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二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伤精与养精康复之道讲解?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伤精与养精康复之道讲解(养精康复所需的两个步骤)

伤精与养精康复之道讲解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二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摺腰;其軟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接前文)再往后叫做“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有的这个文本叫做“至今不复”,有的文本叫做“至令不复也”,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身体很难恢复的意思。《素问集注》里边注解∶“肾之液,复入心而为血。精虚至今不复,化赤而为血也。”但是中医的思路就是这样的,认为精能生血,大家注意,咱们现在知道的血是骨髓当中产生的。骨髓为什么产生血呢?其实骨髓里边中医也认为是藏着精,所以中医的这个精,并不是指的是男生的精液,不是这个意思,中医的精指的是人体的精华物质。这个精华叫做精,这个精能变化为血,也能变化为精液,也能变化为身体的骨髓当中,管腔当中的这些液体,总而言之,就是能变化为我们身体的非常多的精华物质,这都算是精。

人体的这个精,入心化赤而为血,变成血,这里边还有一个化赤,其实这都是什么,从咱们现在的角度来讲,就是古人搭建一套理论模型。心脏本身不产生血液,不产生红细胞,我们都知道是骨髓当中产生的血,产生的红细胞,这些血液的细胞。为什么古人说是入心而化赤为血呢?其实古人的意思就是什么呢?用五脏的模型来解释血的生成。

所谓的精虚,就是人体的精华物质虚弱。这个时候会有什么呢?身体的精华能量不足,就不会化赤而为血,讲的就是伤精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门诊上见到伤精的患者,大多数都是什么呢?头发都枯萎,或者是脱落,或者是色白,很年轻,20多岁头发就白了,他遗传当中还没有少白头,为什么他这一代就有,实际上从中医看来,发为血之余,血不足头发就枯黄,而且密度不高,这都是精虚血少的表现。精气不足的人气色不好,然后没有血色,这就血不足,精不能化血,不能生气。

所以我们为什么在临床上非常强调这个精呢?因为这是你的身体的基础能量,必须把基础能量补足了之后,再无论是疏肝,还是健脾,还是补心等等,才能有的可补。也就是有了米、有了水才能做饭。(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要是没有水、没有米怎么做饭?所以精就相当于身体当中的水和米,它是精华。所以第一步,这个人要是精特别虚的话,怎么调气都调不了,为什么呢?他这个精弱了,你再怎么给他治都不行。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就是先补精,那么补精,很多人说那就用大补元煎补吗?对不对,用地黄丸补吗?不是,大多数精虚血少的人脾胃都不足,后天之本都不行,所以第一步一般来讲是先健脾胃,把脾胃养好了之后,再教会他一些养生的方法,饮食的注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脾胃气足了,胃口好了,能吃饭了,能消化吸收了,气血生化之源有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有了之后,他能吃了,吃的饭都能变成水谷精微而滋养全身经脉,后天之精以充先天之精,这时候后天脾胃好了之后,再给他补肾,还是养肝,还是养血都好办,下一步再开始补肾就容易吸收,而且身体恢复的快。要一开始不给他健脾胃,他脾胃本来就很弱,你直接给他用些滋腻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等,这些一滋腻,脾胃更消化吸收不了,他一吃之后更腹泻,大便黏腻不爽,所以咱们在临床学中医经典我们要学他的理论,但真正在临床上,我们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去给他辨证论治,这样才有助于真正能帮助到他身体恢复,一步步按照次第来。

学校里学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经典的案例。比如中医内科学三十多种常见病,学完了之后,但是患者大多数都是又失眠,内科学上叫不寐,同时还腰痛,同时还脾胃不和,总而言之,很多病合在一起,这时候先看哪后看哪,这在内科学上就没有详细的介绍。无论是张仲景还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指出来的路都是什么呢?叫做“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干什么都在先回护脾胃。张仲景就喜欢用甘草、干姜、大枣这些药,他时时刻刻不忘记回护脾胃。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医生开方的是非常兼顾脾胃的,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开药方也好,还是治病也好,还是养生也好,也非常注重患者的脾胃。

一定要叮嘱他饮食清淡,要温暖,不能吃凉的辣的甜的食物。睡眠要充足,注意好这两点之后,后天脾胃和先天之本肾气就慢慢能滋养,这时候再给他调养脾胃就好。这就是咱们真正在临床上去治病的时候遇到的一些具体情况,需要具体的分析,需要辨证论治。好了,这就是讲到肾脉的主病以及表现,以及我们临床上的一些思路跟大家分享。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二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