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和古人喝茶相比,我们现在的“茶道”逊色太多了。古代人对茶的讲究与重视,大大超过现在泡茶的方式。

那么,古代人喝茶到底有多讲究?

据说,中国茶的历史从神农时期就已经开始,战国时期的《尔雅》中,便有关于茶的记载,其《释木》一篇,讲到“槚,苦荼”,“荼”古音正是cha。

古人喝茶的好处和坏处(粥茶煎茶点茶......我们带你打开古人喝茶的)(1)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则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不过,秦汉时期,茶并非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而是更多以其药用效果出现在人们的病床旁。

后来,民间出现了煎茶的雏形,即粥茶。根据三国时期魏国人张辑的《广雅》记述,四川人采摘某种树叶,将老叶子制成饼的形状,再放上浓稠的米浆。饮用时先用米汤浸泡,再用无焰炭火炙烤,而使其烘干变红,再捣成碎末放入瓷壶,注入沸水饮用。也有的再加入葱姜、橘子,以调和苦涩味,茶粥逐渐成为南方人的流行饮品,

中国正式把茶作为一种饮料,始于唐朝,但唐朝喝茶的方式不是泡茶,而是煎茶。因为煎茶法的出现,饮茶之风方才盛极大江南北,“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唐人将茶饼磨成粉,加入盐、姜、茱萸等配料一起煮水喝。中唐以后,茶已经进入民间,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古人喝茶的好处和坏处(粥茶煎茶点茶......我们带你打开古人喝茶的)(2)

煮茶

而茶叶命运的改变,要归功于茶圣陆羽。“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陆羽著有《茶经》三卷,对茶道论述详尽。他提倡饮用以茶饼碾碎而成的末茶,茶末以米粒大小为宜。首先,煎茶前先烤茶,将饼茶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翻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

古人喝茶的好处和坏处(粥茶煎茶点茶......我们带你打开古人喝茶的)(3)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卷》

煎茶法流行于中唐以后及至五代。根据陆羽撰述的《茶经》记载,唐代煎茶法主要包括:生火、炙茶、碾茶、罗茶、煮水、调盐、投茶、分茶、饮茶、洁器十大工序。

陆羽全力倡导和推行的“陆氏茶”,亦被称为“文士茶”——清饮品茗法,是对唐代社会当时其他饮茶方式的扬弃,也标志着中国茶道的正式诞生。

古人喝茶的好处和坏处(粥茶煎茶点茶......我们带你打开古人喝茶的)(4)

《卖茶翁茶器图》中的唐朝铜炉

陆羽之后,煎茶法继续被发扬光大,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廷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茶艺具备了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固定环节。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国煎茶道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晚唐时,唐人又发明了一种“点茶法”,即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点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最佳。点茶法在宋朝时,人们对茶的研究更为深入,在饮茶方式上也达到了极致的审美高度,“点茶法”在宋朝时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

古人喝茶的好处和坏处(粥茶煎茶点茶......我们带你打开古人喝茶的)(5)

宋·赵佶《文会图》

宋朝人特别讲究茶饼,味道上追求“香甘重滑”,不喜茶中苦涩原味,并以茶色“纯白为上真”。为了制作理想的茶饼,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好的茶饼一般要研磨一天以上,等到盆中膏状物匀滑细腻后,再加入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熬成的薄粥,一并揉成茶饼。

费了这么多功夫制成的茶饼,因为有淀粉,样似牛乳,因掺有香料,口味甘香,与之前粥茶法下的咸汤茶味道截然不同。

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价格堪比学区房,宋仁宗时蔡襄制作的“小龙团”一斤售黄金二两,还极难买到,时人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时,郑可闻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每饼不但售价四万钱,还需要“限售摇号”。

古人喝茶的好处和坏处(粥茶煎茶点茶......我们带你打开古人喝茶的)(6)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由于点茶手法太过讲究,是个名副其实的技术活,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比试高下。斗茶主要考量茶和水的融合程度,搅动茶水转动,先在茶盏上留下痕迹的算输。茶色纯白,比斗时盛在黑盏中最为明显,所以福建建阳的建窑所出产的黑色茶盏最受当时人的欢迎。苏轼、苏辙兄弟就喜欢跟人斗茶,还专门写过斗茶的诗词。

古人喝茶的好处和坏处(粥茶煎茶点茶......我们带你打开古人喝茶的)(7)

元墓壁画:茶道图

到了元朝,随着饮茶群体扩大,国人不太讲究茶道了,毕竟煮茶实在太耗费时间和精力,真不如把茶叶直接用水泡着喝。从那时起,中国人便在采茶后将茶叶焙干,直接在茶壶里沏茶喝,茶叶不再掺淀粉、香料,也不再制饼、碾末。随末茶一起消失的,还有用来制作末茶的一系列复杂茶具,只有装开水的长嘴茶瓶摇身变为茶壶,继续被人们使用。

古人喝茶的好处和坏处(粥茶煎茶点茶......我们带你打开古人喝茶的)(8)

明·文徵明《品茶图》

明代皇帝喜欢泡茶喝,洪武年间,朝廷提倡节俭,下令禁止制作高阶茶饼,由此,散茶基本上一统江湖。既然大家都泡茶喝,那么茶壶的工艺便与时俱进。由于紫砂的透气性适合泡茶,新的茶文化开始流行,从此,紫砂在明代崛起,从皇帝到百姓都喜欢。这种壶也便于携带,文人墨客喜欢,一直流行到如今。

由粥茶、煎茶、点茶到泡茶,小小饮茶方式的转变折射的是古人生活方式的转型。不过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人坚持用煎茶、点茶等古法饮茶。

喝茶这件事,古人把它玩得风生水起,只是如今,人们追求简单和效率,步伐匆匆之间,我们得到了很多,却也失去了很多。

但愿每个人都留一点时光给自己去品茶、去书画,或是做一些讲究的小事,把内心对传统的向往找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