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建立起注重结果的心态)(1)

动力铸就积极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失败和挫折,但问题是,有的人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丧失意志和勇气,被之击退;而有的人则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并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两种不同心态者的差异。做人别太高估了自己,或许你在其他人眼中什么也不是。有些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将自己看得太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从而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其实,在别人的眼中,你并没有那么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有时候,你觉得别人在乎你,实际上你是在自作多情。如果总是炫耀自己的优越感,往往会让人看不起。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用,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谢你辛苦把我驼过来。再见!"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太重,你以为你是谁?"实际上,你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合作。实际上越是表面谦虚的人,越是非常聪明的人,越是工作认真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接近成功,并已经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意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把握了,而且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为了把事情办成,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王阳明和曾国藩,这两大完人,不约而同地指出,傲,是人生第一大敌人,是人身上的第一大恶德、第一大毛病。因为傲慢、自满的人不会继续学习,不会继续修身,而只会用他们的傲慢、目中无人的"毒箭"去伤害周围的人。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有钱却文化素养不高的暴发户,他们时不时秀一把自己的豪车、金链、刚买的苹果最新款,总之一切能炫耀的身外之物,他都拿出来炫耀一番,唯恐别人不知道,似乎他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他的所谓的大富大贵。每每看到这一幕,稍有文化素养人就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东西,这种东西让你感到既可笑又可悲。仔细想想,人们真的喜欢他们吗?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也绝对不会影响你的气质。相反,当别人知道你是一个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时,则会对你更加尊重,认为你更加淳朴。这能让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别人的面前。放低姿态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坎坷、荆棘和生活道路上横生的障碍让现实者吸取教训,学会思索,采用迂回和缓的方法去战胜和超越;理想者则傲气不敛,锋芒毕露,小觑或无视生活有意无意设置的低矮"门框",其结果便是:只能被碰得头破血流,成为一个失败者。人生在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人人都会碰到。有些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强硬只能天折得更快,低头弯腰,可以保护自己,虽然敢于碰硬是一种壮举,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硬要拿鸡蛋去碰石头,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放低姿态,适时低头。低头侧身才能踏过的小门,总有一道道需要我们忍痛坚持才能越过的坎坷,总有一段段需要我们默默奋斗才能度过的时期。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了解、认识别人是做人的智慧,能够认识、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聪明。真正认识自己,并不是简单地自我了解,而是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自己的上限,最重要的是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行走人世间,低调没有错。为人低调,有人信任,做事低调,让人欣赏。路也会越走越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时遇到人生路上的坎坷,我们其实不必昂首挺胸,自己去撞得头破血流,稍稍低一低头,弯一弯腰,侧身而过。这一低头,一弯腰,一侧身,不是一味地屈服于强权,不是一味地逆来顺受,不是一味地懦弱无能,而是另一种大智慧、大胸怀、大抗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不值钱的就是"架子",放低姿态做人是一种大智慧,低姿态往往可以保全自己。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接近成功,并已经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当别人知道你是一个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时,则会对你更加尊重,认为你更加淳朴。面对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力去承受,当承受不了的时候,暂时弯曲一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在低头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在弯腰时鼓足自己的劲头,在侧身时想好前行的道路,一旦过了这道坎儿,我们便可大步流星地前行,去追逐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多人都捶胸顿足地痛悔自己错失了良机,其实是他们自己把机遇从身边推走的,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通常很简单,比如轻视了某个人。