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是一代人的回忆,尤其是90后都是听周杰伦的歌长大的,而谈起周杰伦不得不说方文山了。周杰伦和方文山可谓华语乐坛最强阵容,两人一个作曲演唱,一个作词配合得天衣无缝。两人一起创作了许多经典曲目,尤其是古风类歌曲,开创了华语歌的新世界。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1)

“少年不识方文山,老来才知真词仙”,作为乐坛金牌作词人之一,他带起了中国风的潮流,让华语乐坛乃至古风圈有了实质性的进步。方文山的人生就像是一部华丽的屌丝逆袭记,下面就聊聊这位作词界的传奇人物。

01

1969年,方文山出生在台北花莲县,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靠体力养家糊口,而且除了方文山还有三个孩子,这样的童年他过得很平庸。周杰伦在《听妈妈的话》里唱到:“为什么别人在那里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而方文山呢,别说学钢琴、画画了,家里连他上幼儿园的钱都没有。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2)

小时候过得非常艰苦,方文山很小学会了干各种事情。发传单、送快员、餐厅服务生、高尔夫球童等,总之能勤工俭学的活他都试了一个遍。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3)

20岁,到了考大学的年龄,因为从小没接受良好教育,加上他根本没有用心学习,方文山顺理成章落榜。之后就去服兵役,在服兵役期间不需要天天值勤,于是课余时间就多了起来,那段时间他开始着迷各种书和电影,部队图书馆的藏书几乎被他翻遍了,正是这样的时期,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方文山虽然成绩不行,但是喜欢写作文,他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还要帮同学写才过瘾。当时的他并没有弄清楚文学是什么,将来能给他带来什么。而是在当兵的时候,方文山才慢慢清楚文字能用来干什么。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4)

退伍后的方文山开始了他的打工之路,当货车司机、做水电维修工,即便如此,心里对创作仍然念念不忘。23岁的时候他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的第1个理想。为此他还报了两个编剧班,白天打工,晚上上课。

曾经方文山这么评价自己:“我不是天才,也没有伟大的志向,从小到20多岁都没有露过什么锋芒。”世界上像方文山这样平平无奇,走上街头立马淹没在芸芸众生的人随手一抓一大把。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5)

白天顶着烈日,在工地上、马路上为生存四处奔波,那时候他随身带着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想法他就会记在本子上。晚上伴随着昏暗的灯光,他不知疲倦的读书创作,即便是没有人问津,他也享受这样的过程,这样的生活坚持了数年。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6)

不知不觉他已经写了100多首诗了,是不是应该拿出来给谁看?但是问题来了,能给谁看?谁又愿意看呢?没有资源、没有背景,谁会在意一个毫不起眼年轻人写的东西呢?

02

没有人主动来找自己,那就只能一个个上门推销。这还要得益于当时台北发达的唱片行业,方文山把CD内页里各唱片公司的联系方式都记录下来,然后将自己平时积累的100多首诗词装订成册,给唱片公司和制作人邮寄过去,方文山足足记邮寄了100多个信封,但都石沉大海。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7)

在方文山看来他的笔下有理想、希望、风花雪月和世间冷暖,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个闲人的自娱自乐,自我消遣罢了。

半月之后终于有一个电话打过来,要跟他签约,打电话的就是吴宗宪。当时吴宗宪公司里还有一个年轻人叫周杰伦,方文山这匹千里马终于得遇见伯乐。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8)

读书、写词这个普通的习惯,彻底改变了方文山的人生轨迹,并且在经历长期的坚持和沉淀后,在方文山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比如,《东风破》里“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这些才华横溢的词句都得益于方文山平时一点点的阅读积累。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9)

像高晓松这般自负的人都不吝啬对他的夸奖:“罗大佑写的歌词是深刻的,但是能把中文之美写到这个地步,没有人能跟方文山比,他是不输李商隐、李煜的。很少看一个人写的东西需要沐浴焚香,方文山就是其中一个。”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10)

黄舒俊曾经说:“那个年代,如果没有周杰伦会很寂寞”,而姚展雄却就说:“如果缺少了方文山,周杰伦会更寂寞。”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11)

如此大放异彩的方文山,其实写歌词并不是他最初的梦想,他的梦想是当编剧、做导演。但是通往梦想的路并不是永远笔直的。

03

虽说当时台湾出现了李安、林正盛这样的新锐导演,但是电影行业整体上还是处于一片低迷。何况像方文山这样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谁会为他的剧本投资?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12)

于是方文山做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决定,先创作歌词在音乐圈扎根,说不定以后就能从音乐圈跳到电影圈。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13)

其实,优秀的电影可以用动人的情节讲述故事,传播价值,而文字又何尝不可呢?出于对电影的偏爱,方文山的文字里也多了一些画面感。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14)

2013年,方文山执导的处女作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上映,方文山用他的笔间接的完成了他的电影梦。直线走不通时,方文山就绕了一个弯路,完成了最初的梦想。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15)

老一辈的人时常给年轻人提很多的建议,想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不过辩证的来看,人生中必要的弯路还是应该独自走一遭,不亲身体验一番,怎会知晓其中的滋味。如果没有尝试,怎会发现新的可能?

方文山还有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当年方文山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也面临着人生的难题,所谓三十而立,没钱、没房、没爱情,整天焦虑、迷茫,不能让自己满意,也不能让父母满意。

在签约的第1年,他没手机、没电脑、没信用卡,每个月的存款到月底就会归零,更不用说买房买车,那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那一年方文山29岁,他放弃了吗?

方文山自述(从打工仔到金牌词人)(16)

方文山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比三十而立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自我实现,真正成为自己。

相比以前只能通过考试来求取功名,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幸运了。

我们有着比以前更广阔的舞台,可以对很多领域感兴趣,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对它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有很大机会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就应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张家辉结婚17年后吐槽关咏荷:“她大部分时间不理我”网友:羡慕

娶外籍老婆,生混血儿女,妻子提分手时领证。周华健?有意思

她是张国荣背后的女人,捧红张学友,照顾郑欣宜,为罗文扫墓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