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10月11日,西安多地教育部门紧急发布通知,由于部分地区疫情风险等级上升,全市停止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授课。此前,深圳学生也经历了“在线开学”。“网课”令学校和家庭猝不及防。这三年在疫情、“双减”、民办教育新政共同作用下,许多国际学校陷入“停办潮”、“更名潮”,教师流动,人才动荡也随之加剧。而凶猛的教师“迁徙潮”中,有人“一切向钱看”,有人寻找“安全感”,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收入之外的“隐藏福利”,诸如解决户口,住房补贴、子女免费教育,这些甚至已经成为教师就业的“强力吸盘”。国际学校到底有哪些“特别待遇”极具诱惑?

01国际学校教师福利:让人愉快的“小确幸”

在顶思国际学校薪酬报告中,我们每年都会用较大的篇幅,去系统阐述国际学校的福利体系,试图通过从样本校的点滴信息中,为每一位从业者勾勒出那些在繁冗的教书育人之外,也能让人愉快享受的“小确幸”,虽然很多福利无法准确量化,但身处国际化学校的老师们却能真切感受到人性的关怀。

从顶思的调研数据上来看,教师的薪酬福利占据学校收入的20%-40%,疫情之下,这是学校的一项大额开支。我们将国际化特色学校的教师待遇分为两大类,分别为薪酬福利

薪酬方面,除了固定月薪,部分学校也会发放额外职责津贴(课时费、课外活动、班主任等)、岗位津贴、年度绩效奖金及合同完成奖、升学升班奖等。

而后文中将重点提及的福利,则主要由福利和学校补充福利两类构成。法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法定假期,学校补充福利是在国家强制之外由学校提供的福利项目,包括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住房福利、带薪休假以及其他各种服务项目。

01法定福利

法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法定假期。而其中保险福利包括五险一金、补充商业医疗以及其他险种(意外险、雇主责任险、寿险和重疾险等)。

从顶思薪酬调研的数据来看,社会保险的缴纳比例毫无疑问为100%,而其他的保险福利方面,55%的调研学校为中籍员工缴纳了补充医疗保险。

除了保险福利,假期福利也是学校组织形态下的一项特色福利,同样具备较高的人才吸引优势。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之外,国际学校校历上还有带薪暑假、寒假、春假、圣诞假等假期安排,全年的总上班天数大体在185至227天之间,且根据不同学校属性以及中外员工角色存在差异。

02学校补充福利

学校补充福利是在国家强制之外由学校提供的福利项目,种类繁多,包括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住房福利、带薪休假以及其他各种服务项目;根据福利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经济型福利和非经济型福利。前者包括学校支付的各种保险项目、住房补贴、机票及签证费用等,后者主要表现为培训机会、职业生涯发展、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总体来看,国际学校行业的福利在疫情之下,仍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这种提升客观上也提高了人才留存率。

另一方面,随着90后乃至95后青年员工占企业员工比例的逐步提升,个性化的津贴政策应成为企业重点关注对象,更多学校也倾向于灵活调整福利津贴政策,同时还根据员工层级设置差异化和不同种类的福利。而种类繁多的补充福利无疑给迁徙潮中的求职者带来了新的思考。

02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学校福利=诱惑力

从顶思调研的数据来看,随着国际化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提供的补充福利也日臻完善。种类繁多的补充福利中,住房福利、子女教育福利无疑是关注度最高的补充福利,而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假期福利设置上也会有所不同,和数额确定的工资相比,福利成了教师迁徙的重要考量因素。

01住房福利

这部分福利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免费住房和住房补贴。在顶思的调研中,为中教提供住房福利的学校占比近7成,虽然低于外教的90%,但相较于往年,比例还是有明显上升。

而其中,提供免费住房和住房补贴的学校各占一半。作为地区差异性最明显的福利之一,住房补贴与当地的房价和消费水平直接相关。根据顶思数据,当前中籍教师在一线城市的平均房补为2990元,比去年增加了17%。二三线城市则多在1000-1500元之间。综合来看,管理类员工的房补是教师类房补的1.82倍。

学校教师职业选择(教师职业动荡迷茫)(1)

02子女教育福利

对于迁徙潮中的国际化学校教师,子女教育福利是一项关注度极高的补充福利,尤其是已经成为适龄儿童父母的教师。

而顶思数据也显示,目前90%以上的学校均为中外员工提供子女教育福利,这一比例在疫情之前仍有明显增长。国际学校提供的子女教育福利除了学费减免和现金补贴之外,还可能包括入学保证金、膳食费、考试费、教科书费、制服费、校车费、考察费等各类杂费减免,本次提到的减免是指学费部分。

从学费减免比例来看,无论中外籍员工,享受100%的减免都已是最高级别。中籍教职工享受此福利的子女个数比例最大为1个子女。对于不能安排合适的学段或校区就读的情况,学校如提供子女教育福利津贴,额度范围也在2万-20万/年。

学校教师职业选择(教师职业动荡迷茫)(2)

03假期福利

假期福利是学校组织形态下的一项特色福利,同样也具备较高的人才吸引优势。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之外,国际学校校历上还有带薪暑假、寒假、春假、圣诞假等假期安排,全年的总上班天数大体在185至227天之间,且根据不同学校属性以及中外员工角色存在差异。

因国际学校教师有寒暑假,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学校可以不另设年假,带薪病假平均6.24天,婚假平均5.54天。中方员工的产假、陪产假大多按照当地政策执行,平均为产假138天,陪产假10天;外籍员工的产假各学校之间差异较大,平均为49天。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国际化学校来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总体假期天数最多,其次为国际高中和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

学校教师职业选择(教师职业动荡迷茫)(3)

04其他福利

除了上述三项补充福利外,常见的补充福利还有餐饮福利班车福利。

学校的职工餐厅为员工提供餐饮福利,多数学校免费提供午餐,极少数学校提供一日三餐。除了免费餐饮,还有部分学校选择提供餐补或者折扣优惠的形式,餐补额度范围为每月180元-600元。而在顶思的调研中,半数学校也会为教职工提供免费的班车接送服务。

相较于餐饮和班车福利,搬家福利、年度机票补贴和签证福利则更多针对外籍教职工,为中籍员工提供搬家福利的学校占比为9%,学校为中籍员工提供机票福利的比例为35%,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平均补贴额度为1261元。

结语

国际教育“高地”内部流动频繁,此外,“高地”人才也常常涌入“洼地”,汹涌的教师“迁徙潮”背后,见证了国际化学校的浮沉往事。政策变换之下,国际化学校虽然经历了“停办转制”风波,超过200多所学校更名,但从顶思调研的数据来看,教师薪酬福利整体向好,而疫情裹挟下的行业波动也让这种向好的趋势显得更为难得。人才吸引,待遇先行。种类丰富的福利,既是留住教师的向心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国际化学校的发展积蓄势能,让越来越多的行业精英汇入国际教育的汪洋大海之中。

图源 | 顶思《2021中国国际学校薪酬报告》

作者 | 李成

编辑 | 敖竹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