越有本事的人,越谦卑,不会去轻视别人;越没本事的人,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否定别人,而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人生路上,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你并不知道什么人会对你有所帮助,什么人能影响你的命运,所以我们只有选择一视同仁,这样我们才不致错过任何机会,才能更快地走向成功。在那些真正的成功者中许多人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们有能力使用积极心态的力量。但大多数人总是盼望成功会以某种神秘莫测的方式不期而至,可是我们并不具有这样的条件,即使我们确实具有这些条件,我们也许会看不见它们。很明显的东西往往反会被人视而不见。每一个人的积极的心态就是他的优点,这并没有什么神妙莫测的地方。人可以用自己擅长的事物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但是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所擅长的界限在什么地方,才能合理的利用自己擅长的事物;一个人拥有某些权势,但是也要知道权势限制的地方,才能合理的利用权势,让权势在人生中发挥正确作用。就像《庄子》之中有一句话,叫: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脚所踩踏的地方不大,虽然不大,但要凭靠周围没有踩的地方才能走得远;人所知的地方很少,虽然少,但要凭靠所不知道才能知道天所表现的自然之道。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所擅长的事物,但是却难以察觉所擅长的背后存在着另一方面的作用。这个世间的实体和虚空都是相互作用的,你所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也是相互作用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一味用手段博取利益,而是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手段以及拥有的权势给自己带来的另一面作用,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个道理。举一个例子,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并不算智慧,只能算是流于世俗的巧诈,而真正的智慧是能够看到自己在玩弄智慧的同时,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副作用,这才算是真正的智慧。只有达到这一层面的认知之后,才能让自己的聪明正确的存在于自己的人生中,发挥正面的作用,否则你所拥有的,所擅长的都会成为颠覆自己的祸患根源。比如说文种的结局,当勾践兵败之后,带着三千兵士栖身于会稽,文种知道失败之后如何求生存,于是主动给勾践出谋划策。勾践在文种的辅佐之下不仅得以保全了性命,还能够在蛰伏数十年之后东山再起。当勾践灭吴之后,范蠡写书给文种,告诉他“兔死狗烹”的道理,但文种不听。最后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轻信了谗言,便赐给文种一把剑,对他说:“你当初说有九条对付吴国的策略,现在只用了三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的六条在你那里,你用这六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打败吴国的先王吧。”于是文种被迫自杀。文种能用自己的智慧为勾践灭掉吴国,但是却没能用自己的智慧保全自身性命,这就是不能知晓智慧另一面作用的道理。世间任何事情都是双向作用,相辅相成,事情都不可能单独存在或者发挥作用,只有正确的了解了事物的对立面,才能将这一个事物本身的作用放到合理适度的状态。在《道德经》有一句话,叫:“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就是:“有”可以给人带来便利,“无”才能发挥人生的作用。在这一篇章中,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毂、器皿、房屋。车的作用是运载货物,把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中,才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子才发挥了作用;器皿正是因为中间有空的部分,所以才有了承载食物的空间;房子因为四面有墙,中间是空的,所以才发挥了居住的作用。而老子举的这一个例子,并不仅仅是教会我们从表象看“有”和“无”在现象层面的区别,而是从背后理解“有”和“无”之间的共同作用,并且在人生处事的态度中端正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无”的存在作用。“有”是一种实存的状态,而“无”则脱离了事物实存状态的界限,正是因为“无”不存在实存的状态,所以总是轻易被人忽略。而这里有和无的状态,就像是一个人拥有的优势和自己未曾拥有的事物状态一样。每个人都在意自己所拥有的什么,也只能看到实体存在的,但是没有人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个不存在的事物上,也不会觉得这样的状态能给人生带来什么作用。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有”和“无”同时存在与相互作用的。一个“聪明人”要知道聪明本身应该存在的状态,不可以卖弄聪明;当我们知道得到对于人生的作用时,也要知道未曾得到也不是人生的损失。用辩证法的方式去审视人生的所有状态,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拥有的和所得到的,否则当自己过度偏向于某一立场时,只会物极必反。所以在重视“有”的过程中,也不要忽略了“无”对于人生的作用。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有四句命运格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如果读懂这四句话,您就能成为真正的大成功者——无论是生还是死,您的自我价值都能得到实现!这四句话中连续出现了两个“强”字:一个是“自胜者强”,另一个是“强行者有志”,可见老子并非一味守雌、守弱、守柔;而是要我们懂得“强”的重要性应该发挥在哪些方面?