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贝妈妈【原创】

导读: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从孩子平时的作业和考试试卷上,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阅读理解和作文的比重越来越大。

01、语文考试,越来越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在2017年曾谈到: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阅读速度很重要。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换言之,孩子再不阅读,高考连卷子都做不完!

对名著阅读的看法(读名著能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

我家孩子三年级,语文老师自二年级起,就要求孩子们背诵《中小学古诗词80 75》。小孩子的记忆力确实好,虽不能说完全理解,“照猫画虎”算是记下来了。每学期末都有制作阅读记录卡的作业。

可见,小学老师对于未来的语文改革,已经开始准备了,毕竟趋势如此。

02、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是必须读名著?

名著是什么?

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在中国,说到名著,肯定躲不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4个大部头书。

对名著阅读的看法(读名著能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个人认为,名著对人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1.陶冶情操,提升气质。

2.指导生活,让我们更有生活的智慧。

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多数名著的阅读量过于庞大,加上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名著的要义。适得其反,可能打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只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没必要读四大名著。

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已经开始学习文言文,虽然平时语文学习中,也有对于名著片段内容的解析。

睿贝妈妈认为——学有余力者,应该读四大名著。有什么作用呢?

获得文学知识居其次,重要的是宏大的叙事场景下,芸芸众生,人生百态,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的启发。

03、如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首先是阅读。

书读得越多,知识面越宽,理解力的池子就越深,反应速度也会越快。

对名著阅读的看法(读名著能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1、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入学年龄是6岁,正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上小学后,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阅读各种书籍。

2、选择好书。

明确选书的原则,比如教材内出现过的节选文章来源,班主任、名人推荐,知名出版社的分类等。

3、做好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温故而知新。培养孩子做笔记的好习惯。

人的改变,有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好词好句,至理名言要多记。

4、答题有技巧。

阅读理解题,读材料时,要想从文章中准确地提取信息,只读一次是不够的,至少要读两次。第一次,快速粗略地通读全文,大致理解材料的主题内容,理解结构层次、理清文章脉络。第二次认真仔细地精读,并针对上次阅读标注的地方重点进行阅读,对上下文建立起联系,明确文章主旨,归纳总结文章含义,提取出答题的所需信息。

04、读书的目的:提高认知,学以致用。

书籍应有助于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获取智慧,变得虔诚,得到欢乐,或便于运用。 —— 德纳姆

对名著阅读的看法(读名著能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要取得好的成绩,需要读书以增加阅读量。

但是,读名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答题。

比如:《三国演义》,烽烟四起,群雄逐鹿。我们可以列个读书表格,把每个人物的姓名,出生地,成长环境,经历,他的朋友,他的敌人,他的事件,他的结局,都列举出来,或者用关键词来标注。

通过精读,感悟到人性的复杂和脆弱。可以问问自己,哪些人可以做朋友,哪些人要远离。

虽然说“读书不能有功利心”,但现实情况中,我们通常把改变命运的期待寄托在读书中。事实上,读书不能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但它可以提高理解和认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一个人的世界,永远大不过自己的认知。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对名著阅读的看法(读名著能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知识改变命运,实则是知识改变了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对每一件事的态度。

认知到了骄傲自满的缺陷,学会了自谦低调;

认知到了道德伦理的尺度,学会了原则礼法;

认知到了自由的局限,学会了对自由的把握;

认知到了苦难挫折的必然,学会了坚韧坦然的面对;

认知了仁义礼智信,学会诚实敬重。

好好读书,好好生活。#爱是个动词#

对名著阅读的看法(读名著能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