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美国德州一座小学内,发生了恶性枪支犯罪案件,造成包括十多名儿童在内的20多人丧生,震惊全球。

这已经不能说是刑事案件了,简直就是恐怖袭击。

19年美国枪击统计(每年10万人被枪击)(1)

美国德州发生枪击案,国会大厦降半旗致哀

类似的案件在美国层出不穷,再次把美国枪支犯罪的问题,推到了舆论中心。

但令人不解的是,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同样不禁枪,比如欧洲的法国,德国,再比如俄罗斯,都是允许公民合法持枪的国家。为何这些国家,没有像美国一样,出现如此频繁的枪支犯罪问题呢?

一、俄法等国家,虽然也不禁枪,但人家“控”枪

中国有句古话说:身怀利刃,杀心自起。

当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到枪支的时候,持枪犯罪问题,就必然严重,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西方世界,由于所谓“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想要彻底禁止公民持有枪支,是比较困难的。欧美大国,包括俄罗斯这个在1991年之后,拥抱资本主义的强国,基本上都是允许公民合法持枪的。

问题是,这些国家的枪支犯罪问题,远没有美国那么频繁。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呢?难道是橘生淮北,美国这块土壤,就容易滋生罪犯?

当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英法德俄这些欧洲大国,虽然不禁止公民合法持枪,但他们都采取了一些管控措施,来避免枪支泛滥,以及由此带来的持枪犯罪问题。

19年美国枪击统计(每年10万人被枪击)(2)

美国民间一直有人推动禁枪控枪,但政府就是没动作

这其中,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应当数俄罗斯的“控枪”措施了。

简单来说,普京大帝的“控枪”措施,就一句话:你可以持有步枪猎枪甚至机关枪,但不能持有手枪和微冲。

看上去,步枪猎枪的威力,远比手枪大。但这些枪支体积大,标识明显,任何人拿着它上街,隔老远别人就看见了,当然会有所防备。

更重要的是,从犯罪心理来看,这项“控枪”策略,能非常有效地遏制潜在犯罪分子,持枪犯罪的动机。

道理很简单,大部分罪犯犯罪之前,是心虚的。真让他拿一把步枪上街去,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更心虚了,不便于实施犯罪活动。

因此,俄罗斯的控枪措施虽然简单,但效果还真不错。

除了俄罗斯之外,法国,德国等,同样不禁止合法持枪,但也有自己的“控枪”措施。

这些措施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9年美国枪击统计(每年10万人被枪击)(3)

第一,你可以合法持枪,但是不能拿到公众场合去。比如英国和法国,都是这么控枪的。

第二,你可以合法持枪,但是持枪之前,得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审核。由政府检查你没有犯罪史,没有精神病史等等,以此判断你有没有持枪的资格。

第三,严格管理枪支的流动。比如你卖了一把枪,那么这把枪就跟你的身份证绑定了,只能由你自己掌控。一旦丢失或者借给别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这些措施,有的国家多管齐下,有的国家只采取其中一种。虽然不能彻底地杜绝枪支犯罪的问题,但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枪支犯罪。

所以,美国枪支犯罪层出不穷,看上去是禁枪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控枪的问题。

那么,美国政府做不到禁枪就算了,为何连控枪也做不到呢?

二、“持枪自由”的政治正确下,根本没有讨论控枪的余地

客观上来讲,美国政府面对层出不穷的枪支犯罪,还是做了一些控枪措施的。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干脆就是禁枪的。

但是,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近些年来虽然一直在讨论禁枪控枪的问题,然而却鲜有实质性的动作。

根据美国官方自己统计的数据,在美国,每年因为枪支犯罪死亡的人数,高达7万。而且呈现出一种递增的趋势。

19年美国枪击统计(每年10万人被枪击)(4)

美国枪支商店

历任白宫政府对此也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从总统到议员,全都为此出谋划策,然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持枪自由”的政治正确下,禁枪控枪措施,根本没有讨论的空间。

每次官员专家们,讨论枪支犯罪问题的时候,焦点永远在“禁枪”是不是违背美国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权力上,而不是怎么减少枪支犯罪。

这就好比有人拿着一把40米长的大砍刀杀了人,国家准备立法禁止人们持刀上街,结果有人说,禁刀影响我在路边吃水果。所以官员们就为了“在路边吃水果”的权力,跟“不被别人用40米大砍刀砍死”的权力,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天天吵架却没有结果。

然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争论这些有什么意义呢?立法的时候,把水果刀豁免在禁止之外,或者干脆研究一种不用刀也能吃的水果,不就解决了吗?