比如内心要强大;追求目标需要“强行”……总之,这四句话是言简意赅地将为人之道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和提炼!有时把锋芒隐藏起来,是为了更好地顶天立地,这就是“强行者有志”。所谓“强行者”是具有大爱使命的人——唯有大爱的生命才能感动上天、感动所有人,最后到达成功彼岸。知足、自尊、立得了志,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人生财富,能激励我们奋勇向前!人千万不要太享乐,因为人的福报都是上辈子修来的,享完了就没有了。万物存在必有其根源与本性,这个根就是“道”,这个性就是“德”,“道德”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关注“德”的结果是可以触发我们看不见的天地力量,从而带来与思想相吻合的境遇之改变。回归自然大道,人间的一切各行其道、整整齐齐、有得有失、清楚明白。人生需要结算,幸福灾祸都是自己招引来的,过去的一切最终都需要自己来买单。有些账一旦欠下,就会成为埋藏在心中永远的痛。人只有埋头做好事,才能有所作为,最后出人头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慢慢领悟这个道理:幸福不是“有”,而是“无”,即:真正的幸福,并不是指我们拥有多少东西,而是指我们能否修炼出一种“无”的境界和状态。比如说,世人都认为有房,有车,有钱,有权等等,物欲得到满足了,这是幸福;但是在智者看来,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才是真正的幸福!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更是在“逍遥游”中写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至人能够任顺自然、忘掉自己,神人无意于求功,有道的圣人无意追求美名。其实,老子《道德经》第11章的最后一句话,早就向我们诠释了一条高深的处世之道——无用,才是最大的用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道德经》原文是怎么说的!《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的翻译就是: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隙,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居住的作用。所以,“有”给人提供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老子先用生活中的现象(车轮、器皿、房屋)举例,然后得出一个“道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无用,才是最大的用处!其实,这也符合“有从无中生”的道理,正如《道德经》第一章所写: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能够给人带来实际的好处,比如说吃的食物、使用的工具。但是,少有人看到“有”后面还隐藏着“无”,而“无”的作用更大,就像“道”一样。比如说,无处不在的空气、阳光、水,看似是无用,但是万物都离不开它们。精神和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们对于人生的引导作用巨大,正所谓是“大象无形”。“有用”和“无用”又是如何作用到立身处世、为人处世呢?道家推崇“无为而治”,即:无为而无所不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处!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都是道家代表人物,但是老子的言辞深奥难懂,而庄子则用更加易懂的寓言小故事来让大家明白“大道”。《庄子-内篇-逍遥游》中一个小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无用”是一种更加高深的处世之道:有棵大树,名字叫它“樗”,它的树干起着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它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于是庄子总结道: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它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祸患呢?其实,人也是如此,大隐隐于市,看似无用、无功、无名,微不足道,很少引起他人注意,但是更加能够明哲保身,属于一种顺应大道而又很高深的处世之道。比如说,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后,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显得自己很没有用处。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最后明哲保身,修道成仙。反观那些自视功高的西汉功臣们,他们一个个表现得很有能耐,但最后都被刘邦铲除了。这也正是应验了古人的2句话:第一句,老子的“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二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综上所述,无用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背后往往有“大用”。那些对人类有用处的树木,始终是不能终享天年,而是半道上被刀斧砍伐而短命,这也是因为“有用”带来的祸患。人自身也是如此,你的才华和能力,可以给你带来荣华富贵,也会给你带来杀身之祸。那么,荣华富贵和性命相比,哪个更加重要呢?老子在《道德经》44章告诫人们: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美名和自己的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亲呢?自己的身体和货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呢?获取名利和丢失性命相比,哪一个更有害呢?人们过分的追求美名,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多的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知足常乐,知足不辱,人要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如此这般为人处世,我们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所以说,老子《道德经》第11章的最后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向世人诠释了一条高深的处世之道——无用,才是最大的用处!