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的现实生活状态(农村人群的生存百态)(1)

家在桂北农村,每年休假,都会回一趟老家,对于年仅四十、在外奔波近二十年的人来说,每次回家都带着欢欣与激动,毕竟在外千般美始终不如家乡好。

但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家乡早已不复当年的记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记忆中的单纯与美好,始终掺杂着一些难以预料的势利、复杂、诡异的气息。

有钱有时间了,低层次的文化生活让赌b、毒p有了滋生空间,造就了一批误入歧途的人群。

如今的家乡,田地里大多种上了果树等经济作物,很多田地更是荒草丛生、无人打理,即使仍然坚持种植水稻的,也从原来的“一年两稻”变成了“一年一稻”,农民再也不像以前,一年到头围绕着田地有干不完的农活。没有外出打工的村民们,空闲时间多了,“娱乐”的时间也就多了,以前有空才打一打的牌,变成了最广泛、最常见的娱乐。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赌b、毒p等问题不可避免地渗透了进来。去年,村里有人在山坳里开了一个摊点聚赌,每天定点开专车接送附近村里的熟客,陌生人一律不接纳。我堂婶,比我大两三岁而已,两个小孩的妈妈,开始只是跟着别人去凑凑热闹,后来没经住诱惑开始参赌,家里本来准备建新房的钱被她输个精光,后来又偷偷拿着我堂叔刚领回的工钱去堵,我堂叔被气得非要离婚,在堂婶的反复忏悔和保证下才得以平息,好在后来这聚众赌博窝点被及时铲除了。但是,村里面以打牌名义进行小额“娱乐”的活动仍然非常广泛,整天打、通宵打的情况极其常见。还有被毒品坑害的,*坤,才二十岁,初中毕业到广州,在一家车行给人家洗车,据说底薪1800—2000元,洗一辆车提成2元,人挺踏实上进,家里有父母和他两兄弟,家庭日子过得算不错,建了两层小楼。但要命的是,他在老家的弟弟在狐朋狗友的怂恿下染上了毒瘾,如今父母离婚了,家也就散了,好在他弟弟虽不听父母的话,但对哥哥还算尊重,所以现在的他只能回到老家,盯着他弟弟,防止再次吸毒,可悲可叹!

在家混吃等死的懒汉群体,总在以各种理由为自己的单身和无能寻找借口。

有些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端不正自己的心态、找不准自己位置,遇上问题怨天怨地怨父母,但绝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波,我的小学、初中同学兼邻居,读完初中去广东打工,但是人懒,这个工作嫌累,那个工作嫌钱少,兜兜转转近二十年,如今已经37岁仍然没有结婚、没有对象,已经不再外出打工,在家乡种点田地、打点零工,平时吃吃喝喝、看看电视、刷刷手机,每次从他家门前路过都能见到他在沙发上的一幅“葛优躺”。每天晚饭必要喝酒,老父亲恨铁不成钢,总是边吃边数落,他一般也不会搭理,但有时会听见他突然跟父亲歇斯底里地对吵起来,仿佛一种绝望的声音。

曾经打打杀杀的混子,都能有不同程度的风生水起。

这样的人,除了个别只有匹夫之勇的进了班房外,只要有点头脑、懂得法律底线的,都混得很不错,有在外包工程的,有在家承包山林的,还有在本地采砂采矿等等。比我大几岁的军*,是我们当年我们村乃至乡里的“扛把子”。前些年,老家的很多山林被发现有矿可采,于是有矿的山林都被他们买下来,他们再组织村民开采,狠狠地赚了一笔。同时我们当地在政府的组织下种植了成片成片的布朗李,最开头的几年卖得相当火,听说到了收购的季节,他们在通往本村的道路上设卡拦截外地客商的货车,把所有收购生意据为己有,赚得盆满钵满。还有诸如采沙、洗矿等心照不宣的暴利生意,都是他们敢打敢干之人才能做得了的。如今,还在外承包工程,在村里承包土地,搞得风生水起,也算成了一方名人。

学有一门手艺的人,踏踏实实地自给自足着。

手艺加身的人,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人生最大的亏就吃在没有多读书、缺少文化。,跟我一起长大的发小*平,初中毕业后去了广东中山,跟着他的搞装修的舅舅学了木工,如今二十年过去,也算是一个有一门手艺的人。他的嘴巴很能说,每次见面都能吧嗒吧嗒说个不停,但大多是在外面认识了哪个老板,是哪人,给他开多少钱一天,但都要看自己乐不乐意去;再如认识一个老乡,处得多好,一起做事,有个什么困难,就给人送去几千块钱,等等之类的话题。他可以一直跟我说,我会在一旁附和,但实际上我听不进去太多,毕竟不是共同话题,他说的离我太远,彼此的工作生活相差太多。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的收入不错,一天三、五百没问题,工作给低了他自己也不愿去干,对人慷慨,借朋友、给家人动辄几大千能轻易拿出来!他的两个儿子放在老家给父母带着,自己和媳妇和广东做工,但他没有像农村大多数人一样在老家砌新房或在县城市里买房,而是在距离500公里之遥的媳妇老家镇上买了一套二十万房子,这成为他父母心中最大的怨愤,他妈认为他儿子算是白搭了,赌气说这辈子我也不会去他那边那个家的!

循规蹈矩的打工人群,仿佛一首单曲循环,一开始就知道下一曲的节奏。

在我上初中高中那个阶段,也就是九几年快两千年,外出打工是农村青年发挥劳动的主流,大多数人走上了循规蹈矩的打工生活,尤以前往广东最多。在那个打工热潮盛行的岁月,读完初中到广东打工是一件令很多少年憧憬的事情。像我自己当时也是极度憧憬着去广东打工,急切地盼望着初中毕业,以为一毕业就可以去打工了。比我大一岁、但跟我同级上学的*亮,小学毕业就去了深圳,进了电子厂(或许之后又换了其他厂)。他这一去就二十几年,在厂里谈了个四川的女朋友并结婚生子。前两年,借老家建设新农村,政府鼓励村民建新房、每座房子补贴三万的政策,他回到老家和他哥合资建了一座新房子,建完后花光了积蓄,两个小孩留给父母,夫妻二人又去了广东。

遇上好时机的年轻人,只要敢拼敢干,多少能混出点名堂,但能力不济者,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福、厚、贵、梦四人,比我小一两岁,都是初中毕业,2008年从桂林一家超市辞职一起去了上海,进了一家房产中介,接下来几年正好赶上了房地产市场大热的历史机遇,赚得盆满钵满。后来,福自己开了房产中介店,而且把店开到了武汉,据说最近又去了济南,老家修了大房子,在武汉和桂林都买有房,开着一辆捷豹,不可谓不成功!厚、贵二人仍然在上海,没有福做得大,但也很不错,有着自己店、自己的车,房子想必也没有问题(没有确切听说),但贵不太恋家,据说十几年就回过老家一次,而且当天回当天走,电话也几乎没有,到现在连父母都不知道他结没结婚、有无小孩(每次遇见他父母都是一脸愁容)!但是梦是个例外,因为他口才不好,人老实,不会“忽悠人”,所以在房地产大热的背景下做房产中介仍然没有取得成功,最后只好回到桂林,跟一亲戚学习炒菜和米粉手艺,后来又自己开店,但都不了了之,至今未婚无钱,听说现在又去了武汉,接着跟福一起干。大家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只有他至今落魄,我想跟他本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家乡还有许多生存形态,但美好,大多都留在了记忆里!

——“奇闻趣事挖掘室”原创,欢迎关注。下篇,续讲述更多农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