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对《小莉帮忙》这档节目并不陌生,这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一档帮扶类电视节目,于2009年开播,每天18:20-19:10播出。

节目的主持人是李小莉,她会接受观众的求助电话,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如家庭纠纷、医疗纠纷、消费维权、社会公益等。

节目的口号是“有困难找小莉”、“小莉帮忙,一帮到底”。在短视频时代,小莉帮忙节目制造了无数舆论热点,收获了千万粉丝。

郑州共享厨房谁捐的钱可以拿回去(反思河南共享厨房风波)(1)

“小莉帮忙,越帮越忙,小莉帮忙,买车买房,小莉帮忙,做大做强。”

然而最近,无数网友开始说起这个段子,以嘲讽小莉帮忙在新闻报道上的带节奏翻车。翻车的便是这次河南共享厨房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近日在河南郑州,一家专为抗癌病人和家属提供做饭场地的“抗癌共享厨房”面临经营困难,引发社会关注的事件。

小莉帮忙很快就上门报道。在报道中,说这家共享厨房由90后小伙张广兵等人于2014年创办,坚持5元/餐,油盐酱醋随便用,已经运营了9年。

但是由于房租、水电等成本上涨,以及疫情影响,共享厨房的收入减少,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面临倒闭的危险。

郑州共享厨房谁捐的钱可以拿回去(反思河南共享厨房风波)(2)

共享厨房老板

在小莉帮忙绘声绘色的帮忙卖惨后,各地好心人专程赶来捐助支持,无数真金白银的钱款和物资开始涌入共享厨房老板的手中。

但很快有网友质疑共享厨房的真实性和公益性。有人指出,共享厨房的创始人妻子曾晒过宝马车,而且共享厨房的收费标准并不低,可能是利用慈善赚钱的炒作。

对此,张广兵回应称,宝马车是他父亲的,他自己没有车也没有房子;共享厨房的收费标准是根据成本核算的,他没有从中牟利。他还表示,他希望能得到政府或企业的长期帮助,让共享厨房能够持续发展。

但是网友们并不买账,认为共享厨房的创始人张广兵和他的妻子生活并不困难,曾经晒过宝马车和名牌包,可能是利用慈善赚钱的炒作。

一些网友认为,共享厨房的收费标准并不低,5元/餐是不包含材料的,只是借用厨房做饭的费用,而且收费不仅只是5元,还有十几元数十元的档位不等,媒体及老板都在隐瞒盈利的事实。

一些网友认为,共享厨房的募捐活动没有经过正规的慈善组织或平台,没有公开透明的账目和监督,可能存在挪用或私吞善款的风险。

一些网友爆料称,这位共享厨房的老板几乎每年都会以同样的理由请媒体报道,接受各种捐款捐物,也从不公开用途和去向。这些事实很容易查清楚,小莉帮忙还是帮人家做新闻宣传,怀疑两方有利益关系。

郑州共享厨房谁捐的钱可以拿回去(反思河南共享厨房风波)(3)

郑州共享厨房谁捐的钱可以拿回去(反思河南共享厨房风波)(4)

在共享厨房的现场,还有人出来现身说法,说自己曾经家里也遇到过重大变故,向小莉帮忙求助的时候,遭到了对方的拒绝,理由是这样的帮助事件做出来“没有新闻价值”。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流量,得到了大量网友的共情。

所以看到了吧,小莉帮忙的核心考量不是能不能帮到居民,而是有没有流量,能不能博眼球,做出来会不会有人看。

所以小莉帮忙也遭受到了大量的质疑。一些网友认为,小莉帮忙的节目有时候会用道德绑架、情绪化的手法来影响当事人和观众的判断,没有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甚至有时候会误导舆论,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些网友认为,小莉帮忙的节目有时候会选择一些不太重要或者不太真实的事件来做报道,为了吸引眼球和流量,而忽略了一些更加紧急和重大的社会问题。

一些网友认为,小莉帮忙的节目有时候会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翻车,但却不愿意及时承认错误和道歉,反而会用各种借口来搪塞或者狡辩,损害了节目的公信力和形象。

郑州共享厨房谁捐的钱可以拿回去(反思河南共享厨房风波)(5)

实际上相比于共享厨房老板的疑似“诈捐”行为,正规的新闻媒体助纣为虐,在未调查清楚事实的情况下就帮助渲染和宣传,这背后存在更多的黑暗以及利益关系。

让所谓的新闻行业,连最基本的真实都做不到的时候,这样的公信力崩塌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这里解释一下小莉帮忙的翻车行为。新闻媒体翻车事件是指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失误、错误或者造假,导致舆论反弹或者法律责任的事件。

除了这次的共享厨房疑似诈捐事件,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比如《新京报》因为报道了一则关于河南共享厨房的负面新闻,被共享厨房的创始人张广兵和网友质疑其报道不实、断章取义、恶意抹黑,引发了舆论的争议。

《小莉帮忙》因为报道了一则关于新郎办婚宴不结账的新闻,被新郎周某和网友质疑其报道不实、盗用照片、误导舆论,引发了舆论的反转。

郑州共享厨房谁捐的钱可以拿回去(反思河南共享厨房风波)(6)

一条关于赴京打工寻子的新闻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关注。文章对北京这一轮疫情中通报的一个病例到北京寻找孩子、辛苦生活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文中涉及山东威海公安的部分受到广泛关注,文中提到的岳某儿子在威海失踪后当地警方出现推诿、不定位手机、不调监控、三个月才立案等情况引起一阵热议。后威海公安发布情况通报,先前指责公安机关推诿、不调监控、不立案、不做DNA的情况居然均为不实报道。

一个年纪不大的中国小伙,在国内被强行拐到柬埔寨搞诈骗,诈骗分子眼看他不愿加入诈骗行当,便拿他当抽血机器。

这新闻,谁看谁震惊。而真相是,中国公民李亚缘纶偷渡来柬,后因肝部患严重疾病,联系当地一社会组织寻求帮助。先后有3人出于不同目的,协助李编造、宣传其被非法拘禁、受到虐待及充当“血奴”的假新闻,误导舆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有些自媒体平台因为发布了一些虚假或者夸张的“励志新闻”,被当事人或者网友质疑其报道不真实、利用感情牟利、误导公众,引发了舆论的嘲讽。

一名博主发长文称自己使用美团跑腿帮忙邮寄护照等文件,因骑手电动车没电无法准时送达,还被骑手“暗示”加价、勒索撕掉文件,事后还无法与该骑手取得联系。

后涉事骑手韩先生表示自己在当晚9点左右已将文件还给对方。该网友说自己“勒索”、“暗示加价”,完全没有。甚至韩先生在交还文件时,还对其分享了一根香蕉。后阮一已发文道歉。

郑州共享厨房谁捐的钱可以拿回去(反思河南共享厨房风波)(7)

假新闻事件对社会有很多危害,比如可能损害公众的知情权,误导公众的认知和判断,影响公众的决策和行为。

假新闻事件可能破坏社会的信任和秩序,挑拨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引发社会的恐慌和动荡。

假新闻事件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和权益,造成他人的精神和经济损失,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反抗。

假新闻事件可能降低媒体的公信力和责任感,损害媒体的形象和声誉,影响媒体的发展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