号。一个月后,关学曾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因为在改革开放后对琴书表演的改进,相声演员李金斗评价关学曾为:曲艺界最与时俱进的人。对于艺术的改进和创新只是他所做出的诸多贡献中的一个。

他的文艺下乡,曲艺进校园更是让民族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关晓彤出生在这样一个文艺世家,从小便耳濡目染,之后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也就不足为奇了。

END

我是吃羊文史,想带你穿越5000年,领略中外文明。想要解锁后续精彩内容,赶快点赞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