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三伏天,俗语有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足以见得三伏天的温度是相当高的。三伏天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温度升高,降水的频率明显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会提高;二是三伏天的天气会相对闷热,如果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就会中暑。三伏天每年的持续周期会有差异,今年头伏是从7月16日开始7月25日结束,中伏是从7月26日开始8月14日结束,末伏是从8月15日开始8月25日结束。

立秋当天下雨是顺秋还是漏秋(明日头伏农谚伏包秋凉飕飕)(1)

农谚是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听过“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意思是告诉我们如果遇到燕子压低高度飞行或者蛇白天出没在道路上,就有可能是要下雨的征兆。农谚“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会热哭”带有预测性质,以“伏包秋”或者“秋包伏”来预测气温的高低,凉飕飕指的是温度偏低,会热哭指的是温度偏高。

立秋当天下雨是顺秋还是漏秋(明日头伏农谚伏包秋凉飕飕)(2)

想要理解这句农谚就需要从“伏包秋”和“秋包伏”入手,伏包秋指的是立秋当天正好是末伏,秋包伏指的是立秋以后才是末伏。从历史上的统计来看,秋包伏发生的概率要高于伏包秋,大多数年份立秋是发生在末伏后的,即立秋后的温度会偏高,人们常说的“秋老虎”就是这种现象。简单说,三伏天代表的是高温酷暑,立秋代表的是温度下降,立秋在末伏前自然温度会相对高点。

立秋当天下雨是顺秋还是漏秋(明日头伏农谚伏包秋凉飕飕)(3)

同样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讲的是立秋后的伏天温度会很高,老农在从事农事生产的过程中驱赶老牛,老牛有可能会被热死。在三伏天里最炎热的时候,就是在末伏,尤其是“秋老虎回头”。小时候常听村里的长辈说“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烤得没处躲”,虽然说“伏包秋”的现象会出现,但毕竟是少数,30年时间里“伏包秋”只出现过三次,不具备普遍研究的价值。

立秋当天下雨是顺秋还是漏秋(明日头伏农谚伏包秋凉飕飕)(4)

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末伏是从8月15日开始,是农谚中提到的秋包伏。立秋以后才到末伏,代表着秋老虎要来临,人们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对农民来说,立秋以后的农事活动会相继开展,在开展农事劳动的时候要做好防暑工作,同时要做好温度下降的准备工作。农谚“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会热哭”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但不排除在现实生活中个例的出现,纬度、海拔、地形等都会影响温度和降水。

立秋当天下雨是顺秋还是漏秋(明日头伏农谚伏包秋凉飕飕)(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