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晓敏)六年前的阳戈与曲振平同在中国南部G大军区陆军特种作战团(简称特战团)侦察一连(简称特一连)。

特一连的士兵基本是“一顺水”特选的,身高都在一米七五以上,这就不可说是一种巧合,应该说是一种有意了。尤其是尖刀排一排士兵的标准更高,个头都在一米七八以上,齐刷刷站立时,跟国家三军仪仗队似的。尖刀排人员的最终裁选,与特战团的首席教练官,也就是身手功夫的总教头容正有直接关系。出生鲁地,说着不慌不忙的普通话,有着十分俊美五官的容教官,身高一米九十四,他秉凭着自身的外形特征,苛刻地规范了G大军区第一批特种兵的入围条件。他认为擒拿格斗“抓舌头”,身高臂长才有优势。当然,体长直达一米九以上的还是唯他独尊。而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军区范围内选出一个建制排的一米七十八以上大个子来,终归还是绰绰有余的。标准不仅仅在个头上,还有其他硬件要求。尖刀排三十多名士兵,一九七七年入伍的就拔出两个,一个是阳戈,一个是他的同乡加同学杜朝阳,其余的都是“老兵”了。但阳戈和杜朝阳的水准很快与老兵们不相上下,原因在他俩都有武术功底。尖刀排实行随时淘汰和增员制,高密度定期全连考核。特一连二排、三排的兵都是预备人员,平时的基本训练项目都一样。

当什么兵最容易去当特种兵 若想成为特种兵(1)

尖刀一排尽量选高中毕业生,外语好的优先。曲振平就差一点点被选进一排,在心理测试那一关,容正总教头犹豫了一下,最终把他的名字划到了二排。容正的犹豫是感觉曲振平太过敏感,太过敏感与反应速度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太敏感,难超然,平衡神经和定力相应要弱那么一点点。特种兵身上的血样具备两种特征:热血和冷血,热血作为血性的象征,冷血作为沉稳的表相,许多时候,他们更需要不动声色,不被干扰,不容迟疑。所以我们刚刚说过了,身高不是唯一标准,体长只代表体长的优势,健壮的体力、顽强的毅力、持久的耐力、超然的心理素质才是入选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完成类似尖刀一样插敌心脏的任务,经常是由小分队或单兵声色冷峻地来完成,他们必须拥有强大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对多项作战技能、各种兵器娴熟掌握,说到底就是一兵多能。他们个个身怀绝技。

实际上,二排比之一排的人员素质,中间就差那么一点点,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三排较之二排中间的差距也是那么一点点。意思是说,特一连人员的素质,基本差不太多。

特战团组建的时间不太长,特一连因选拔特殊,脱颖为“特种中的特别”,很快成为特战团乃至整个G大军区的一张名牌,不难被人理解的。

特一连备受关注,一方面有赖他们的技能高超,一方面也有赖他们的外在形象(这个形象特指他们的气质和容貌)。男人有个头就像女人有白肤,女人是“一白遮百丑”,男人是“一高遮百陋”。特一连人人高个子,况且真的没有五官长得太丑的。人们发现,G大军区最漂亮的男子就在特一连,典型代表就是一排长舒智强和一班长阳戈。假如把美划定十分,舒智强和阳戈就是十分,如果在训练场上看到他俩的英姿,那看上去十分都不止。评价他俩的英俊就像评价孪生兄弟,难分伯仲,都是个子高拔(一米八多),肌肉坚实,“国”字形脸,高挺的鼻梁,线条明畅的嘴唇。稍有不同的,舒智强的下巴丰满一点,眼睛圆一些,炯炯有神,闪着自信的光;阳戈的下巴有特点,下巴底不是收拢为浑圆,而是扩展成差不多一寸五长的“一字”形,又在“一字”形中间垂直向上显出一道沟(俗称斯巴达克沟),眼睛略长,深邃而清澈,透出坚定的神色。当然,阳戈目光的清澈来自他更年轻,他比排长舒智强小五岁,别看他年纪轻参军晚,但军事技能很快在特一连冒尖。这样,特一连出门展示技能,总由阳戈和舒智强排头。由此他俩常常引起军队或地方观摩者发出啧啧称赞,还会有人大声叹道:“这简直就是潘安与宋玉复活了!”谁见过潘安与宋玉呀?古人关于美男子的描绘记录,没有影像存遗,查无实相,口耳和文字传说尽是后人自以为是的模拟,留下来仅供今人参考比喻。那些对阳戈和舒智强惊艳不已的人,就是利用潘安和宋玉的“传世之美”来比喻眼下他俩的夺目。待到他俩的技能展示开来,又会有观摩者惊呼:瞧他俩这身手,感觉就是资颜雄伟的赵子龙和周瑜再世了!瞧瞧,还是拿古人说事,好像今人都无法比拟阳戈和舒智强……很快,整个G大军区都传扬特一连的“出色”,有人还给特一连起了个雅号,叫“人种连”。特战团的首席教练官容正,成天心里美滋滋的,逢人向他调侃特一连的“人种”雅号时,他就俯下高人一头的身子,语气平和不慌不忙地回应:“我的手下可不是小白脸儿。”