因为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人有七情六欲,事有千变万化,是不分大小好坏之别,唯有用心做事,用心去感受方知力能所及之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内心,因为我们看不透摸不着,唯有养好自个心,用好自个心。简简单单做一个人,认认真真的用心做事。简单是一种美,一种境界。置身其中,便会忘却工作的疲惫,生活的烦恼,人生的忧愁。做人,只要根植于简单这块土壤,绽放出的人生之花,必定是芬芳而持久。生活给我们怎样的回馈,完全取决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往往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烦恼与欢喜,成功与失败,善良与邪恶,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是心态。我们生活在这大千世界之中,受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心态也决定于很多方面。比如,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教育背景,为什么有人可以成功,工作出色,生活幸福。而有的人却无所作为。经济拮据,只够维持生活。人与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并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命运。许多人认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没有好的机遇。他们自会用消极悲观的态度抱怨生活。却从未审视过自己是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更不用说激发心态的巨大潜能去创造奇迹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要知道,决定我们成功失败的因素就是心态。记住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所以,不要轻易怜悯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每一个优秀的人,在抵达成功之前,都要穿过一段黑暗森林。在这段黑暗的空间,他们要忍受各种委屈: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不被认可,隐忍不被理解,真心不被接纳,付出没有成果。那一段时光,是自己辛勤付出却又无人问津,需要忍受各种委屈和孤独,同时又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日子,那也是一段日后说起时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然而,这段时光恰恰是上天对一个人最好的赏赐,只要你能忍受了别人忍受不了的,你就能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你能受得了多大的委屈,未来就能配得上多大的成功。所以,凡是穿过这片黑暗的沼泽地的人,才能看透生命的真谛,看穿世间的很多真相,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人生。平凡人和英雄的区别就在于,英雄在逆境中悟到了真理,看透了规律和真相,从而抓住了机遇,并踏实真正的道路,进而在人生的绝境中,拼搏厮杀,绝处逢生,创造出奇迹。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在顺境中,总是会不断的丧失斗志,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脱敏,甚至钝化,生命中最昂贵的豪迈与激情,也在一点点丢失!而人在逆境中,最容易不断反思自己,不断的反问自己:究竟哪里做的不够好?究竟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如何才能改变现状,从而一天比一天强大。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经历绝境,就很难有痛彻心扉的反思,深入灵魂的自我拷问。人在绝境中,最容易彻悟,就是在你面对即将失去一切的那一瞬间,甚至是你在面对生死的那一瞬间,人往往最容易悟到真理,看透生死,从而变的非凡。从此之后,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生来病死,一切在你心里来去自如。人在成功之前,总有一个“煎熬”的阶段。熬,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对命运的妥协。而是在默默的积蓄能量。熬,也是生命升华的过程。竹子熬了4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六周就长到了15米。荷花开了29天,只能开到池塘的一半,但是在第30天的时候,就会一夜间开满池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所有的功成名就都是干出来的;所有的卓然不群都是逼出来的;所有的轻松生活都是熬出来的。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这种人才是世间真正的英雄。因此:顺境让人成长,绝境让人升华。如果你认为一生最好是顺风顺水,那么你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等着你,各种刁难你的人会接二连三的出现。自古英雄多磨难。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苦难守恒定律”: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所以,你越是选择现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来牺牲更大代价对付它。苦难是成长茁壮最好的催化剂,凡是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真正的坚强,是属于那些夜晚在被窝里哭泣,而白天却若无其事的人;现在愿意让孩子吃苦的家长越来越少了,愿意主动吃苦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夫妻之间也越来越不愿意忍耐了,大家都在逃避苦难。然而,你现在少吃的苦,未来世界都会一分不少的还给他。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反问一句:世界那么大,凭什么轮到你去看看?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都想过上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动不动就想环游世界,动不动就想寻找自由。