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水浒传》的朋友可能知道,梁山马军划分有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即“马军五虎将”,第二等级即“马军八骠骑”,第三等级即“马军十六小彪”。

按照作者给的排序,五虎之首是关胜,然后是林冲,再就是秦明、呼延灼和董平。八骠之首是花荣,然后是徐宁,再是杨志、索超、张清、朱仝、史进和穆弘。

马军十六小彪的先后顺序我就不说了,看图便知。

水浒传108将排名谁最厉害(孙立三十余合平手呼延灼很厉害)(1)

作者给的这个排序,小编个人认为是综合能力的一个定位。无论是马军五虎之首的关胜,还是马军八骠骑之首的花荣,甚至是马军十六小彪之首的“镇三山”黄信,都颇有大将之风,统率能力一流。虽说黄信的武艺远不及关胜、花荣,但人家上梁山之前,好歹也是做到过兵马都监的,职位反而比关胜、花荣更高,统兵能力那绝对是没得说的。

水浒传108将排名谁最厉害(孙立三十余合平手呼延灼很厉害)(2)

甚至如果进一步说,无论是马军五虎、八骠、十六小彪亦或是十大步军头领,第一名很可能是综合能力最优的。而第二名,往往很可能是真正的武力担当。

比如,我们可以视作关胜是五虎里面综合能力最好的,幼读兵书,深通武艺,以围魏救赵之计迫使宋江回军梁山,轻松化解大名府之危。

八骠骑里面,花荣不仅武艺高超,而且颇有谋略。清风山之战,花荣设定了清晰的策略,耍得秦明团团转,几乎崩溃。征讨方腊时,又授以秦明计策,引邓元觉追赶而来,花荣再一箭将其射杀。

而五虎当中的综合第二名,林冲。八骠当中的综合第二名,徐宁。很可能是各自阵营的武力担当。在设定上,徐宁是金枪手,花荣是银枪手,两人有“金银双枪”之称。在搭档行动时,作者明确说过,这花荣和徐宁是一副一正的关系。

水浒传108将排名谁最厉害(孙立三十余合平手呼延灼很厉害)(3)

如此就可看出,十六小彪中,综合第二名的孙立正是武力担当。在水浒原书中,孙立大战体力损耗状态的呼延灼,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败。这样的表现,确实称得上是马军十六小彪的武力第一人。

但是,若要说孙立的武艺超出其他小彪很多很多,那又有点言过其实。毕竟作者在书中早已直言:石秀武艺不低于孙立。这就很清晰,孙立的上限被压制得明明白白。

我们以“百胜将”韩滔来说,他跟“霹雳火”秦明有过交手,斗到二十余合,韩滔力怯。看上去好像韩滔不如孙立,但不要忘了秦明武艺要略高于呼延灼。最好的论证即是秦明十合以上击败祝龙,呼延灼十合以上击败扈三娘,而祝龙武艺是高于扈三娘的。祝龙轻松击败过马麟,而扈三娘跟马麟交手时却呈现僵持不下的状态。

水浒传108将排名谁最厉害(孙立三十余合平手呼延灼很厉害)(4)

这么一说,可能就清晰多了。韩滔虽然二十余合败给秦明,孙立三十余合持平呼延灼。但是,秦明武艺高于呼延灼。而且,孙立对战的是体力损耗状态的呼延灼。如果换做韩滔,恐怕也能跟体力损耗状态的呼延灼斗到三十合之上。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题外话

最近时常看到网络上有人说林冲不及秦明,因为林冲跟祝龙三十余合打平,而秦明十合之上轻松击败了祝龙。

这种只看表面,不懂细究的云读者也是够让人无语的。难道他们没看到章回的标题叫做“吴用双掌连环计”吗?在所谓花荣打平祝彪、林冲打平祝龙,穆弘打平祝虎之前,作者有写吴用教众人第三日如此行,第四日如此行,第五日如此行的计划安排,而这样一段事前安排,却楞是被云读者给无视了。说是什么,作者没写放水,没写假打,就不是放水假打,就肯定是真打……以此判定秦明是武力第一人,林教头是个菜鸡……真是绝了。

水浒传108将排名谁最厉害(孙立三十余合平手呼延灼很厉害)(5)

吴用计策的最终目地是什么?在发动总攻的第五日,能将栾廷玉、祝龙、祝虎和祝彪四人全部引出城外来,给石秀、孙立等人里应外合创造有利条件和机会。

那么,作为前面铺垫的第三日、第四日,就得把姿态放低,给对方一种梁山贼寇不过如此的错觉,这样才能在总攻之日,让这四人纷纷自信的出城迎战,而不是避而不出。

这个时候,作者给了一个点睛之笔,即是东路祝龙斗林冲不过,败阵逃回时,发现已被里应外合,破了城池。这说明什么?说明林冲使出真本事时,打败祝龙简直只需一笔带过那么简单,那么短暂。根本不需要什么数十回合的大战。真要是打了几十回合,作者必定会以精彩的文笔写出来。

水浒传108将排名谁最厉害(孙立三十余合平手呼延灼很厉害)(6)

结论,林冲击败祝龙的回合数极可能比秦明用时更短,所以作者才会一笔带过。马军五虎的武力担当,林冲的可能性最大。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