不管怎么说,这个具有新兵种特色的陆军特战团的华丽出场,隐隐约约预示了一种动向,就像暴雨将至时提前降落下来的稀疏的大滴雨点。

当什么兵最容易去当特种兵 若想成为特种兵(2)

一场新的变革开始在中国酝酿。地方要改革,部队建设要有新特色——特战团由此应运而生。

一九七八年底,对中国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果断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意义深远的重大转折。

几乎同时,中国南方两大战区数十万大军已陆续集结到东西全长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

是时我国将与Y国进行一场并非无端而起的不得已的战事。

一个时期以来,Y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愚蠢的野心不断膨胀而衍生出一连串的无理行径,令我国的战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威胁到刚刚启动的改革开放大业。

术可克敌,道乃息争,必为反战而战。道理很简单:以战方能止战,能战方可言和。

这天,刚从首都参加完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的G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便率一队人马,来到边境火凤山顶。巅顶的骤风把他们宽大的军装吹得哗哗作响,他们端起高倍望远镜,远景变近景,清晰地看见陈兵边界的Y军层层工事,掩体的麻袋包上印着工整的“中国制造”几个汉字,里面盛装的是中国政府号召全体百姓勒紧裤带省吃俭用捐赠给他们的大米,掩体上架着的甚至是我们自己的部队都未配发的无偿援助给他们的最新式武器……

如果不是因为不得已,这两位都年过七旬的大军区主官不会特意带队来到风萧萧的火凤山顶。个子不高、有着弥勒佛相的司令员和同样身高的笑容可掬的政委,并排站在一起,彼此都听得见双方肺内气流的激烈冲撞形成的巨大喘息声,他们几乎同时放下端了时辰已久的望远镜。

司令员先开了口: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源源不断地从山下这条铁路运粮食、被服、武器给他们,我们自己忍着饿着,吃穿用都是尽着他们,屈指一算,都二十多年了,一个娃儿都长成了当家的。

政委接过话头对大家说:什么叫利令智昏?什么叫忘恩负义?如此为甚呐!

司令员冲着对面缓缓而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们硬是不听劝,中邪了,已经动手了,这是徒弟开始打师父,就莫怪师父不客气还以老拳了。

新年伊始,G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又率队来正在进行临战训练的A5军S师红军团。司令员对全团军人慷慨地说:

报纸、广播天天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实行改革开放,可我们各路大军云集在此,看是要打大仗的架势吧,这与建设和改革对得上吗?

官兵们面面相觑,大多数人不知司令员此番话为何意。司令员看看官兵,继续说:

古人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这句话大家懂吗?

大多数官兵异口同声地回答:懂!

当什么兵最容易去当特种兵 若想成为特种兵(3)

司令员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说道:大家看,我们北方那曾经的好哥们儿,犯了扩张病,他在多处得手,又对我们张牙舞爪;南边这个曾经的好邻居,自吹是世界排行老三的军事强国,野心勃勃妄想在中南半岛称王称霸。他们试图对我国形成夹击之势。我们不先办这桩武事,文事又怎能展得开?

司令员停顿片刻,语气平缓富有深长的节奏:时下国际态势风起云涌,中国如东方破晓,万象有待更新,人心军心需要重新凝聚。我把刚才所讲话题的明确意图留给你们思考,你们是年轻的一代。我希望你们通过思考,通过即将到来的战火锤炼,尽快地成长起来。

大军区政委接过话头说:同志们,党中央、中央军委同我们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很不情愿打这一仗,都想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让老百姓早点儿过上富足的日子。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人家打上门来了,那就只好奉陪了。别人的土地,我们一寸都不要,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我们这一仗,叫作自卫还击作战,要好好地教训地区小霸一顿。只有把他打老实了,我们才能集中精力改革开放搞建设。大家说这对不对?

对!应答声震山岳。

司令员和政委把团长燕明衢召到临时指挥所。在政委询问了红军团官兵的思想状况后,司令员郑重地通知燕团长:军区将调拨直属特战团特一连,加强给你们红军团。

燕团长是个喜怒哀乐难以动容的人,表情不很丰富,但当即立正对司令员说:太好了,感谢军区和首长对我们团的信任。

司令员看着燕团长说:打仗就是最好的训练,最威武之师全凭实战砺练出来的。这个道理你懂吧?

燕团长又一次表情不很丰富的立正,肯定地回答:首长,我懂。

司令员意味深长地说:这可是一批宝贝呀,你们要使用好。

首长放心。我们随时准备迎接。

司令员深深地看了燕明衢一眼,说:那么我就把这批宝贝交给你了。先给你打个招呼,战区的命令随后就会通过军、师两级转达你们。我强调一句,要在作战中学会作战。我们这场战争整体上都具有许多特种作战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大规模的特种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