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意外发生。人有意外要“救人”、“救命”,而有了火情则又需要“救火”。“救人”、“救命”好理解,挽救、抢救、都有“使脱离危险”的意味。但有了火情,为什么也要“救”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救”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了。

我们还是先来看“救”的字形演变情况吧。

说文解字里带水(说文解字系列之)(1)

“救”,甲骨文所无。金文的字形已有后来形声字的构架。《说文解字·pu部》:“(救)止也。pu部,求声。”可见,“救”的本义为禁止、阻止。段注也未作解释,只是举例以证“止也”之义:“《论语》,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马曰,救犹止也。马意救与止稍别。许谓凡止皆谓之救。”《周礼·司救》:“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在这个意义上,有“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灾祸)、”救灭“(扑灭)、”救息“(亦作”救熄”。扑灭)、“救扑”(扑灭)等词。我们今天所谓之“救火”的“救”,就是其本义“止也”的意思,“救火”就是灭火、把火扑灭之意。

“救”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助也”。亦即救援、解救、救助之义。“救,助也。”(《广雅》)在古代这个意义也多有用之。刘基《卖甘蔗言》:“民困而不知救。”我们常说的“救人”的“救”,就是救助之义。用到此义的词也很多。“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等等,这个意义,至今常用。

除了上述两个最常用到的义项,“救"还有一些其他的义项。如”治疗“。《吕氏春秋·劝学》:”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这个“救”就是“治疗”、“救治”之义。有关的词语,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我们说一个人走上邪路而不知悔改,救是“不可救药”。“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等等,常见常用。因此引申为“纠正”之义。《礼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这个“救”,就是“纠正”之义。相关的词语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等等。还有一个义项,虽然也有“救助”的意思,但不是救助别人,而是求助于人,即请求别人救助自己。《史记·魏公子列传》:“魏伐赵,赵急,求救于齐。”即是赵国请求齐国救助自己。

由此看来,“救人”和“救火”二词中的"救“,乃其不同的义项在不同的词语中的具体运用,两个”救“各司其职,各表其义,并不矛盾,并无舛误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