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

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体现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

大殿内供奉的是密宗的五方佛,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象征佛祖的光辉普照天下。

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guī)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chù)佛,南方欢喜世界的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2)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3)

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大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 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横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这个大殿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修缮,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主办人之一。佛前的这一尊铁制的香炉就是他所捐。他在重修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4)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5)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6)

“百柱殿”里的“飞天乐伎”也是开元寺的一大特色。“飞天”是一种栖息在喜马拉雅山巅的神鸟,印度佛教称为“妙声之鸟”和“香音女神”,后被附会为印度王宫的嫔妃和歌女。再后来被描绘成人首鸟声的神物。

“飞天”的雕绘艺术随着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开元寺的飞天群受印度腾云驾雾的女神和希腊背负双翼的天使以及我国的敦煌壁画“飞天”的影响,工匠们通过富有音韵律感的流畅线条和带有装饰美的浓烈色彩,把飞天雕刻得姿态逼真,神情自若。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7)

她们振翅凌空,头顶拱梁,正在我们头顶翩翩起舞呢!我们头顶上的这24尊的飞天象征24个节气,她们的翅膀也各有不同。

这12尊飞天长着大鹏鸟的翅膀,大鹏负日而升腾,象征着白天;她们手捧文房四宝;这几尊略小的飞天长着蝙蝠的翅膀,象征着黑夜,她们手持南音的乐器。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24尊飞天体态阿娜多姿,她们身穿短衣,项挂璎珞,臂带金钏,面如满月,唇似樱桃;斗拱单一的朱红色衬托着彩绘的人物,让人感到这24个妙龄少女是那么仪态万千。

从建筑的角度看,飞天可以取代斗拱,他们成双成对,隔梁相望。头上顶着的不仅是一顶美丽的花冠,还承载整个紫云大殿屋顶的重量。

这样一来,不但减短了横梁的跨度,而且起了支撑减力的作用,是古建筑艺术中力学与美学的统一。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建筑师为佛祖设想很是周到,您看,不论白天黑夜,一年24节气,飞天都殷勤侍奉。

白天,佛祖办公时飞天要奉上笔墨纸砚。佛祖下班以后,飞天就弹奏音乐。后殿陈列的就是十八罗汉,中间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闽南地区拥有大量的信众,以慈悲为怀的形象深入人心。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8)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9)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0)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1)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2)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3)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4)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5)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6)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7)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8)

大殿后面这两根造型别致的石柱上,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它吸引中外学者的极大注意。

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印度教寺移来的。

泉州南元寺大雄殿(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19)

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它高2.7米,这两段则琢成16角形,上中下部琢成方型,四个面中浮雕着一个圆盘,每个方型的上下部都雕着含苞待放的莲花蕊。

圆盘里大部分雕着印度古代民间神话故事。这些石柱的出现不但留下了中国印度友好交流的见证,也丰富了紫云大殿的建筑风格,更是中国佛寺绝无仅有的构件。

看这篇文章的反响,如果反响不错,下次阿冷我就专心整理一些印度教的故事典籍来丰富一下这些石雕上的故事内容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