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杜育“焕如积雪”。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1)

南朝陶弘景“茗有饽”。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2)

明代文必正“浅瓯吹雪试新茶”。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3)

这种饮用茶汤表面沫饽的饮茶习俗流传千年。而这种沫饽产生,离不开一种茶品:末茶。

末茶:是各种形状的干茶在外力作用下成为粉末状态的一种茶品。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4)

末茶的生产最早见于陆羽《茶经》:“末之上者,其屑如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碧粉飘尘,非末也”。当时还是粗颗粒的。

生产的方法有人工粉碎和天然风化。

人工粉碎有捣臼,碾子,石磨等工具以及茶叶加工过程自然破碎。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5)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6)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7)

天然粉碎,存放久了天然风化成末子。

加工末茶的原料有:

饼茶,用捣碎或研碎。

散茶,用石磨磨碎。

末茶千年:经历了原叶,粉碎磨细,恢复原叶的过程。其原理是:茶叶与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水浸出物析出的速度越快。当茶粉细度达到接触到水就能析出其内含物时,注汤击拂乳成花就成了自然。

《芥子园画传》在“绢素”一节中说:“宋有院绢,匀净厚密;有独梭绢细密如纸”。

茶叶在二宋时期经过研磨得未茶,当时的茶粉磨得有多细,姚国坤,程启坤二位老师,用放大镜细数四川绢筛孔目,数的结果是最大为三百目。

明代史学家邱濬对唐宋末茶生产历史作了一个言简意骇的陈述:“茶有末茶,叶茶……唐宋用茶,皆为细末,制为饼片,临用而碾之,唐卢仝诗所谓首阅月团,宋范仲淹诗所谓碾畔尘飞者是也,元志也有末茶之说,今世惟闽广间用末茶。而叶茶之用,遍于中国,而外夷亦然,世不复知有末茶也”。

近年来,随着点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各地正在恢复末茶生产。在古代末茶生产的基础上,采用了新设备新工艺加工天然蒸青超细微粉体,称之“抹茶”。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8)

现代抹茶大体上具有六大特点:

一,超细微粒径中值为3—10微米。

二,原色,原味,原质。

三,清香,清口,略带青(草)气。

四,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含量比较高。

五,兼具吸湿性和吸味性。

六,系绿色食品,符合环保潮流。

宋代人玩末茶诗句:

吕愿中 : "茗碗已惊浮雪浪"。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9)

蔡 襄 :"独对炎晖看雪花"。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10)

欧阳修 : "试目向空看乳花"。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11)

王安石:”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杨万里:”瓯面云烟乳作花”。

陆游:“晴窗细乳戏分茶”。

洪适:”茗花泛轻碗,烟篆度虚棂”。

赵结:“捧瓯相近比琼花”。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12)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13)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14)

难得可贵的有不少朋友,孜孜不倦地在追寻唐宋遗风,亲自动手,但难度不小,其末茶各有其异,仅在小范围玩味,尽情地去传唱千年的沬饽传奇。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15)

鼎盛时期的茶(千年末茶)(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