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2月15日,江苏泰州某中学,一位教师用尺子狠抽学生手心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小学老师该不该打孩子手心(老师打学生手心引争议)(1)

据说,这位老师打人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学生的作业错误率太多,老师实在生气,才在班上当全班同学的面,高高举起尺子,抽打学生的手心。结果被班上其他的同学,偷偷录了下来,发到网上。

目前,当地教育局表示已经介入调查,具体情况待公布。

但网友们对此事,大多数表示能够接受,理解老师。甚至觉得现在这样负责任的老师已经很少了。有人还在呼吁,不要惩罚这位老师,否则会寒了认真负责的老师的心。

很多70后、80后回忆自己小时候挨老师打的事情,都不认为那是多大的事。甚至挨了打,回家告诉父母,父母一般会说:“打得好,活该,还要打狠点。”有时父母还会接着再打一顿。

小学老师该不该打孩子手心(老师打学生手心引争议)(2)

现在的孩子珍贵,打不得,骂不得。体罚孩子,不但孩子受不了,家长也受不了,谁敢打自己的宝贝,跟谁没完。所以老师怕惹麻烦,再也不打学生了,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老师体罚学生,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答案肯定是不好。不管是什么原因,老师都不要去体罚学生。用打骂的方法,让孩子变得更好,是一个教育误区。孩子只会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老师当全班同学的面,责罚学生,只会让孩子感觉到一种羞耻,毫无自尊可言。孩子这时候在想什么?他绝对不会想“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要努力改正。”

他想的是:快点结束这种糟糕的局面,或者在极度羞耻下头脑一片空白。他的感受是:委屈、不平、恨、我不好,我是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负面的。

经常受责罚的孩子,要么变得很“皮”,死猪不怕开水烫,破罐子破摔。要么害怕惩罚而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去尝试新事物,怕犯错。

我的一个同班同学,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故事会》,被老师当场抓包。那是一个年轻气盛的老师,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分配到我们学校,教我们英语。这位英语老师当场收缴了那本《故事会》,还对我那个同学拳打脚踢。

小学老师该不该打孩子手心(老师打学生手心引争议)(3)

下课后,我那个同学就捡东西回家去了。那个时候的农村,父母也不太懂教育,见孩子不读书了,也就随他。

现在我这个同学还在外地打工,过年回家和同学聚的时候,说到这件事,我同学还是难以释怀。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不肯原谅我们这位英语老师,说如果当时能多读几年书,现在可能就不会过这样的日子。

老师惩罚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不要做......”,但是,又有多少学生会因为挨了一顿打骂,后来就老老实实“不做......”的。这种情况当然有,有些也会觉得自己现在“挺好的”。但是,如果当初能换一种教育方式,相信一定会比这种“挺好的”还更好。

惩罚在短期内见效,但从长期效果来看,还是教孩子注重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比如这个作业错误率高的学生,老师如果有耐心,帮助他去找为什么会这么多错误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去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是不是比“打手心”要好?因为打完手心,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老师也不能因为不能体罚学生,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闻不问,这样的老师是真的不负责任。体罚简单粗暴,不用费太多精力,可能一下子能“震慑”住学生。但要引导学生,需要老师费更多的耐心、精力和时间,效果还来得慢,所以有些老师就放弃了。

小学老师该不该打孩子手心(老师打学生手心引争议)(4)

作家刘娜说过,我们的孩子,只有在感觉爱与被爱时,才可能变得更好。愿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能用爱去滋养孩子,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按自己的生长规律来,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