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六月初一,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六月的静谧时光?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六月的静谧时光(农历六月热浪滚滚)

六月的静谧时光

今日农历六月初一。

和春天相比较,盛夏的六月丰满,炎夏的六月成熟。

六月是一个炎热的月份,同时又是一个向往清净、富有禅意的月份。

六月,像一个人走向成熟,开始喜欢一些沉静下来的东西,原来的光阴早已把一些收获加在了亲近它的人身上。

在时间的旅途里,让我们与季节一同上路,点点欢喜,寂寂等待,孜孜以求,与岁月同欢!

热浪滚滚,心静生凉

六月的记忆,是和酷热相伴的,赤日炎炎,烈日当空,大地如蒸笼。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天气,而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大多数时间都在六月,所以六月也被称为“伏月”。

闷热、潮湿的天气中,人们的心情也会因此而烦躁不堪,正如《水浒传》的一首诗所描写: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避暑的办法很多,但是最要紧的,就是俗话说的,“心静自然凉”。

白居易有一首诗说: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他的意思是,心房就是禅房,暑热虽在,但只要心静,身体就凉快。所以他的消暑办法就是:静坐,坐到“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古代先贤们深知“烦夏莫如赏夏”,这种境界确实值得现代人借鉴。清心静气,心平气和,不只是一种避暑的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空灵蝉鸣,最有禅意

六月,树间蝉鸣,蝉声空灵。

禅主要有两种:夏蝉,比较大,黑色,叫声清亮,俗称“知了”;秋蝉(寒蝉)比较小,绿色,叫声尖锐而急促,立秋后才鸣,俗称“都了”。

夏蝉的叫声,初听起来是一片嘈杂,但是静下心来听,却让人感觉空灵而唯美,特别是夜间,就像古人诗句形容的,“琴鸣乍往还”,非常富有禅意。

蝉的幼虫(俗称知了猴)要在潮湿阴暗的地下潜伏3年、5年或者7年,最长者长达17年,而成虫后在繁花或者绿荫的天光之下高歌,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蝉从含蓄清越,无需忧患,无忧无虑地舒展自己,到“寒蝉凄切”的凋零,再到“寂寞无声”,趋于沉寂,从夏至秋,由繁至简,一个轮回,人世间的繁华也是如此!

蝉虽然卑微, 但它一生都是在比人更高的树上,这餐风饮露的昆虫一定能领略人所未知的禅意吧。

那“知了知了”的叫声,莫非竟是“心知世间一切终究要了”的意思?所以它要不停地歌唱,歌唱成了生命的全部意义。

花玉洁高士清净

六月又称“荷月”,荷花即莲花。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诗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是莲的盛宴。荷塘花开,朵朵莲花,仿佛夏日的儿女,其貌娇艳,其状婀娜,其格非凡。

莲花生于碧波之中,并且且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因此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高度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冰清玉洁,使得莲花成了君子的象征。

莲花又是高士的象征,有诗说“高士门庭云亦懒,荷花世界梦俱香”“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

莲花和佛教也是息息相关,佛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对众生说法是“舌绽莲花”;“莲花国”“莲刹”……

这些是取纳莲花的清净不染,“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白居易有一首赠送高僧(上人)的诗: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

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

把高僧生活在这个世俗世界上,比作莲花在水中,“在水不着水”,并不受世俗的沾染。

六六大顺,亲情至重

在农历六月里,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六月六。

“六”象征着“顺”,是中国人观念中具有浓厚吉祥意味的数字,民间更有“六六大顺”的说法。

民谣说:“六月六,挂红绿,闺女给娘掂块肉。”

“红绿”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挂红绿”意思是洗衣服之后,再挂起来晾晒。

六月六,在过去是“洗晒节”,同时又是女儿回娘家尽孝的日子。

每当六月六日,无论是康庄大道,还是乡间小路,都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走娘家的女人,和丈夫孩子一起,带着鱼肉,去娘家叙母女之情,尽孝顺之心。

如果有谁家母亲这一年过66岁大寿,儿女们也会选择这一天尽可能隆重的为母亲祝寿,图的就是“六六大顺”这一吉祥话语。

因此农历六月六这一天,才是我们真正的母亲节,大家过外国母亲节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自己的母亲节。

节日往往凝聚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如今很多中国人,只知道每年阳历五月第二个星期天过“母亲节”,在那一天慷慨解囊购物来孝敬母亲,却对“六月六”一无所知,这真是让人遗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