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我国四大辖市之一,据《天津卫志·序》记载:明永乐(朱棣)渡此,因赐嘉名,取天子津渡之意;她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誉;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59.60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天津小地名大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天津小地名大全(天津市各个市辖区地名由来)

天津小地名大全

天津市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我国四大辖市之一,据《天津卫志·序》记载:明永乐(朱棣)渡此,因赐嘉名,取天子津渡之意;她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誉;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59.60万。


和平区:1956年由天津市一区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以“津门人民热爱和平”而得名

河东区:1956年由天津市第四区改现名,因位于华北地区最大水系海河(沽河)之东而得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记载:(海河)似取入海之河之意,其名原于民间,最早于徐光启《壅粪规则》:”天津海河上人云“

河西区:1956年由天津市第六区改现名,因位于海河以西而得名

南开区:1952年改为市七区,1956年由天津市第七区改现名,以地处南开区片得名,因地处城南开洼地而得名;1901年天津旧城拆除后,居民逐步南迁开拓此地,民众俗称南开

河北区:1956年由天津市第三区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因地处海河北岸而得名

红桥区:1955年由天津市第八区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以境内子牙河上大红桥命名

滨海新区:2009年11月,由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合并而来,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东丽区:1953年设津东郊区,1955年更名东郊区,1992年改现名,以“把东郊区建设得更加富丽”得名

西青区:1952年天津县改设津西郊区,1955年改西郊区,1992年改今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以方位(位于天津市主城区西部)和驻地杨柳青得名

津南区:1953年置津南区,1955年改名南郊区,1992年改现名;因位于天津市主城区南部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以方位得名

北辰区:1953年置津北郊区,1955年改名北郊区。1992年改现名;以北斗星辰得名,寓“天津北部一颗璀璨的明星”之意;据《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另据《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武清区:唐天宝元年 (742) 雍奴县更名武清县,2000年设区;以清河为名,据《水经注》记载:沽河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于海,清河者,泒河尾也,按县名武清本此;另说取武盍淀和清淀两首字而得名

宝坻区:金大定十二年 (1172) 升新仓镇置宝坻县,2001年设区;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记载:因境内产盐,盐为国之宝,取诗经中“如坻如京”之意而得名

宁河区:清雍正九年(1731)由宝坻县东南境析置宁河县,2015年8月设区;据《河北省县名考原》记载:蓟运河纵贯县境,时多水患,故县以宁河名,为意愿地名;另说始设县时,适逢怡贤亲王开浚宁车沽河,故钦定宁河县

静海区:金明昌四年(1193)设靖海县,因其地濒海而得名;明洪武元年(1368)改置静海县,2015年8月设区;取义大海宁静,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记载:古时辖境东濒渤海,为海道咽喉,有祈望风平浪静,以利运输之意

蓟州区:唐开元十八年 (730) 置蓟州,据《太平寰宇记》记载: 蓟州取古蓟门关(军都关、太行第八陉、纳款关)以名州;据《唐十道志》记载:居庸关亦名蓟门关,据传秦始皇强征民夫定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命名;1913年改蓟县。2016年7月设区改现名


附加

大港区:1963年由静海县、黄骅县析置北大港区,因辖区内有北大港,故名;1970年并入南郊区,1979年复置并更名大港区;因驻地大港而得名

塘沽区:1949年由塘沽和大沽合置塘大区,1952年更名塘沽区,因驻地塘沽而得名;塘沽原名塘儿沽,以塘儿沽引河得名;据《畿辅通志·河渠三》记载:塘儿沽引河乃宁河盐田之沟也,在北塘营之南,其沟南流至塘儿沽入海河;当地又称塘二沽,含有在大沽之后形成之意;亦名塌儿沽,意即地势低洼坑塘之意

汉沽区:1949年3月设汉沽特别区,1958年划入天津市改设汉沽区,因驻地汉沽得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