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文化

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以其雅俗共赏、短小精悍、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特点为人们喜闻乐见。历史上广泛流传的许多楹联佳作,或以其精美的对仗,或以其丰赡的意象,或以其雅切的识见,或以其凝练隽永,或以其谐巧趣味而名世,其中不乏有“听君一副联,胜读十年书”的精警效果。寥寥数语,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受益一生。

楹联在濠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学习好、传承好楹联文化,对擦亮濠江“广东省楹联之乡”招牌意义重大。让我们一起学好楹联知识,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楹联鉴赏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作者:董云岩,清代文士。

这是九江琵琶亭的一副集句联,上下联分别集自唐代诗人卢仝、杜甫诗句。虽作者生平不详,两位诗人却是名声大噪,诗圣杜甫自不必说,这个卢仝是卢照邻的孙子,名倾天下的茶仙。而琵琶亭则是因大诗人白居易在此作《琵琶行》而建。

上联出自卢仝《风中琴》,写弹之境,动如流水,心如明月;下联出自杜甫《赠花卿》,就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那首,写曲之韵,遏之行云,御之江风。

联中重复使用了两个数词“一”和“半”,重复使用了两个动词“弹”和“入”,似重云排浪,数词似云头,量词似云脚,数词如浪尖,量词如浪底,形成强烈的节奏感,极富感染力。两个几乎最小的数词重复,与联语轻淡简净的格调非常和谐,琵琶女的卑微柔弱,流水、江月的清冷,如风如云,如泣如诉,将人带入《琵琶行》哀婉缠绵的诗境中。细思两个最小的数词,烘托出这样感人至深的境界,让人惊异于我们汉语的伟大神奇。

青少年学习经典楹联,重在以楹联为门径,感受汉语言的魅力,逐渐提高语文修养,从楹联中爱上汉语、爱上语文,涵养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操。这一点,也应该引起推动楹联教育的学校、学会等组织以及楹联教师深思。

千瀑飞流竞秀对联 一弹流水一弹月(1)

|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

|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