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有的人一生由许多传奇故事组成,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这或许是编造的事实;有的人一生就如同一本小说神秘、曲折,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他如同作者写的小说一样,只是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全部吸纳到他的生活圈内生活中的小说、故事绝大部分的的确确属于作者杜传出来的,当然也有真实的故事提炼而出的,于是乎,真实与虚假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的实体,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刘氏家族第十一代?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刘氏家族第十一代(刘氏家族一)

刘氏家族第十一代

前序

有的人一生由许多传奇故事组成,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这或许是编造的事实;有的人一生就如同一本小说神秘、曲折,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他如同作者写的小说一样,只是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全部吸纳到他的生活圈内。生活中的小说、故事绝大部分的的确确属于作者杜传出来的,当然也有真实的故事提炼而出的,于是乎,真实与虚假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的实体。

——清荷题记

本文作者是一个从未涉及写小说、写传奇故事的人,而他写出了《刘氏家族》,如果要归类的话,你想把它归为小说就是小说,把它当故事也就当故事。他描绘的是从民国到现代社会中刘氏家族的兴-衰-兴的过程,这里有几代人的成长,其经历虽没有惊世骇俗的故事,但也有感人肺腑的情感。他们认为“成功是点,失败是线”,因此他们经历失败,但成功也随之而来。也许你会认为,这里是没有消烟的“生活战场”,这里是儿女情长的亲情故事,这里是爱恨分明、情感交织的“生活园”。不管你去怎么去想,不管你怎么去评价?很多琐事早已发生,而作者只愿真实的写,或许故事读来不很真实,但这靠你怎么去理解,你说他真实就真实,你说它虚构就是假想,这并不影响作者的写作,这不会影响作者的心情,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写下去…… 这本小说是本人的处女作,从构思到成书我断断续续用了三年多时间。为什么会用这么长的时间,因为,我是一名非在校的学生——自考生,工作之余才坐在电脑旁写着我心爱的文字。写这本小说前我研读过《中国文化概论》、《公务文书学》、《中国古代文学选》、《心理学》、《中国现代文学选》、《经济法》、《毛泽东思想》、《行政法学》,也泛读过生活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散文》、《山海经》、《演讲与口才》、《厨艺之窗》、《中国名人生活实录选》等。因此小说题材收集涉及的内容较广,在写作中作者又是根据人身份来选材,因此不会有浮夸之风,其主要包括经济、政治、书法艺术、民间工艺技术等。当然写这部小说主要是我的经历与阅历加上和我一起走过的人的事情,在此,我借以对关爱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章、家业兴人气旺

(一)垫江简介

别问河水流向何处,大海的深处才是河水的家;不要问家是什么模样,她随时都在改变而不变的是你自己;不要问人将去何处,他将去的地方就是远方,而你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远方有多远?看历史的长河,想人间的世事变化,你就会明白,好多事情已经久远,那是远方的远方啊!垫江你又何尝不是呢?

——清荷题写垫江题记

据史书记载,西魏恭帝二年(555)析临江县地置县,北周天和二年(567)改名魏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名垫江县。宋熙宁五年(1072)省桂溪县入境.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省入丰都县,明玉珍大夏政权复置,至今已历1400多年。1949年12月7日,垫江解放。其历史悠久,文化商业发达,经济也属中国西南部地区较发达的县城,现在拥有87.30万多常住人口。垫江县早在1997年10月之前属四川的管辖之地,由于重庆市经中央政府审批升为直辖市,于1997年10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它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介于东经107°13'一107°40',北纬29°8'一30°31'之间.东邻丰都、忠县,南连涪陵、长寿,西靠大竹、邻水,北与梁平接壤.县境东北是川东高陡褶皱地带,精华山、黄草山和明月山东西对峙,巍峨峻拔.它被人们誉为“小城都”之称,特别是黄沙镇、七桥、主城区等地势平坦,四面环山。城区商业贸易、手工业发达,交通四通八达,有直达上海的高速公路、也有直达长江的河道运输,重庆的第二大国际机场也选址垫江;天然气是本县的主要矿产资源,全县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用使用天然气;自然风景区以宝顶山、风顶山、双河水库而闻名,国花牡丹之乡、书画之乡的美誉也是其地方特色,出名的“黄沙柚”曾一度受到社会高层人士的喜爱,民间的工艺品、剪纸艺术、竹雕竹编艺术等也受到广大人民的好评。

