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也曾是食腐动物

即使强如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也曾经历过黑暗时刻,在人类远古祖先刚刚吃上肉的时候,吃得很可能不是新鲜的肉质,而是其他食肉动物吃剩的残渣,也就是说人类曾经可能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也就是食腐动物。

人类吃肉未解之谜(人类曾捡拾腐肉为生)(1)

其实,人类会成为食腐动物一点儿也不意外,因为人类的身体条件实在是太差了。相比于其他食肉动物,人类的爪子既不锋利,咬合力也不强,奔跑速度也没有别的动物快,以至于仅凭人类自身的力量很难捕食猎物。

人类吃肉未解之谜(人类曾捡拾腐肉为生)(2)

在当时,人类的大脑还没有比其他动物更出色,无法利用智力来捕食猎物。为了获取蛋白质,此时的人类会在采集植物的过程捡拾一些腐肉。

对于当时的人类而言,腐肉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意味着远古人类即使不耗费能量也能获得食物。但我们也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以腐肉为食,还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

人类吃肉未解之谜(人类曾捡拾腐肉为生)(3)

腐肉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其中有许多是致病菌,人类以腐肉为食时,必然会接触到各种微生物,而一旦接触到致病菌就有可能导致腹泻、肚子痛,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胃酸较为强大的个体被选择了出来,它们较强的胃酸可以杀死腐肉中的微生物,而不会导致自己染病,从而生存了下来。这一点至今还保留在我们体内,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吃新鲜的肉类,并且还用火加工,杀死肉质中携带的微生物,但是现如今人类的胃酸却和食腐动物秃头鹰一样强大。

人类吃肉未解之谜(人类曾捡拾腐肉为生)(4)

致病菌只是其中一个危险,真正的危险还来自于微生物分解食物后生成的生物毒素,比如:肉毒素。肉毒素非常强,即使少量的接触也会导致人体死亡。

但是在当时,人类演化出了相应的抗体,能够对抗多种生物毒素,从而存活了下来。当然,也有许多因为食用含有大量生物毒素而死亡的个体。

在大约60万年前,地球上第一头真正意义上的狮子出现,并且遍布非洲,和当时生活在非洲上的人类栖息地有所重叠,所以人类食用的许多腐肉有可能是狮子捕食后留下的,只不过人类可能并不是第一波赶到食腐的动物,可能有其他食腐动物会吃掉腐肉中的肉质和较小的骨头。轮到人类进食时,可能只剩下光秃秃的粗大骨头,不过人类并没有泄气,而是用工具砸开了骨骼,吃掉了里面的骨髓。

人类吃肉未解之谜(人类曾捡拾腐肉为生)(5)

正在食腐的人类

和远古时期相比,现如今的我们可谓生活在了天堂,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现如今的人类依旧在食腐。

你可以打开你家的厨房,从冰箱中的酸奶,到煮菜的火腿,以及酸菜、豆腐乳、黄豆酱,甚至是螺蛳粉里的酸笋,腌海雀、臭豆腐、鲱鱼罐头等食物,本质上都是经过微生物发酵的食物,严格意义上说这些也是“腐物”。

人类吃肉未解之谜(人类曾捡拾腐肉为生)(6)

既然我们已经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新鲜的食物,那为何还要食腐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人类的消化系统以及曾经生活的环境了。

人类是杂食动物,但是人类的肠道又较短,这意味着食物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较短,导致食物还未被充分分解、吸收就到了体外,以至于一些能量被浪费。而食物提前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之后,就会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人类吃肉未解之谜(人类曾捡拾腐肉为生)(7)

其次,在过去人类的技术条件并不高,难以长时间保存食物。而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人们必须要把丰收而来的食物储存起来,以备未来很长一段食用。比如:鲱鱼罐头,鲱鱼喜欢群居生存,这就使得当时的渔民可以一网捕捞很多鲱鱼,但是鲱鱼又非常容易变质,为了保存鲱鱼,当地的人们会用盐腌制一下,然后利用微生物发酵,这样就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变质。

人类吃肉未解之谜(人类曾捡拾腐肉为生)(8)

仔细观察会发现,在食物丰富的地方,人们更倾向于新鲜的食材;而在食物较为匮乏的地方,人们更倾向于利用发酵的方式长期保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地域特色,以至于当地的人们会留下独特的味觉记忆。

总结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食腐是逼不得已的行为,是为了获取能量而不得不吃掉腐肉;但现如今食腐则是主动选择,是为了获取营养,也是为了追求独特的口感。

也就是说,虽然都是食腐,但食腐的目的并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