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读书笔记佳句摘抄要短(夜读心语微声四世同堂)(1)

四世同堂的读书笔记佳句摘抄要短(夜读心语微声四世同堂)(2)

一本好书足以让人痴迷,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将几代人的嬉笑怒骂娓娓道来,一个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几乎是一口气,我读完了《四世同堂》。这本书讲述的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八年时间里,小羊圈乃至北平城人民在残酷的战争中背景下如何做出抉择和生存的故事。从前只知国恨,读过方知家仇,《四世同堂》让我第一次深深体会到被侵略到底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意味着什么。

小羊圈只是北平一个普通的小胡同,但这里鱼龙混杂,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生活着,也得到了每个人相应的命运与结局。祁老太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清朝遗老,还做着太平盛世的美梦;祁天佑是民国与清朝的结合体,一个受着传统礼教束缚的正经商人;祁家第三代则是民国的产物,祁瑞宣是一个背负家庭责任的爱国青年,祁瑞全在战火硝烟中成为革命战士,祁瑞丰则在国家危难之时卖国求荣、迷失自我。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日本投降了,小妞子却因为食用“共和面”而活活痛死,国家的胜利与民众的悲惨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将全书推向了一个高潮。战争就是战争,终有结束的一天,但它给参战双方带来的苦难和沉重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去治愈和消化。战争之下,没有赢家。

全书最让我敬佩的人是钱默吟,他本来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知识分子,但战争爆发,儿子带着一车日本人摔下悬崖,壮烈牺牲,他自己也入狱遭受酷刑。出狱后,他化悲痛为力量,成了抗战的宣扬者。更多的人在乱世中没有治国理政的理想,只知道为自己和家人寻求一个温暖的庇护所,可就是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愿望,也是奢求。于是,有人投降了,他们不择手段,丑态百出,但最后也难逃命运的惩罚。对于勇猛的战士,怀有敬意;对于恐惧的人们,保持理解。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心酸和无奈,但无论何时,中国人都应挺直脊梁,骄傲自信地坚守着。

民众的选择不能左右历史,但历史的尘埃落到每个人身上都能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我们正处在二十几岁的年纪,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沉醉在幸福生活中,有无尽的自由可以遐想,有大把的热情可以创造。可几十年前,一代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亲眼看着侵略者用炮弹和坦克粉碎了他们的希望,把人间的所有恐怖心酸铺展在面前,用血和泪,告诉他们,什么是地狱,什么是绝望。战争不应该被理想化和商业化,它带来了毁灭,我们没有资格替先辈们原谅,更没有资格选择遗忘。

老舍先生笔下小羊圈的群像,其实写的也是我们自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也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浪漫。无论是瑞宣的坚守还是韵梅冒险寻粮,都表现出我们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可“国兴则家兴,国亡则家亡”,祁老太爷一生追求的四世同堂在那个残酷的战争背景下,是很难实现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义无反顾踏上征途,以血肉之躯守护国之大家,也守护着那大家背后的小家。真正的家国情怀不是狭隘的,而是用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扛起了“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或许正是这种坚守,中国才没有亡,中华文明的血脉才没有断。

前段时间,知乎上一个帖子问道:“当代中国青年还有没有不计生死的勇气?”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无论是戍边卫国的解放军战士,还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都用青春和担当作出了回答。身处和平年代,我不敢想象战时的自己会是怎样,我只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与其卑微地活着,不如勇敢地死去。若再有侵犯,我辈定不负前人的血泪和牺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身处这个伟大时代,新一代青年同样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我们要胸怀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牢记初心使命,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迸发青春活力,贡献青春力量。

《四世同堂》中写道:“一个被征服的国家和民族的悲哀,是不能够像桌子上的灰尘那样,一擦就掉的。”历史是一个国家经历的坎坷,了解历史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是一份警醒,带着预见性的眼光和思考去看待当今的时代和世界的未来。

那个时代已慢慢远去,但那份记忆就像小羊圈的大槐树一样摇曳着。起风了。

四世同堂的读书笔记佳句摘抄要短(夜读心语微声四世同堂)(3)

END

作者 | 张云慧

配音 | 杨光

编辑 | 刘自新

四世同堂的读书笔记佳句摘抄要短(夜读心语微声四世同堂)(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