垫江是一个多民族会聚的地方,主要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侗族、高山族、水族、京族、仡佬族、布衣族、土家族、满族、壮族、瑶族、傣族等17个民族会聚于此,而曹回乡属于垫江县内以北的乡镇,乡里全部是汉人,因而这里是纯粹的汉语族群汇聚的地方,即北方方言区,中国的百家姓在这个镇上也表现突出,有经、蒋、石、梅、王、刘、张、晏、李、孙、赵、花、木、冯、马、韦等,很多少有的姓氏都在这里出现,为何有这么有姓氏出现,这里有一个早已‘公开’的秘密(这将在下几段讲述)。姓刘的家族在这个乡上属大姓,其次的也有张、王、李、赵、陈、黄等,其姓与中国的几大姓氏有着很大联系。姓刘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曹回乡新街道两旁,另一部分主要集中在马安村、龙桥村等几个村内,当然,也有一些散户在其它村中,而作者今天要写的就是马安村中的一户姓刘的人家。

民国年间,在曹回乡马安村寒家弯(丘陵地带的叫法,每一队中不同的坡下的居住的地方大多有一个称呼)居住着几户姓刘的人家。寒家弯四面都是土坡环绕,人在弯里只看到四角的天空,要想看得更远更高,只有爬上对面或后面的土坡上才能眺望远方,在这寒家弯的外面有一条通往梁平县的省级公路,我想要不是这条路,这里可能除了田园风光再也找不到一点现代化气息了。刘福先家就是其中一户,他家住在寒家弯的中段,前段是两家姓蒋的人家、还有其它几家姓刘的人家,后段又是从王家坡搬迁下的二户刘姓人家。这个弯有一点儿像条龙,前面是龙头,后面是龙尾,中间的是龙身,曾有好多风水先生都来看这个弯,说是一块宝地,是发家之地,特别是龙的中段更是不可多得的房屋基地,但有一点儿就是这里阴气过于衰弱,阳刚之气太重,因此,生活在这个弯里的女人年轻的时候是非常能干的人,可是只要到了50岁这个年龄后就会出现这样不对头,不是这不顺就是那不顺的毛病,风水先生们实在是为这点美中不足摇头叹息。

福先家的房屋是木制结构,这是中国丘陵地带典型的木制结构。虽然,垫江在那个年代流行木石楼,但他们家还是没有那样修房,他们觉得木石楼虽然修得高,看得远,但不太适用,也不是他们心目中想象的建筑模样,他们喜欢的是中规中矩的木制楼房,那是尊贵与家势的象征,更重要的一点儿是福先的父亲喜欢木制的房子,他说:“木制的房子干净、清爽、有一种木香味,有木制雕花的独特技艺。”从那斜度为60度有二十八步的石梯走上地坝后,就能看到他们家三幢木楼。中间是正屋,他们家正屋白天从来不关门,一眼就能看到漆红的大木柱子,中间是正屋的大门,约有一丈多高,门上帖着用大红纸做的对联:“莫做盆里小景只在斗室吐芬芳,应学山中劲松傲对风雪显英姿”,横批是:“前程似锦”,走到大门口前就能看到两只小石狮在大门左右两边,大门为两半边,用蜡油涂抹成金黄色,上面刻着一只凤凰,左右各相对,路人一看便知,这是代表比翼双飞的意思,虽无色彩但也显得逼真。走进堂屋就能看到堂屋的中堂中写着香火对(这香火是农村的风俗习惯,每到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左右家家户户就得贴对子和香火对,香火是用一张半大红纸写的本家人的祖宗德颂):刘家事业家深远,祖宗德高万里扬,横批:“家业兴旺。”对联中间是如乃佛传送福禄图。堂屋香火下面是一张四方桌,桌子是漆黑色,黑得发亮,此桌是用柏树精加工而成,再涂上蜡油,桌子很厚实,要两三人才能把它移走(普通的桌子一人就能扛走),这样显得虽不华贵却也显示出农民这种务实的精神,桌上摆着着祭祀祖先和神人等香座里面有些许香火燃完剩下的残余。再前面一点儿又是两张四方桌,这两张与刚才差不多大,色彩也完全一样,桌面整洁,它们的四周各由四条长凳围着,这主要是家人吃饭和招待客人用的餐桌。堂屋两边各摆放有四条长凳,与桌旁的长凳一样的色泽,这是用来招待刚到家的客人用,以便让客人休息、谈话所用。堂屋的左前方和右后方是各通福家的左边和右边的两幢楼房。

