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

视频剪辑 康旭阳

带娃逛街,孩子遇到盲盒就挪不动脚,买了一个打开后不满意,还想再买,这样的情形,令家长烦不胜烦。

8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隐藏款抽取概率应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等。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武汉盲盒市场发现,多数盲盒产品上有标注隐藏款抽中率,有盲盒实体店对购买年龄进行了限制。有专家认为,只有建立在监督到位、商家自律、玩家自制的基础上,盲盒经济才能还原盲盒原本的娱乐属性和合理的商品属性。

对盲盒营销中的法律的科普(盲盒经营拟立新规)(1)

未成年人被潮玩吸引

多数盲盒产品标有适用年龄

8月20日、21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武汉多个商圈,随处可见销售潮玩盲盒、卡牌盲盒的店铺。

记者走进楚河汉街一家盲盒店内,入口处的盲盒货架上,一块提醒牌上写着“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购买商品”。记者注意到,多数盲盒货架上都摆放有“盲盒商品销售说明”,其中用红色字体标注了“未成年人消费者在店消费规则”,即未满8周岁的消费者在门店内的一切消费行为,必须在成年人陪同下进行。

对盲盒营销中的法律的科普(盲盒经营拟立新规)(2)

盲盒商品销售说明

店内的盲盒产品基本都标注了抽中概率和适用年龄。例如,某系列盲盒上标注适用年龄为“15岁及以上”,隐藏款抽中概率为1:144;另一名为“未来时空”的系列盲盒,有大小两个隐藏款,产品包装上标注了“小隐藏款抽中概率为1:72,大隐藏款抽中概率为1:144”。

该店店员称,虽然有盲盒上写着适用年龄在15岁及以上,但并非严格限制15岁以上才能购买,“这只是建议年龄,很多人也不会注意到上面的标注,有家长买来给小孩玩的,店内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小朋友基本上都是家长陪着来购买。”

在楚河汉街、群星城、街道口多家潮玩店、杂货店内,盲盒产品包装上标有“内含小零件,本产品仅适用于15岁以上人士”的提醒,同时也标注了购买规则、隐藏款抽中概率等信息。“现在正规的潮玩盲盒都有适用年龄提示的,抽中概率也会在包装盒上标明,相比以前已经比较规范了。”一家潮玩店店员称,不过在消费者买单时,店员并不会核实消费者年龄,“我们没有办法准确判断顾客的实际年龄,除非有些看起来就像年龄比较小的小孩,我们会询问并建议让其家长陪同购买”。

对盲盒营销中的法律的科普(盲盒经营拟立新规)(3)

未成年人在家长陪同下选购

武汉天地一家潮玩集合店内,正值周末,五花八门的盲盒货架前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大多在家长陪同下选购,潮玩店二楼有一整面墙销售近期在小学生群体中十分火热的卡牌盲盒。前不久,“家长花200万给娃集奥特曼卡没集齐”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争议,不少小学生迷恋上卡牌盲盒,将零花钱用于“抽卡”。

对盲盒营销中的法律的科普(盲盒经营拟立新规)(4)

奥特曼卡牌盲盒

极目新闻记者观察发现,数十款奥特曼卡牌盲盒上,标注着适用年龄以及提醒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一款售价19.9元的“宇宙奥特曼系列”盲盒上写着“随机15张卡牌固定1张UR签名卡”,其他系列卡牌盲盒的签名卡抽中概率也均以上述形式标注。“奥特曼卡牌盲盒中的签名卡和珍稀卡,就相当于潮玩盲盒中的隐藏款,但是签名卡和珍稀卡也分为好几种,所以可能没办法直接标注抽中概率。”该店店员称,一套卡牌盲盒中不止一张卡牌,越贵的卡牌盲盒签名卡和稀有卡含量越高,但也有可能消费者抽中的签名卡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款。

对盲盒营销中的法律的科普(盲盒经营拟立新规)(5)

卡牌盲盒的提醒

此外,在多处的盲盒自动贩卖机,记者尝试抽盒发现,机器没有身份年龄识别功能,选中想要的盲盒款式后扫码付款就能购买。

商家应自律、玩家需自制

8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时,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者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同时,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

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长也对此表示支持。“我自己也喜欢抽潮玩盲盒,抽着抽着就上瘾了,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诱惑,更别说小孩了。”武汉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家6岁的儿子最近也迷上抽奥特曼卡牌,“不是说不能买,孩子适当玩一玩是有好处的,但不能过度沉迷。”

也有家长认为,中学生沉迷盲盒的人群比小学生要多,对于8周岁的年龄限制或许可以适当再调高一些。

“二手平台上有很多‘黄牛’专门搜集隐藏款高价倒卖,隐藏款本身就有限,抽取盲盒本身也是享受抽取的过程,倒卖行为则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盲盒爱好者带来困扰。”有盲盒爱好者表示,对于倒卖盲盒行为也应严格制止。

“盲盒经济的受众很多都是未成年人或大学生,他们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对市场风险识别能力相对较低,需要警惕陷入各类盲盒‘炒作陷阱’,社会各界力量应充分发挥其能量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建议,除了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规范外,互联网运营商对每一款上线盲盒也应加强审核,防止低俗内容影响未成年人等,只有建立在监督到位、商家自律、玩家自制的基础上,盲盒经济才能还原盲盒原本的娱乐属性和合理的商品属性。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