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5版他们都是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速激最后一部开拍 现实版速激谁在演?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速激最后一部开拍 现实版速激谁在演

速激最后一部开拍 现实版速激谁在演

上接5版

他们都是谁

开改装车的没穷人

值得注意的是,飙车和改装车并没有直接联系。改装车的门槛不低,改装是崇尚个性的做法,不一定是为了飙车。飙车则与车主心态有关,即使开着低端车,也有可能飙车。

不过,“马路飙车党”的车辆绝大多数是改装车,从简单地改动轮毂、尾翼,到改动排气、动力、避震装置以及实现车身轻量化等,“烧钱”的车辆改装永无止境。2013年,北京警方以“危险驾驶罪”拘留了东坝3名“飙车党”后,当时就有媒体披露了一名在北京做汽车销售的工作人员的话,“一辆高尔夫GTI市价为20多万元,有人可以花50万元去改装”。

这就意味着,能改装车、飙车的至少不会是穷人。当“二环十三郎”陈震被问到自己的家世时,曾十分反感地问“这和飙车有什么关系”,并几次转移话题。这难免让人认为他家境殷实。

《三联生活周刊》搜集到的参与街道飙车的车主的反馈表明,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中档改装车的车主。车虽然算不上豪车,但是车主的经济条件也很不错。有的是“富二代”,有的是学生,还有的是白手起家的私营企业主。

此前《新京报》报道,超级跑车俱乐部的成员也曾有过飙车行为。但“大屯路飙车”事发后,超级跑车俱乐部负责人张宽表示,“飙车行为太低级,层次不高”,如果俱乐部成员有街道飙车以及酒驾行为,就会被清理出俱乐部。

追求的是心理快感

韩寒在2009年“杭州70码事件”后发表过一篇博客表明其对飙车的看法:“一般来说,开快车分五种,一种是赛道,一种是空地,一种是山路,一种是环线,一种是闹市街道。除了第一种和第二种是比较健康的以外,后三者的受鄙视程度和业余程度是递增的,尤其是最后一种。山路往往会发生单车事故,环线往往会发生多车事故,但街上会发生人车事故。可我们国内的汽车爱好者往往比较喜欢在街上开快车,因为街上人多,看的人多。”

想要出风头,是很多“飙车党”的心理。新浪曾访谈某跑车圈内人士,该人士称,在马路上飙车乱开的车型中,比亚迪、夏利较多,还有十几万元的高尔夫一类的。这些车的车主有时候会在马路上追求刺激,因为这些人一般消费不起专业场地,没有真正意义上“赛车”的概念,也不会去学。“一般而言,越便宜的车越乱开,车主总有一种‘没有肉车只有肉人’的想法”。

热衷于马路飙车竞速的车主则更关心改装本身,好像在彼此拿出心爱的机械玩具时,总要比一比优劣。

《三联生活周刊》刊文称,一些车主觉得被冠以“地下飙车党”的称呼很委屈。“我们没有在主干道上飙车,没有妨碍正常行驶的车辆,也没有赌博行为。不过是找个不会打扰别人的地方娱乐一下”。

他们更希望能检验车改装得对不对。对他们来说,改装的乐趣是一个由想法到实践,再到与其他人分享沟通的循环过程。

而在马路上竞速,门槛低、车主开支小,发动机怒吼、轮胎卷起飞尘的场面也可以带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刺激感,大屯路的隧道便是如此。“二环十三郎”陈震在央视新闻节目中说:“因为它是一个隧道,环境是封闭的,而且有回音。很多车主到了那儿,都愿意大踩3脚油门,追求一点儿所谓的音效。”

为何难禁绝

消费不起城市赛道

每当出现“街道飙车”的新闻时,总有车主建议城市应该多建设赛道。某跑车圈内人士在接受媒体访谈时称,如果想飙车,可以去参加场地赛,去考专门的国际赛车驾照。至于场地费用,如果大家一起去玩,一天可能也就一两百元,分摊之后的价格很合理,但是很多玩公路飙车的人连这个钱都不想花。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费用并不少。《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参与飙车竞速的车主说,几乎每个初次进入赛道的人都会冲出赛道,这增大了车辆受损的风险。北京金港赛车场一天一辆车的收费是1200元,有些人承受不起;而且对车的损害很大,轮胎跑七八圈就废了,4个轮胎就是1万元;车撞坏了也得自己花钱去修,普通人肯定舍不得。

所以,一条“天然赛道”被查封,只不过意味着另一条未知的小马路将被利用。“城市周边这样的路太多了,因为现实需求一直存在”。车主希望有人能在市区附近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建一条专业赛道。但北京地价高,再加上维护成本,建设赛道的困难不小。然而,政府仍应当通过推广赛道文化来修正公众因为“飙车”而对赛车运动产生的负面印象。

飙车等于为富不仁?

在此次“大屯路飙车”事件背后,人们关注的还有“绿色兰博基尼”“红色法拉利”“无业青年司机”等关键词。兰博基尼司机唐某的家长对媒体说:“自己非官、非商、无背景,儿子是用炒股赚来的钱购买的兰博基尼。”而这样的回应,不但没有消弭公众的疑问,反而更加引发了公众对“无业”“炒股”等话题的热议。

这里涉及了太多的问题,司机到底是什么来头?这些司机的家人为什么会纵容这样的生活方式?

以往飙车事件发生后,“炫富、放纵、轻视生命”会迅速在网络上成为“富二代”的标签。他们在安稳舒适的生活状态中,选择最不计后果的活动;无法超越父辈的成就,只好在速度中证明自己。在自我纵容和外界压力面前,“富二代”选择不与外界沟通。他们的行为,常人无法理解,而大众也总是带着“仇富”的有色眼镜审视他们。

曾有专家呼吁,社会亟须重视“富二代”缺乏责任感的社会问题,认为一些“生而贵胄”的孩子从小就过着富足的生活,缺乏责任感、精神空虚,很难懂得感恩。一些相对富裕的家长早早为子女买了车,却没有对他们进行责任教育。

对于这类事故,大家认为,飙车青年司机的钱来自家长,就会作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认为这些青年司机好逸恶劳、为非作歹。《环球时报》也以“无业飙豪车,富人形象集体埋单”为题目发表评论说:“两名‘无业’小青年能开豪车‘撞着玩’,舆论场顷刻之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仇富’‘厌富’的段子就迅速冒出来了。”

结语

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汽车等交通工具对公共安全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像醉驾、飙车这类危险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危害亦逐渐突出。因此,在2011年版的《刑法》修正案里,就增加了“危险驾驶罪”,并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要处拘役和罚金。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虽然该规定有一定作用,但还没有达到足以震慑“马路飙车党”的程度。而从汽车文化的层面来说,不顾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这类“作死”,确实很“low”。

深层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