美国官员们偏偏不,他们就要讨论“持枪自由”的理论性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奇葩的局面,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美国官员分两种。一种是事务性官员,类似我们古代的“吏”,负责办事的。另一种是政客,像议员,总统这种,他们其实不负责具体的事情,只负责施政的大方向。

由于政客们,是大选选出来的。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美国选民来说,你跟他解释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他不想听也听不懂。

只有发不发钱,能不能持枪,这种简单直接,而且极具有话题性的选项,才能引起全民大讨论,从而分出“敌我”,为政客们赢得选票。

19年美国枪击统计(每年10万人被枪击)(5)

拜登就枪击案讲话

所以说,讨论“控枪”的具体措施,对人民很重要;但讨论应不应该保护“持枪自由”,对政客很重要。

不幸的是,美国政府是由政客把持的,他们的利益就基于“持枪自由”所带来的政治正确之上,自然没工夫,也没动机去讨论控枪的具体措施问题。

第二,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政府受财阀、利益集团等操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这些年来,做军火能源生意的“军工复合体”,在美国迅速壮大,能量也越来越大。

枪支生意,也是“军工复合体”利益的来源,他们当然不想让美国禁枪或者控枪,减少自己的收入。

因此,每当国会讨论“禁枪控枪”的时候,军工复合体背后的财团,就会游说议员,阻止相关法案通过。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少数军工复合体,利用美国的政治体制,绑架了全体美国人民的利益,促使“禁枪控枪”措施,在美国政府层面,无法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19年美国枪击统计(每年10万人被枪击)(6)

美国德州枪击案中失去孩子的父母

以上这两个原因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美国政府虽然一直在讨论枪支犯罪的问题,但从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联邦层面的控枪或者禁枪的措施出台,减少枪支犯罪。

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疑问,要说“持枪自由”的政治正确,欧洲也有。为何这些欧洲国家,至少能够实现“控枪”,而美国却连控制枪支泛滥,都做不到呢?

三、欧美人民之间,相对自由的参照对象不同

过分强调“自由”,不仅是美国的政治正确,也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正确。那么为何欧洲各国政府,能够推动严格的“控枪”措施实施,而美国政府,却做不到这一点呢?

从最直接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欧洲人对“持枪自由”的执着,远没有美国人那么激烈。一个法国人,国家允许他在自家后院持枪,就觉得自己拥有枪支自由了;而一个反对禁枪的美国人,如果国家只让他在自家后院合法持枪,他觉得这不是“持枪自由”。

之所以产生这种认知上的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但欧洲和美国人民理解自由时,这个“相对”的对象,是不同的。

欧洲人民获得自由的权力,是通过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在此之前,欧洲社会普遍是农奴制的社会,很多底层的农奴,没有人身权力,因此被贵族地主阶层剥削。

后来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些人通过革命争取到了自由的权力。这个“自由”,相对的是封建时代,那种基于人身依附关系的“不自由”。

因此,在欧洲人关于自由的概念中,不依附于贵族而存在,就是自由的。他们反对的是人身依附关系,并不是政府对社会秩序的管理。

19年美国枪击统计(每年10万人被枪击)(7)

枪,归根到底是一种武器,它的作用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现代欧洲没有古代那种人身依附关系存在了,欧洲人眼中的“自由”,已经实现了,因此他们并不太反对政府为了社会秩序,出台控枪措施。

而美国不同,美国是一个从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建国的时候,主导美国的白人们,已经获得人身自由的权力了。他们理解自由时,参照的对象不是封建社会,而是英法等欧洲列强。

而当时英法等欧洲列强,跟美国的区别是:西欧这些列强,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美国是个殖民地,没有强有力的政府。

由此,美国人对自由的理解,就变成了被政府管就是不自由,不被管,就是自由。

这种参照标准的不同,造成美国人和欧洲人,对于政府控枪这事的理解不同,接受度也不同。欧洲人认为,政府控枪,是发挥职能的表现,不太损害个体的自由。但美国人认为,政府控枪,就是多管“不该管”的事情,是典型的侵犯个体自由。

文化上的不同,导致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虽然都不禁枪,但欧洲各国至少可以控枪,而美国却连控枪都做不到。

四、结语

汉朝亡于“强”,唐朝亡于“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促使其发展壮大起来的力量,往往随着时间的演变,也就变成了促使其衰亡的力量。

美国建国不过区区200多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最核心的因素,就在于市场的作用。这导致美国从上至下,都有一种普遍的小政府主义,即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交给资本,交给市场去决定,政府管的事情越少,经济越健康。

但最近这些年来,美国小政府主义带来的弊端逐渐现象。包括资本的无序扩张,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现在枪支泛滥的问题,实质上都是美国政府“不管事”的结果。

政府越不控枪,美国人为了自保,越得买枪。买枪的人越多,发生各种恶性枪击案件的概率就越大,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美国枪支泛滥更严重。

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正是现在美国社会种种弊端的一个完整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