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委介绍,元宵节,除了吃汤圆、逛庙会、看花灯、猜字谜等这些大家熟悉的元宵习俗,上海老底子过节“花头”老透额。曾经的元宵节,上海人会“倾城出游”“走三桥”。详见↓

“走三桥”是怎么回事

“走三桥”从字面来看,就是走过三座桥的意思。那么三桥怎么走呢?有什么寓意?清代道光年间《清嘉录》中记录:

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

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

依明清旧俗,元宵节的夜晚,除了“串马灯”“卜流花”等习俗之外,妇女会结伴出游,或带着婴儿衣衫,走过三座桥,以此祈福新的一年无病无灾,早生贵子。因而有些地方“走三桥”也被称为“走百病”。妇女一般三五成群,最前面有一人手里持香,见有桥处,互相牵手而过。清代上海人秦荣光更是在《上海县竹枝词·岁时》用“是夜倾城出游”来形容当时的女子“走三桥”的盛况。

上海元宵节民俗活动(上海老底子曾有个)(1)

好姐妹手牵手一起走

图源:清宣统《图画日报》

“走三桥”成为一大元宵景观,与上海丰富的水系与多样的桥梁建筑不无关系。明清时期的上海县平均不到200米的河段上就有一座桥,有的间距近百米内就有一桥,水乡桥盛的特点使得“走三桥”习俗在民间得以盛行并发展传播开来。

时过境迁,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耕时代的风俗很快受到冲击。清末民初,上海城厢内外填浜筑路盛行,三桥也不能随便走得到了。元宵“走三桥”就这样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化,趋于消失。

去哪里“走三桥”

如今,如果你想体验“走三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保佑,不妨到沪郊走走。在那里,你仍可以发现很多各具特色的古桥。

上海元宵节民俗活动(上海老底子曾有个)(2)

图源:档案春秋

云间第一桥

松江·仓城历史风貌区

如果你想赏兔年第一轮满月,拥有“跨塘乘月”之美的云间第一桥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海元宵节民俗活动(上海老底子曾有个)(3)

云间第一桥,又称跨塘桥,位于松江中山西路西端,跨古浦塘。桥长49.3米,宽3米,高约8米,为三孔拱形大石桥,是当时松江(别称云间)最大一座桥。历经百年,云间第一桥桥额上仍能看见清同治年间所刻“云间第一桥”字样,在桥柱上镌有“南无阿弥佗佛”之句,拟祝经过桥的船只平安顺利。

如今,云间第一桥装上了景观灯,光影交织下,亮灯的古桥与满月交相辉映,静静流淌的河水金光荡漾,展现出别样的古桥风韵。

上海元宵节民俗活动(上海老底子曾有个)(4)

除了云间第一桥,大仓桥以及“三秀桥”的秀野桥、秀塘桥和秀南桥也值得一去。

八字桥

嘉定·南翔古镇

沪郊古桥那么多,要选哪几座?这里为选择困难的朋友们介绍下“八字桥”。

“八字桥”位于嘉定南翔古镇,由隆兴桥、太平桥和吉利桥三座古石桥组成,因两两相交形似“八”字,故俗称“八字桥”,因口彩好,是当地人元宵节“走三桥”的首选。

上海元宵节民俗活动(上海老底子曾有个)(5)

当地还有一首朗朗上口的民谚:“走过吉利桥,大吉大利鸿运照;走过太平桥,四季平安身体好;走过隆兴桥,事业兴旺节节高。”此外,在南翔古镇的白墙上,有一块黑底金字的石刻,专门介绍“走三桥”。

迎祥桥

青浦·金泽

到了金泽,就不用担心没桥可走了。因集中了宋、元、明、清四朝古桥,金泽也被赞誉为“古桥博物馆”“江南桥乡”。即便在名桥无数的金泽,迎祥桥的美都是不容忽视的,其形如长虹卧波,弧度圆润。

迎祥桥位于金泽镇的南市梢,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1335—1340年),是一座青砖、水磨方砖、楠木、青石混合结构的五跨连续简支梁架式桥,被称为中国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

上海元宵节民俗活动(上海老底子曾有个)(6)

迎祥桥十分特别,桥面上不仅没有设置台阶,两边也未设置护栏。迎祥桥侧的简介给出了解释,因为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骑马过桥,所以才这样设置。不过桥面上每隔一步就有一微微凸起的石块,所以上下桥是绝不会打滑的。

在“桥乡”,不仅能体会古桥的魅力,还有新桥值得打卡。元荡慢行桥宛若一条随风飘动的彩缎,横跨沪苏两地,静卧于元荡湖上。桥上设有步行道与骑行道,周末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漫步、骑行,也不失为一大乐事。

上海元宵节民俗活动(上海老底子曾有个)(7)

元宵佳节

快快喊上亲朋好友

走一走三桥

把平安健康、吉祥好运

带回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