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发生了一起“河道堵车”事件。该事件经过世界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和社会舆论的自由发酵,直接上了热榜头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1年3月23日上午8时左右,由于某些原因,一艘来自中国台湾的超大型货柜轮“长赐号”搁浅在了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其超大的船身直接截断了运河河道,导致运河暂时无法通行。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1)

注:“堵船”事件卫星摄像

截止到当地时间28日,已有369艘各类船只堵塞在了苏伊士运河河道和港口。据有关人士研究表明,该次运河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每小时4亿美元,且随着时间的拖延日久,这笔损失还将不断扩大。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2)

注:苏伊士河道堵塞形势

此前,埃及政府及有关救援公司已经开始组织力量营救,不过救援成效并不显著。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此次运河事故远比之前想象中的要复杂,以眼下的救援进度,想要完成营救并通航,可能还得数天乃至数周的时间。”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3)

注: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负责人

这次运河堵塞事故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中国台湾的一艘货船就能把苏伊士运河给堵住?这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深思。

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

十九世纪上半叶,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崩溃,法国在欧洲的处境变得越发艰难,尤其是在失去美洲殖民地之后,法国的局势就更加微妙了。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之后,为了打破当前困局,法国当局把目光转向了埃及,决议打通苏伊士运河以供帝国向东发展所用。

1856年,在埃及总督帕夏塞伊德的特许下,法国驻埃领事雷赛布成立了苏伊士运河公司,并于次年对苏伊士运河进行地质勘察工作。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4)

注:苏伊士运河施工

1858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准备工作逐渐完成,运河的开凿工程正式开始。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和经费支持,使得这一浩大工程绵延日久。

直到十一年后(公元1869年),该工程才正式完工通航。这期间,为了打通这一水上便捷通道,承建者耗费了无数的财力物力人力,靡费之巨令人侧目。

由于该运河位于埃及境内的苏伊士地峡,故命名为苏伊士运河。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5)

注: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的凿通意义巨大。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极大节省了欧洲到亚洲的航运时间。自此,印度洋的船只去往北大西洋不用再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缩短了约三千多公里的海路,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军事意义。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6)

注:苏伊士运河的优势图

自苏伊士运河建成之后,百余年来,世界各大强国为了争夺这一水上要冲轮番上场,开展了一场接一场的角斗。

直到1956年,埃及政府才从英、法两国的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

时至今日,苏伊士运河已经运行了一百余年。作为世界最重要、最繁忙的运河之一,苏伊士运河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因船只搁浅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早在2004年,苏伊士运河就曾因为一艘来自利比里亚的油轮搁浅而断航。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7年,事由是一艘日本集装箱船因机械问题搁浅,苏伊士运河因此堵塞,给全球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苏伊士运河是欧亚经济贸易往来的主要水上通道,关乎着全球各大企业和各国民众的切身利益,堵塞一天就意味着全球贸易将损失数十亿美元。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7)

事故频发的根本缘由

自从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发生以来,救援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

现在“长赐号”搁浅的原因还不明确。有人猜测是人为事故,还有人猜测是外因导致的意外,可谓是众说纷纭、不一而同。

古人云:“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万事万物都有因果,但究其根本才是正解之源。

迄今,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发生已经不止一次,而作为每次事故的主人公之一,苏伊士运河本身又有着怎样的利害关系?我们需要对苏伊士运河有个清醒的认识。

1869年,苏伊士运河在刚刚通航的时候,仅仅只是一条宽22米,水深8米的小河沟,后经多次拓宽,才形成如今这个可通数十万吨货轮的苏伊士运河。

如今的苏伊士运河与往昔相比已经翻天覆地。整个运河水面最大宽度长达345米,深度有22.5米;其允许通过的船舶最大吃水值约为18.7米,最大吨位高达为21万吨。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苏伊士运河水道已经渐渐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航运发达,船舶越造越大,昔日的承载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当今航运需要。

这次事故中搁浅的“长赐号”货柜轮就是个明证。长赐号巨轮是由日本今治造船株式会社制造。船长400余米,排水量达2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之一,其船身比苏伊士运河的宽度还要长。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8)

注:“长赐号”事件

仅从数据对比上来看,就能明白为什么“长赐号”会轻易搁浅在苏伊士运河上。

苏伊士运河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运河的狭窄河道目前已经呈负荷运转,无法满足当前航运的安全要求。

要想改善当前现状,埃及政府还需要再次对苏伊士运河进行扩建,顺应时代需求,扩大航行水域,加深船只的吃水深度。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类似堵船事故减少乃至消失。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9)

注:新苏伊士运河

人为失误的可能性

去除运河本身和船舶自身问题,那么有没有一丝人为失误操作的可能呢?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答案揭晓之前,一切都是猜测。

