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1929- )是德国人,年轻时经历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衰,以及有关集中营的评论等冲击,因而特别关注政治题材。他就读于哥廷根大学,25岁获得博士学位。

哈贝马斯将“批判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如:舆论结构、科技管理、社会的非政治化倾向等,他成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将。

他的主要贡献是把批判理论重建为“沟通理论”,代表作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类利益》、《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交往行为理论》等。

哈贝马斯所关心的问题包括:

1.反省传统知识论、实证主义知识论、诠释学,以及马克思知识论。他主张,人类知识之所以可能,是立足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与历史的存在结构,并经由人的兴趣所形成的。

2.反省科技与科技主宰的意识,提出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中,它已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进而探讨在这样的社会中,由于国家积极介入社会各层次的运作,而出现的“合法性危机”的问题。

3.经由批判理论反省西方的传统意识形态,再配合沟通理论提出理想的言说情境来化解问题。

4.指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论的局限性。

哈贝马斯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乃是通过劳动与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人经由劳动与自然界建立统一的关系,但必须进一步统合在社会中。

人作为人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他为别人而存在,与别人为他而存在。”

人有三种作为生活动机的兴趣,并由此构建了三种学问:

1.技术的兴趣,使人从事工具性劳动,形成以自然为认知对象的经验及分析的学问。

2.实践的兴趣,使人从事互动和沟通,形成以理解为认知对象的历史及诠释的学问。

3.解放的兴趣,使人从事解除社会钳制的活动,形成人如何去掌握社会批判的学问,而哈贝马斯走上的是第三条道路。

关于有效的沟通理论,哈贝马斯认为,能与别人有效沟通的语言,必须具备以下几项条件:

1.可理解性: 语言必须符合文法规则。

2.真实性: 内容所涉的对象与所陈述的事实,皆确实为准。

3.真诚性: 要真诚表达意向,以取得听者的信任。

4.适切性: 内容符合听者所遵守的规范系统,获得听者认同并且愿意接受。

在沟通过程中,较难把握的是真实性与适切性,因而需要反复讨论。

那么如何建立理想的言说情境,哈贝马斯认为方法有5种:

1. 沟通双方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都可以发言。

2.双方在解说与陈述时,要接受对方的检讨与批评。

3. 双方可以使用表意言词说明自己的意图,以求得相互了解。

4. 双方可以使用规范性言词,排除只对单方面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及特权。

5.言说的目的是让人可以理解、自主、负责地思考与沟通,摆脱不必要的意识形态。

总之,哈贝马斯认为: 理性的人不能缺少历史意识或脱离社会互动的情境。

批判理论使人得以反省及超越各种意识形态,沟通理论则可进而化解不同利益阶级之间的障碍,促成更和谐的社会关系。由此看来,这套观点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哈耶克商业周期理论书(经营批判理论的哈贝马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