从堂屋左前方的小门进去是一间通用房间,房间内没有存放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偶尔放一些杂物,在房间的右手边有一扇小门,朝门走进去就看得出这是福先与他妻子翠云的新婚房间,从他们的房间出来一直向前走就来到了堂屋左边的楼房,这幢楼房主要是存放粮食的房子,进这一幢房子里就能看见一个高大的木制物品,这是他们家用来装小麦的木仓,长约四米,宽约一米八,高约2米六左右,到收获的季节时,装满后约有五六千斤小麦;朝小麦仓左转,看见一扇小门,约280厘米高,140厘米,里面是存放水稻的地方,分为四个仓库,每一个由土砖彻成,仓库的中间方是用木板做的窗口,每一块木板约30厘米高,长约80厘米,由它们一块块叠好,最上面一块加有锁,平时都是锁住的,需要取粮时才叫福先的父亲万福拿钥匙来打开。四个仓的窗口对望,中间成十字架的过道,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粮食通风、换气使它们不至于霉变。福先说,他们家的水稻四个仓是与二楼连通的,装满后有二万多斤呢,这足以让他们家吃上十年也吃不完。向小麦仓右转,就来到一间存放瓜果类的房间,这里主要是放冬瓜、南瓜、柑桔、广柑、陈子、甘蔗等,里面温度适中,不高不冷,不干不湿,与自然温度保持在15到20度左右。

从堂屋的右后方进去后,就能看见一座木梯,顺着木梯上木楼就能看见上面摆放的东西,上面三间房屋都是通的,中间没有像下面那样隔开,因此,显得宽敞而且光线明亮,从左边看,墙角边放着搭斗、斗梯、竹席(它们收割水稻用的工具),靠外边的放着犁田的犁滑,雪亮亮的,眼睛向右看,就能看见四个二米多高,四五人围起来那么大的竹笼,上面写着几个标识,它们是专门用来分别放花生、糊豆(蚕豆)、绿豆、其它杂粮的竹笼,这几个竹笼就占了将近二分之一的空间,右边的墙角处放了一些杂物,看起来都是生活中可用的东西,如打豆腐的十字过滤架,二条石磨的推杆,完好无缺的木材等,这些摆在那里显得有一些不太合理,但也在情理之中的物品。他们家没有脱离贫民的那一种生活习惯,还是习惯于“按石头浮水”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摆设真的有一点儿让人不可思议,可事实就是如此,谁叫他们是住在农村的呢?如果顺着木梯不上楼往里面走进,就是福先和翠芸的卧室。不进他们的卧室,一直向前走,打开这里的一扇小门就来到了右边的这幢房子。

右边这幢房子也是两楼,全是木制的,这里主要是卧室,自家人居住、用来接待客人用的或是备用的,共有六间房子,里面各摆放着床、棉被及其它生活用品,如翠云结婚的柜子、梳桉(相当于立柜)、木箱、桌椅、大木盘、抽屉,万福家以前旧的家具等,中间楼底一间是来客公共休息的地方。

