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听说“重庆到北京只要八小时”这个话题,我嗤之以鼻,瞎吹什么牛,怎么可能?

如今,我被现实打脸。

2022年6月20日,惊闻重庆到北京的高铁再次提速,最快的G53仅需要不到7个小时。

三天两夜多少个小时(三天两夜还是7小时)(1)

数十年来,我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这篇就记录下我过去在重庆坐火车的回忆吧。

我生活最久的三个城市,是重庆、北京和成都。从重庆到北京,成都到北京,路线都是2000多公里。其中成都到北京一般是向北翻过秦岭到陕西,然后向东到郑州,再北上;重庆到北京是先向东到武汉,然后北上到郑州,再北上。成都到北京距离略长。成都到重庆的铁路大约是300多公里。

三天两夜多少个小时(三天两夜还是7小时)(2)

人生第一次坐火车,是在刚上小学前后,由父母带着,坐火车从重庆到成都去走亲戚。那时火车站还有蒸汽火车头的大轮子咔擦咔擦转动,车厢还是绿皮车,硬座,带着很浓烈的气味。现在想来主要是车上漂白剂和厕所的气味。车窗是双层玻璃,用力就可以打开。车站有大量的小商小贩。座椅包裹着塑料皮,金属管构成的行李架上堆满各种网兜、箱子、桶、布袋,塑料制品不多。金属电风扇在上方疯狂摇头。

第一次坐火车,是夏天,坐的是夕发朝至的火车,时间大概应该是12小时左右吧。当时的体会记忆犹新,觉得非常好玩。刚出重庆站(菜园坝火车站),动不动就钻山洞。沿途其实没太多风光,城镇不多,到晚上也没有夜景,更多就是荒凉的野外或者农村。但是,依然很兴奋。还记得在某处停下来时,父母看见一只大老鼠,叫我看,我却并没有看到。也丝毫没有后来坐硬座时那痛苦的熬夜的感觉。大概对小孩来说,首先熬夜本身就是好玩的事,其次看到夜晚车窗外的景象是平日不可能看到的,其三从生理上,小孩气血足,真困了很容易就睡着,稍微休息就能补充精力,所以不会有成年人想睡却失眠的这种困境吧。另外在火车上吃带的各种零食是非常让人向往的。

之后十余年左右,主要就是坐的这种重庆-成都之间的火车,基本都是硬座。有坐一夜,夕发朝至,也有白天坐,早发晚至。不过在其中前几年,觉得晚上坐比白天坐好玩。虽然按理说白天坐能看的风景更多,但作为小孩,大约白天坐对比的是正常的白天生活(上学和玩),夜里坐车对比的是正常的夜里生活(在家睡觉)吧。增量决定价值。上中学后,还曾有一两次坐火车,拿着四川省地图,对照看现在火车开到什么地方了。

1991年暑假,曾和父母坐火车从重庆去北京玩了一次。当时好像是三天两夜。去的时候坐的是硬卧。这也是我第一次坐硬卧,非常惬意,吃吃睡睡,在每个站台买点东西。

回来的时候就惨了,坐的是硬座,周围还挤了不少站票,3天在闷热的环境下煎熬。旁边有个年轻妈妈带个奶娃没座,父母让了一个位子给她坐。中途婴儿尿到我脚上了(穿的凉鞋),一直回家才有机会洗脚,那滋味酸爽……等到下车前父母还送了她两包方便面,我为此愤愤不平(小时候很抠的),觉得素不相识的干啥这么客气。

1993年左右,重庆和成都之间开了一趟火车,叫做五粮液号(不清楚是不是原有的改),也是晚上从重庆出发,早上到成都,路上300多公里走9个小时,速度比之前要快了。同样是硬座,五粮液号上有崭新的沙发套,看上去就是高端大气。第一次坐,还有赠送小食品,美滋滋。当时票价好像是30多元,觉得比之前的车上了档次。

三天两夜多少个小时(三天两夜还是7小时)(3)

结果之后几年,我去成都读书,成渝之间往返成为每年的固定主题,五粮液号每况愈下。沙发套还在,却越来越脏越来越旧,赠送的东西,从原本的小食品,变成矿泉水,又变成啥也没有……而时间,反而从9个小时延长到了10多个小时。价格也从30多元涨到了50多元(好像是)。

到2000年左右,成渝之间的高速公路修好,大巴已经开了。大巴只需要4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时间上比火车少了一半。当然,大巴价格比较贵,正规的是100元出头,就算那种二道贩子的野车也要七八十元,而火车学生票只要20多元,所以还是有竞争力的。

