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翻开《来一斤母爱》这本书的第一页,隐约地听到了伴奏音乐,就是那首唱哭了无数人的《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首歌是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我仿佛在书里听到了作者孙宇的呼唤:妈妈再爱我一次。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1)

《来一斤母爱》是孙宇自画自编自述的一本故事书,记录了他和妈妈的生活点滴和情感。他用这本书来缅怀病逝的母亲,用无尽的忏悔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作者孙宇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他最早在网络上发表原创漫画作品,曾经获得过i尚漫漫画全媒体平台原创漫画激励大赛四个绘本奖第一名。

《来一斤母爱》触碰到了我们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不管我们有什么样的成长故事,都有对母爱不同的感悟。每个人都能在书里体会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母爱: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2)

首先,母爱就像空气,没有重量,只有份量;

其次,母爱就像时间,可以流逝,但不消失;

最后,母爱就像种子,可以播种,可以传承。

1、母爱就像空气,没有重量,只有份量。

作者孙宇在初中时,曾经开玩笑,学着妈妈买菜的样子,拿着10元钱说:”妈妈,给我来一斤母爱。”玩笑里透出了一个中学生的小可爱和小叛逆。

谁曾经没点小叛逆?在那个天马行空的年纪,我们都有被母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经历吧。我们被妈妈抱得越紧,越想挣扎。那个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更多的是母爱的重量。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3)

在《来一斤母爱》这本书里,我们能和作者孙宇一起领悟出母爱从重要到份量的转变。

什么是母爱的份量?母爱就像是空气,无法称得出重量,但是当呼吸不到时,就会让人觉得窒息。这就是母爱的份量。

这份母爱,在搭乘神舟十三号前往太空执行中国太空空间站建设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那里,是用6个月的太空出差的机会,给她五岁的女儿和同学去摘星星。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4)

她不仅是一名太空战士,还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国人心疼王亚平,更心疼她的女儿。她要在这么小的年纪去经历那种感受不到母亲拥抱的重量。王亚平能留给女儿的只有那份承诺,这就是母爱的份量。

《来一斤母爱》里的每张画都释放出孙宇妈妈的味道和母爱的份量,值得每位读者细细的体会。

2、母爱就像时间,可以流逝,但不消失

正是母爱在作者孙宇心里的份量,让他在妈妈病逝后的第二年,创作了《来一斤母爱》。他用画笔留下了妈妈的影子。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5)

还有这样一位用画笔感怀母亲的大画家,他就是丰子恺。他笔下母亲贤惠恬静,而他心里的母亲,眼睛里是严厉的目光,嘴角上却是慈爱的笑容。

丰子恺的母亲是在他三十三岁时离世的,可是丰子恺说母亲训诲和抚养了他的一辈子。

丰子恺曾撰文《我的母亲》来追忆自己的母亲:母爱是一本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母爱是一片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6)

《来一斤母爱》按着孙宇自己长大的时间节点,记录了每个年龄变化阶段和妈妈之间喜怒哀乐。

每个画面都好像似曾相识,把读者带回了自己的小时候,好似已经淡忘的生活小事又都历历在目,眼里都是自己妈妈音容笑貌。

母爱就像时间,可以流逝,但不会消失,随时随刻可以感受得到。

3、母爱就像种子,可以播种,可以传承。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7)

孙宇创作的《来一斤母爱》一经面市,就引起广泛的轰动。他用自己对母亲的忏悔和追思,把母爱种进了读者的心里。

他用最简单的笔触,传递了他对母爱的感慰,引起大家心里“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共鸣。

母爱就是像种子,可以播种,可以传承,由小爱到大爱。说到爱的传承,美国8项奥斯卡电影《让爱传出去》(Pay It Forward》的小主人公崔佛和妈妈相依为命。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8)

在美国的底层社会,一个单亲妈妈要靠打两份工勉强维持生计,忽略了对儿子的关爱和陪伴。儿子也曾喊出过“我巴不得你不是我的妈妈。”

崔佛的老师无意布置的一个“用爱改变世界”的小作业改变了他。也许正是因为小崔佛缺失的爱,让他更渴望让世界充满爱,因为只有在不能拥有的时候,才知道它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来一斤母爱》的意义就是把作者失而不能复得的母爱传递出去,让读者们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的含辛茹苦,珍惜当下拥有亲情的时光。

《再来一斤母爱》(来一斤母爱中的呐喊)(9)

结语:

有时候失去的也是一种获得。《一斤母爱》留给读者是“一斤”的感悟和思考。还是《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