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有一个很典型的思想,那就是阴阳调和。古之讲究,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说的就是没有绝对的极端,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包容,相互容纳的。

中庸之道并不是说,平凡、平庸的道理,而是阴与阳相互融合,相互变化的一种形态。不可否认如果只是简单了解,她好像就是平凡、庸俗的意思,这是对她的误解。中庸指的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一种形态。她包含好的,也包含不好的一面,只是相对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幻。

很多人对于她的误解,也就造成了,认为她的思想是引导人们平庸,所以直观的以为这是不好的,从而抵制,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中庸可以说是一种融合的状态,她就包含了好的与不好的。几乎我们所有人,对于事物的看法比较极端,好与不好,一下子很难理解一件事物既处于好的又处于不好的状态,有点类似于“薛定谔的猫”,既然平常没有这个概念,那么也就不会去接受她。虽然我们也知道,事物并不存在极端情况,但是还是会以此来区分事物的存在。

同样的,如果我们认定事物有好的与不好的同时存在,那么我们就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所做的决定并不是最好的,我们所拥有的事物也不是最好的,同时还要承认自己是有缺点存在的,否定自己是比较难的。

为什么承认中庸之道,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呢?源自否极泰来。我们都要要做到最好,拥有最好的方法,最便利的工具,但是中庸之道会告诉我们,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就是转折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最坏的存在。我想,很少人可以接受,明明自己所思所想都是为了好的发展,结果却想着自己最不愿的方向发展的情况。因此,我们的本能会抵制我们去相信中庸,因为按照这种想法来选择,最好的状态在于中间,而中间状态恰恰是我们所认为的最平庸的时刻。

明白中庸之道,就是承认,自己并不是最特殊的那一个。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这是有悖于我们自信的认知的,我们的自信就是肯定自己的优势,而中庸却要我们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似乎存在着悖论,所以在真正理解中庸之前,很难真正的接受她。

现实的状态其实有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我们说中庸之道是大道至简,但又很难真正的拿出确切的论证来说明,因为有很多是中庸之道并不能说明的问题。比如一个很典型的社会现象,富人似乎比一般人更能赚钱,那怕他没钱了,也可以很快积累财富,这似乎就违背了中庸之道,因为按此说法,人的一生既有高光,肯定会有低谷,为什么他还能快速回归之前的状态呢?其实这只是单纯的个例去看待,如果放大到一定尺度,就会发现,这也是符合道理的。

也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个例存在,人们就很难去承认她的道理,毕竟我们认为的道理也应该是个准则,是各个方面都适用的准则。就如万有引力,只要有质量的物体,它都适用。

很多人会习惯性的使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然而忽略了,我们的眼光大部分时间是比较狭隘的,有很多潜在的道理并不能一下子被我们发现,需要进行深度思考才能获得,正是因为如此,都愿意接受简单易懂的,毕竟这些信息消耗更小,是被生物本能所接受的。

中庸之道与我们的关系(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认可中庸之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