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多年来,苍蝇作为四害之首,一直没有被彻底灭绝,那么,它的存在是否合理?

小时候,打苍蝇被归为爱国运动,爱国啊!我们小时候受得教育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还有个口号爱国卫生,并发起爱国卫生运动。那个时候,我还上小学,大约3.4年级,开春的时候,学校要我们每天交苍蝇蛹,有数量任务。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热情高涨,每天都会用小瓶,没有小瓶的就用报纸或是在用过的作业本撕一张,叠成三角形,用来代替瓶子。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什么都得家长陪着,家长根本不管,老师也绝不会找家长,都是自己想办法。不知谁发明的,拿一根筷子,中间劈开,留一截,别块小竹棍或是把小树枝折一小段,夹在顶部,做成一个镊子,用来夹打死的苍蝇、挖出的蛹虫。我们都很有经验,蛹虫找靠近厕所的地方,树根下,用一块长条石头当工具。蛹虫比苍蝇大,饱满,很快就一瓶一纸袋,交到学校很有荣誉感,班长还会倒出来数数谁的多,谁之最。苍蝇就不那么饱满了,一是个儿小,二是打死了更显得小——当然,它们是一前一后,整得班长也不数了,后来也不“最”了,当然,偷个懒也不交了。

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全民动员,一声令下,百姓自动自觉,没有牢骚没有反对,更没有质疑,特别是学生,任务布置下来,立刻行动。我知道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干的多,每天都按任务数上交,不偷懒,不耍滑,男孩子就不行了,贪玩,不耐烦。那时班级以小队为单位,小队长负责检查。我是其中一个小队长,女孩子大都每天都有东西交,男孩子就不行,看见我就躲,躲不过就耍赖皮,更有甚者看见哪个女孩子好欺负,半路堵截,连哄带抢带威胁。这天早上一个皮死了的混小子,拿着一纸袋死苍蝇,笑嘻嘻的给我,说是他的。我不信,说“抢的吧,抢谁的?”他笑嘻嘻的,“我的”。我白了他一眼,果不然,一个叫陆叶的女同学哭哭啼啼的进来了,她红着眼,瞅着纸袋——男孩刚要举拳头,做威胁壮,我说“你敢!交换。”男孩子想了想,掏出一把烟盒叠的纸牌,我一把夺过来,数数七张,拿出五张,余下两张还给他。他有些不服,斜眼看那女同学,意思很明显。我不管,一把揣到兜里……我知道,女孩有个弟弟,我说回家给你弟弟。

那天放学女孩等我一起走的,她怕男孩找她麻烦

除三害的故事内容(朝花夕拾除四害)(1)

除三害的故事内容(朝花夕拾除四害)(2)

除三害的故事内容(朝花夕拾除四害)(3)

,其实男孩早跑了。那次我“腐败”了一次,给他俩都记上(其实老师根本就不看)。

现在苍蝇好像少了许多,一是环境卫生好,二是绿化打药撒药,三是家家纱窗纱门,苍蝇都被挡到了外面,就连垃圾箱都会定期清理喷药。我还是佩服小小的苍蝇,这么折腾你,你怎么就不灭绝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