那时候,偶尔也要往北京走了。成都和北京之间最快的是T7/T8,重庆和北京之间最快的是T9/T10,都是行驶24小时左右,成都去北京略长,重庆去北京略短。除了这两趟特快,还有k字头的时间更长。2002年我从北京回成都坐了两天一夜硬座,到学校后睡了几乎24小时。另外,成都去上海最快的也要30多个小时。当时我开玩笑说,从成都去上海花的时间,基本等于成都到北京,然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差不多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听说一个消息,我国的铁路建设,预计在2020年左右(是不是这个年份记不清楚了),使得重庆到北京只需要八小时。

当时听到这个,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瞎扯淡啊。目前从重庆到北京是需要24小时左右。你能把速度提高50%,把时间压缩到十五六个小时就很了不起了,怎么可能8小时?那火车得开多快?

我对此事的观点,并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铁路或火车的知识,纯粹就是与当时的现有情况相比较,觉得这个牛吹得太大,怎么可能。

相比之下,倒是“八小时重庆”,也就是重庆直辖市范围内任何两地之间八小时可到,这个比较靠谱。

后来我去了北京,每年北京到重庆的交通还是火车为主。2008年春节,还坐了一次北京到重庆T9的无座,这也是第一次熬夜无座,艰苦难以名状。

随后,铁路又提速了。2009年北京到重庆已经有动车,D字头的,十五六个小时,比特快T9减少了十个小时左右。

三天两夜多少个小时(三天两夜还是7小时)(4)

2009年左右回重庆,就坐了一次这趟车。相对于T9是下午三点到次日下午四点,这动车则是晚上到次日早上,虽然同样熬夜,但熬夜之后早上就能到家休息,比之前熬夜后还得再挨大半天,当然要舒服多了。还记得车厢有电视,播的节目是一整套,除了少数铁路宣传视频外,有台湾组合《大小姐》的几首歌,有动画片《孔子》的1-5集,有李连杰的霍元甲,还有成龙的某个电影等等。问题在于,这十多个小时就按同样的顺序循环播放这些东西,一共放了四五遍吧,加上熬夜的昏昏欲睡,让人产生了魔幻的感受。

既然重庆到北京已经从20多小时提高到了10多小时,而时间没过去几年。当时我感觉,没准吹这个牛还真能实现呢。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速一倍就可以了。

谁知道,紧跟着,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来了。一下子,降速了。原本15-6小时的动车,延长到了20小时左右。

三天两夜多少个小时(三天两夜还是7小时)(5)

说实话,事故造成的惨烈结果,大家都很心疼。但因为事故就全面降速,这个更应该心疼。只能说有些决策不光是技术层面的吧。一次意外让我们失去了好几年的时间。

不过,整体来说,还是在前进的。到了2015年左右,当时北京到重庆,除了25小时的T9,还有几辆z字头的直快,速度不一。多的21/22小时,少的18-19小时。大致介于T9和2009年我们坐的动车之间。

后来又有了G开头的高铁,全程11-12小时左右,比T9快一倍。这个速度,和当初我认为“吹牛”的“八小时到重庆”,已经可以算一个档次的了。也就是说,2020年北京到重庆的时间,已经可以和2005年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和1990年成都到重庆的时间相提并论了。

过去是北京到重庆列车速度领头羊的T9,如今已经沦落为垫底了。

三天两夜多少个小时(三天两夜还是7小时)(6)

然后,因为疫情,好几年不曾回重庆去,对火车也没怎么关注。就在2022年6月,我得知消息:6月20日,全国多条路线提速。

北京到重庆的速度进了八小时。

上12306查了下,如今北京到重庆一共有11趟车(二十年前大约只有三四趟)

其中,G字头的有7趟,最短时间6小时46分,最长时间11小时8分。8小时之内有2趟,8-10小时4趟,10小时以上1趟。另外有3辆Z字头,其中2趟是18小时多,1趟是22小时多。然后就是T9,25小时。

现在我坐火车从北京回重庆,算上两头进出,比坐飞机已经差不了多远了。

(别说什么穷人坐不起车。z字头的火车票价格和T字头基本是一样的,以前T、K加起来总共只有三四趟,现在z、T加起来还是有4趟,穷人的选择并没有减少)

又查了下重庆和成都之间的火车,最快的只要不到一个半小时了。比起我小时候,几乎提速了接近10倍。即使其中最慢的z字头和k字头,也不过用三四个小时就到,速度是那时候的三倍。而且价格还是和30年前差不多,甚至比五粮液号的价格还降低了点。

二十年前吹的牛,如今实现了。

二十年前对此坚决不信的,如今被事实打脸了。打脸还得笑哈哈。

偶尔想想重庆城 重庆江北医院外面的贵州羊肉粉,12元能吃饱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