然而我可以告诉你,这不是理想,这是妄想。如果你的人生没有经历这么一段黑暗的时光,没有一段独自默默奋斗的日子,你就永远不知道黎明为何物,不知道成功的真正意义。所谓大器晚成。即使你年纪轻轻就靠运气获得了成功,这种成功也很难长久,有时年少成名反而会让一个人走向不归路。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当我们在经历黑暗时期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这个过程。人生的黑暗时期,或许你已经经历,那么恭喜你。如果你正在经历,或者你打算经历,我最想送你一句话就是:人生在世,这段时期是对我们最好的考验,我们要把其中的委屈转化成一种反弹的势能!每一个人成功的能量源自于对梦想,价值观的追求。我们要学会对自己有信心,鼓励自己穿越重重障碍去体现自身的价值。这一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会刺激我们心态的张力,而这种张力往往能爆发巨大的能量。我们不必期望,每个梦想都成真,不必在乎,每一个得失和错漏,不要总是想自己得到没有,人生,不可能总是精彩。信念,于人真的至关重要,人生需要信念在,有了信念,人才能克服困难、抵制诱惑,才会走出绝境、走向光明、走向成功。缺乏信念的人,如无根的浮萍,常随波逐流。做事,往往是浅尝辄止,到最后碌碌无为,甚至走上人生歧路或绝路,终落得一切皆空。生活,原本是多样的感受形式,快乐,痛苦,失望,忧伤,都是一次一次选择的阅历,一次一次人生的体验。有哲人说过,“意义在于过程,幸福源于细节。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为了圆梦,为了理想,为了人生的价值,为了生命的精彩,人的信念,不可缺少。一个人,若是有了坚定的信念,那么,他一定可以渐渐磨练成百炼钢。美好的追求。才诞生了无数斑斓的梦想,正因为坚强的信念。才催生了无数坚挺的身影,而追求与信念,完美的结合,造就了大千世界的纷呈精彩,缤纷五彩的壮丽景色。其实,世上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信念,只是有些人的信念。只如昙花一现、一触即溃,而有些人的信念,则是持久永恒、坚不可摧。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人,必须有信念,信念,不要随意去改变。人生的精彩,在于珍惜每一次飞翔;岁月的光华,在于把握每一个闪亮。唯有时光是无情,也有情的使者,一切酸甜苦辣,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见证。信念,是明灯,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空、照亮我们的前程;信念,是路标和航标,它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勇往直前。人生路上,让我们穿过喧嚣、穿过忧伤,不空负年华,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曾有这样一种力量,让我们时刻努力,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记追求。在它面前,再大的困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这种力量叫信念。恩恩怨怨,坎坎坷坷,没有人能够不面对,弱者在泪水中沉沦,强者在磨难中拼搏。季节的轮回,是自然的规律,不容你改变,但人生的四季,却可以留住春天的葱绿。人生,需要信念,因为信念可以创造奇迹;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地方,依然顽强生存;可以让人在危难时刻,在九死一生的时候,仍不言放弃。因为,信念可以让星星之火燎原,可以让野火烧不尽。信念,可以改变事情的结局,和我们的人生。能使你我为之奋斗的东西,叫做理想;而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东西,却是信念。很多人说,做人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有鸿鹄之志,坚定信心,这句话不假,但我觉得,做人还有一件更重要的,那就是理想和信念。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是,胜利者一定都是自信的人。只有积极的心态,才会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欢乐与阳光;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种执着;信念,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是一种无以伦比的力量。信念,能够化冰雪为春风、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朋友,请记住,人生,不可能总是精彩的,信念,是人生的太阳,坚定信念,打造自己精彩的人生吧。如果没有信念,爱迪生就不会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如果没有信念,司马迁就不会著就闻名遐迩的《史记》;如果没有信念,中国红军就不可能走完漫漫征途、创造出举世震惊的壮举。正是因为有了信念,人才会慢慢学会承担,学会坚强,学会付出,学会坚持。信念,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亮。人生,需要有信念,很多梦,正等着我们去实现。整理心情,拨开云雾,扬起信念的风帆,坚定前进的步伐,告诉自己:成功,离自己不远!假如,我们能够坚定信念,向着准确的方向,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相信成功一定会有机会与我们握手。心态在成功的路上,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可以说,心态就是一切。因为心态是基于我们过往经历所产生的信念,它关系到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也决定我们如何回应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如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每个问题。总而言之,心态会影响我们的自信、目标,甚至满足感。所以,我们要想实现改变,就要学会培养注重结果的心态,学会重塑、学会构建元模式、学会改变信念、学会设立目标、学会使用契约,只有真正建立起注重结果的心态,才能在成长的路上更好地实现目标和理想。掌握好的心态,把它投入到我们对人生,对梦想的追求中。让我们用坚韧与执着的心态去追求我们的梦想。有了这种积极进去的态度。我们就有了向成功人生冲刺的惊人力量。共勉!作者: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