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1)

步入正题之前,你先问问自己哦,有没有过经历过下面两个场景?

场景一:

周一到周五因为学习/工作累到生无可恋,计划周末好好放松一下(嗯先睡它个12小时)。

中午起床点个外卖,然后就开始躺在床上刷抖音刷综艺(还时不时笑出鹅叫的那种)。

晃晃悠悠两天过去了,到了周一工作日,发现自己一个早上甚至一整天,都是浑浑噩噩状态,完全不在线上。

场景二:

在放假或年前给自己立了很多flag,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减肥,还给自己换上“不减10斤不换头像”的文字头像。

前面几天表现得还不错,一切都有按照计划来。

但是到了后面却一点做正经事的动力都没了,成天沉溺于刷抖音煲剧。

假期快结束了,你不安焦躁的心开始作祟:

“啊沃德天怎么办,我一个假期都干了些神马,我还有这个那个事情还没做,说好的自律呢?完了完了假期以后要难过了……。”(手动配乐《凉凉》)

如果上面两个例子你都中枪了,那么首先我要恭喜你!

因为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你如何在假期科学地休息啊。(所以先表着急,请你一定耐心读完)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2)

究竟什么才是科学的休息?

首先我们来弄明白,娱乐分为两种方式:主动娱乐和被动娱乐。(咚咚敲黑板)

被动娱乐:简单来说就是不太需要动脑子的娱乐,比如看电视,刷微博刷抖音,发呆,长时间睡觉等。

主动娱乐:指需要用一定的脑力与专注力的娱乐,比如打球,下棋,看书,玩竞技游戏,旅行等。

我们在无所事事后产生焦虑,或者在“过度释放自己”后很难调整状态,就是源于没有把控好被动娱乐和主动娱乐。

说到这里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无所事事后焦虑不堪的经历,

是不是就是因为在假期过多的被动娱乐?

其实我以前也是这个样。

大一寒假那会,放假前给自己列了个清单,“我要看多少本书,看多少部电影,每天运动多长时间,刷多少套英语四级……”(emmm天真如我)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3)

前面几天很乖,但后来,我就沦陷在了一部手机和无线网络的世界里,成天就是刷微博煲综艺。

时间一长,也不再感到快乐了。

就是那种很想做正事却又丝毫无动力,刷着剧却又带着几丝焦虑的那种感觉。(如果要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蓝瘦)

直到后来我知道了上面讲述的主动娱乐和被动娱乐两个概念。(多么痛的领悟!)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4)

那,你是不是很想问了,为什么我们在无所事事之后会感觉到累呢?

为什么刚开始休息几天觉得很舒服,后面越休息越无聊,简直生无可恋,甚至觉得还不如上班开学呢?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里有句研究:快乐感是在压力和紧张后的释放。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很长的时间都花在了被动娱乐上,脑子不需要消耗。

没有任何压力感和紧张感的束缚,自然而然,大脑给予我们的“快乐感”也会随之减少。

你想想啊,你去到一个游乐场,如果你是主动去坐过山车去玩海盗船,就会特别享受刺激带来的快乐,

但如果你是被按在座位上玩项目,那这种被动的娱乐就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或许你要反驳了:平时我周末,躺床上刷抖音微博看剧觉得很快乐很爽啊。

但你要知道,那只是短暂的。

这是因为平时工作日我们上班的压力或学业的紧张得到了释放。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5)

几天可以,但如果是更长的时间,我们就不再为此而感到快乐,甚至还会焦虑。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6)

说到焦虑,我想先告诉你什么是心流

心流,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想想生活中,你肯定有过沉浸在一件事情中的时候吧。

比如写作的人沉浸在写作状态,打球的人沉浸在打球状态,画画的人沉浸在绘画状态,表演的人沉浸在表演状态......

