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义福

我爱好读书,喜欢藏书,兴趣所致也写书。因此,除自己购书外,也有文友慷慨赠书,更免不了慕名求书。时间一长,“签名书”越积越多,我便精心“聚拢”起来,置放在书橱顶层。

且不说签名书作者名气大小,也不论作品质量高低,仅看签名,便有几分雅趣。书的扉页上,签名模式有横排、有竖写,有的倚上,有的傍下,有的靠左,有的偏右,还有的居中;字体有端端正正的小楷,也有随意而为的行书,各有千秋;颇具审美意味的是,不少签名盖有印章,规格或大或小,形状或方或圆,字体或篆或隶,赏心悦目;谴词用语因身份差异、关系不同,姿态有别,“留念”“惠存”“雅正”居多,当然不乏简明扼要,只写赠予人尊姓大名,或单署作者鼎鼎名号。思量起来,这跟签名者胸襟性情、表述习惯有关。

那些别具特色的款款“赠言”,如“对待生活需要真诚”“所有的生活都未曾厌倦”“共同的根脉,永远的乡情”等等,不一而足,融情融理,富有哲思,共勉、激励、祝愿都发自内心,意味悠长。

关于签名墙的文案(我家书橱一角置顶的签名书)(1)

本文作者李义福的书橱一角

签名书是赠受者彼此缘分使然,是心灵之约,更是情谊所系。我书橱中有一本文图并茂的签名书《永恒的雷锋》,作者张峻被誉为“拍摄雷锋第一人”,就是这本书让我与张峻先生结缘。当时我在济南军区某部任新闻干事,所属单位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筹建了“雷锋事迹展览室”,单位领导邀请张峻先生前来参加启用仪式,我有幸跟他住在宾馆的同一房间。因都曾在原沈阳军区部队,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所以聊起天来皆有相见恨晚之感。他随手从行李包拿出这本书,签名赠送给我。从此,我们之间信件往来不断,后来我还特意赶到他在鞍山的家中拜访。

2013年3月5日,正在讲台上作报告的张老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离世。得知噩耗后,我从书橱中再次取出这本书,看着老先生的亲笔签名,两次见面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签名书,签署的是名,赠予的是书,留给内心的则是殷殷期许。这些年来,每一本签名书,我都热诚对待,细细品读,耐心揣摩。读罢,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总要记下点滴体悟,并与作者进行交流,无论观点是否一致,不管看法是否相同,甚或有时存有争议,这不要紧,关健是我认真读了,细心品了,对作者有了起码的尊重。

可能是我的读后评说客观、理性,富于真情,还被不少报刊编用,不经意间,已累积数十篇。行笔至此,我突发奇想:把多年撰写的读后感再进行打磨,配上封面和签字影印插图,运作编辑一本小册子,作为文友间的“信物”,书名定为《书缘》,是不是有点意思?

以书结缘,心有灵犀,静谧读书,著述好书,不负热爰,不负情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