就如运河管理局的负责人拉比耶说的那样:“这次事件因素不定,或是技术故障,或是人为失误。但具体原因为何,调查结束前,只有上帝知晓。”

话虽这样说,但这并不排除工作人员失误操作的可能。毕竟国际上因为人为失误造成的类似事件也不是第一起了。

同样是这艘“长赐号”,在2019年就曾经发生过一起撞击事故。

2019年2月9日,“长赐号”在德国汉堡撞上了一艘停泊在易北河上的小型渡轮。事后,有关部门认定是人为失误操作,不过最终因为证据不足不了了之。

无独有耳,时隔两年。“长赐号”再次因为某些原因发生事故,这不由得引发人们的联想。

为什么“长赐号”会连续两次出现问题,这其中又牵扯着哪些干系呢?到底是技术故障,还是人为失误?

相比无法确认的事故原因,可以明确的是其造成的某些恶劣影响恐将无法挽回。

自此之后,“长赐号”的名声必将臭不可闻,其相关管理公司不但名誉受损,还将担负巨额的赔偿。世界上将没有哪家公司或机构会愿意租赁这个“世界最贵”的船。

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治理才是长久之道

事故发生之后,最受人诟病的恐怕就是运河管理方应对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还有其治理运河的水平。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10)

从媒体报道的画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事故发生之后,搁浅的巨大货轮下,河道边只有几台挖掘机在工作,河道上的救援牵引船也只有寥寥几条。

这次救援行动充分显示了运河管理方,根本没有应对风险的成熟机制和理念,还暴露出诸多如设备不充足,管理不科学、维护不到位等等问题。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11)

注:拖船牵引救援

对于万事万物来说,良性发展才是长久之道。

多年以来,苏伊士运河管理部门对运河的治理主要集中在拓宽和加深河道上,其目的只是为了让更多的货轮通航,以此获取更多税收。

但资源的倾斜使得运河的维护、疏通和导航方面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和保障。有数据表明,这次事故很有可能就是运河河道维护不到位、河底淤泥淤积、周边环境恶劣等因素导致。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12)

注:苏伊士运河两岸

苏伊士运河的岸边就是大沙漠,每年春季运河周边都会遭遇强风和沙尘暴的袭击,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影响着运河船只的正常通航。

由于埃及政府和运河管理部门没有实施科学的治理措施,使得运河两岸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大量泥沙在恶劣天气和水流冲击的双重作用下沉积河底,最后形成淤积。

本次救援行动的最大障碍就是河底的淤泥,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得救援行动异常艰难。

除此之外,苏伊士运河两岸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其薄弱,一旦发生事故,救援方很难组织力量全力营救。

且运河附近的相关维修设施规模太小,维修设备和技术也很落后,在救援行动中很难产生应有的作用。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埃及方面在运河管理和维护上做得确实很不到位。

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人”的身上。把守着这么一个聚宝盆,难免会有懈怠。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源头治理,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对于埃及政府和运河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其未来的主要治理方向是改善运河生态环境,完善运河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管理,并时刻做好运河的维护,这才是治理运河的根本,而不是事事都追逐于眼前利益。

此次事件影响

本次运河堵塞事件影响巨大,世界各国在此事件中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件让人们明白了全球贸易不能仅仅依靠海路,人们需要寻找新的替代路线,以减轻风险。

当今世上一共有三种物流方式:海运、陆运、空运。其中海运的性价比最高,是大宗物流的首选;空运虽然时间短,但总体运货量低,平均造价高,一般贸易往来,空运都不是上上选;唯有陆运,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运河事故发生之后,虽然海路不通给中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一些影响,贸易往来的运输成本因此上升了不少,但总体上还算稳定,这主要是因为除了海路运输,中国在陆上还有一条“丝绸之路”。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13)

注:中欧班列

自一带一路构建以来,中欧班列就成了中国沟通欧洲的陆上经济走廊,每年这条经济命脉吞吐着大量往返中欧两地的货物,不但加速了中欧的贸易往来,还带动了铁路沿线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14)

注:中欧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构建之初,源于中国的产能和外汇资产过剩,急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倾销市场;并且中国也需要中亚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最重要的是建设这条经济走廊能为中国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运河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商家为了弥补损失,开始选择替补线路。有的选择绕道非洲的好望角,代价是多耗用几千海里的油费和两周左右的时间;还有的人选择陆上交通运输。

近期,中国国内的一些国际物流服务平台就收到了大量有关中欧班列的咨询,可以想象未来这条经济走廊将会愈加繁荣。

不过,苏伊士运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上贸易通道,承担着国际上15%的贸易份额,这条“黄金水道”太重要了,在没有更好的替代路线之前,苏伊士运河仍然是物流运输最佳的选择。

至此,比较庆幸的是,苏伊士运河被堵数天后,终于传来了好消息——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