心流状态有个特征,就是专注。在这个状态中你会忘记时间,忘记其它生活琐碎,忘记周围的人,忘记烦恼和心事。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7)

再讲得形象具体点

高中的时候,我做着自己不擅长的理综试卷的时候,当被一些看不懂的题目卡住时,就开始胡编乱造。

随便蒙个选项,大题记得什么公式就扔上去。(好像不小心透露了自己学渣的身份)

这个时候,我是不处于心流状态的。

因为我不是在思考题目,而是在心里碎碎念:

“啊好难啊这种变态题哪个老师出的,算了不管了随便套几个公式上去吧,得个一两分也不算太坏……”

相反,我做着自己比较擅长的英语试卷的时候,就感觉沉浸在其中。

不会在心里吐槽题目,更不会去想着“中午吃什么”,时间就在我的笔下稍纵即逝。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8)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心流了吧。

那这又和主动或被动娱乐有几毛钱关系呢?

被动娱乐:没有难度,因此在短暂的自我释放后,很难产生心流状态。

主动娱乐:有一定的挑战性,并自身能力与难度相匹配,容易产生心流状态。

而且,主动娱乐一般都需要结合一定的脑力和消耗或多或少的体力。

这能帮助我们运行大脑,增强肢体的协调能力。

所以啊,我们在节假日的时候,尽量给自己多安排一些主动娱乐,出去爬爬山,骑一骑单车。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9)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旅旅游,看看外边的风景。(多么积极阳光正能量是吧)

就连年过花甲的老太太都知道电视看多了不好,会去外边跳跳广场舞搓搓麻将啥的了。

而我们作为更年轻的一代,那就更不应该活得像条咸鱼了。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10)

聊完了娱乐方式和心流,再来说说我们在无所事事后到底在焦虑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 “无所事事”状态下,我们是在无事找事的焦虑状态,也并不享受当下的清闲。

那么我们在焦虑什么?可能是现实层面,也可能心理层面。

现实层面:我们可能在焦虑物质经济的压力。

比如一些不满薪水的上班族,焦虑着自己什么时候可以买车买房子,什么时候才能存到钱,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对象……

如果还是学生,你可能在焦虑自己的学业和对未来就业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许你并不愿意思考,但是因为环境的因素,你的父母和社会,亦或身边的人都在无形之下施加给你这些压力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11)

心理层面:你还没有找到你自己,至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弱势,不知道自己该干嘛该怎么做。

于是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对挑战感到恐惧。从而陷入的迷茫状态。

或者你有一份自己不那么喜欢但体面的工作。

每天在流水线下日复一日,你焦虑着你什么时候能晋升;

你每天做的那些工作好像只是机械性的重复,

你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因而内心很空洞。

人会因为无法解决焦虑,就无意识地回避焦虑。

于是去找一些外在的短暂的被动娱乐麻木自己,但其实这样并不能停止我们的焦虑。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12)

唠嗑了这么多,最后我想分享几点亲测有效的小建议给你,

也算是对整篇内容的总结吧。(同学看这里,别走神哈)

1) 假期采用主动娱乐与被动娱乐结合,科学地休息。

从前我也是经常无所事事地被动娱乐,但从大二开始我就渴望管理好自己。

现在假期我安排自己的娱乐方式是读书,写作和运动(好吧其实就是散散步而已),

偶尔刷下手机没关系,但规定自己被动娱乐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h。

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点启发(分享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认知)(13)

2)找到自己的核心目标(或者兴趣) 坚持。

人们总是期许寄托在下一年,说2020我要怎么样怎么样,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给自己找事做,绝对是治愈焦虑的良方。

最好把目标细分到每周要干嘛,每天要完成什么,

比如我计划好好学习英语,那么这周计划我先练听力,每天精听两篇。

细分完任务,接下来就只需长期的坚持了。

3) 心态放正,切忌急于求成。

我们所立下的目标为之付出的努力,都不可能一下子见效的,也不要纠结与我做这件事以后到底有没有用。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个话题——疫情之下你的工作改变了什么。

有位小姐姐回答自己被原本的广告公司裁了。

但在大学里考了一个教师资格证,就去应聘培训机构,结果还真的找到了工作,这暂时缓解了她的经济困窘。

所以啊,你现在考的证书,学习的技能,看的书,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

最后,想送给你一句话:

不是所有种子都可以长出一片森林,但我们可以撒下一棵可能长出一片森林来的种子。


作者:羊坨

封面来源花瓣网

·END·欢迎大家分享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