他们家算不上豪强地主,但也可以算得上较为富裕农民,因为在那个时候,能拥有木制房子的人都算地主阶级了,而福先他们家自然而然也算是了。他们家有良田、土地各数十亩,每年的家畜都约有五十只鸡、八十只鸭、十二头牛、六十只羊,他们没有请长工、奴仆,完全靠自己的双手才有今天的家景。在此之前他家先祖入川自选留下的耕地,只有几亩田,过着挨饿半饱的生活。也许,他们从来都有一种思想,只有自己的双手才可致富,他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就有他们的辉煌的家业,所以,他们一直在努力,在为明天奋斗,才出现了家有良田、土地数十亩,家畜成群的小农生活景象。虽然家业在当时算得上富裕的,但比起豪富说还相差较远,毕竟凭自己创业比欺诈掠夺是要差很多。扩张在封建社会是很普遍的现象,掠夺也是太平常的事情,而刘家在这方面跟不上当时代,或许说有一些落伍。这只是从当时社会层面来说的,如果从新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有一些共产主义思想,虽然有一些自私,但不能不说那是环境所致,他们做过后又非常后悔,在他们身边的穷苦人都理解他们的苦衷,也心甘情愿为他们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他们家没有大的风波。好人并不一定都有好日子过,难免经历一些大风和大雨,俗语常说:“不经风雨难成大树。”原因就在这里,刘家正是在一点一滴的风雨中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他们是穷人中渡过来的人,他们懂得穷人的志气和穷人的迫境,所以,他们从不会看不起人,从不会随便去欺诈一家人。

在寒家弯的一公里外有一条河,这就是回龙河。

谈到河流,我得讲一下垫江的河流分布:垫江河流是以高滩河、龙溪河为主干,大沙河、回龙河、桂溪河、卧龙河、长龙河、裴兴河、三汇]河等为主要支流,纵横交织.境内地势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谷地宽阔,馒头状、台坎状孤丘遍布,形成绵亘起伏的丘陵。回龙河起源于梁平县梨子乡三溪村陈家塆,经回龙乡在本县沙坪乡沙金村入境,与萧家河沟、鹞子岩等源流汇集,流经武安、龙桥、曹家、永安等乡,在永安乡苏河村三河口注入高滩河。境内长30.2公里,流域面积11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54亿立方米,平均比降1.25%,落差30米,水源较为丰富,无污染。河谷曲折,河床呈“V”形,泥沙较厚而细。就是这条回龙河引来今天的故事,就是这条河养育曹回乡人民,是它用质朴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了本乡人那纯朴与善良,热情而又大方、理解而又宽容,憨直而又幽默的性格,今天我写的刘氏的家族就是在这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二)刘家旧事

没有风雨的时候,可能还有晨露;没有爱的时候,可能还有一段情在。人啊!怎能不经风雨,逃得过世情呢!面对世事,只能是:“仰望苍天起泪,低头垂泪天明”;面对人生终是叹息:“月落霜天愁更长,凝云惨淡万里凉。”

题写刘家旧事

说起这家人的家史,我们不得不想起“张献忠屠杀四川人”那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民间言传他将四川人杀得只剩下少数居住在高山上的。那里云高雾多,行路艰难,至使张献忠的部队不能到达,也使得四川境内只有少数的人存在。张献忠之后,由于四川出现大量田地荒无得没有人耕种,这形成了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迁移现象(主要是指湖南、广东等地的内迁至四川境内过着定居的生活。)说起这一现象,作者虽没有认真去考证过,从史书上记载张献忠曾三次入川,与四川的正规军作战多次,在那些年月里四川本来地广人稀加上连年战乱使得人烟稀少,因此才有“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事件的确实存在。根据刘家的史书记载,生活在曹回乡这一代的刘氏家族的确系湖广填四川时迁移至此的。这里的刘家也自然是从那个时候迁移进来的一户散户的后代,又据其史书记载,他们是湖南与重庆相交地区的(原四川与湖南相交的地区张家界那里迁移至此地的)搬迁过来的。因此他们现在仍保留着湖南那边一部分口音,另一部分当然被四川话所潜移默化了,也许,现在四川人一部分人与湖南的一部分人谈话时有相同的地方的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谈到这家人,我们还得谈一下在民国年间的一些事情,这家人的男主人叫刘福先。他的父亲叫刘万福,父亲有兄弟三人。万福家是湖广填四川时来到垫江。其实,在湖广填四川时,福先的曾祖辈一代曾落户在高安镇,后因他曾祖辈一代发现高安镇内蝗虫、牛虻、黄蜂、墙蜂、牛角蜂等害虫特别多,就有意迁址,在经过多方面选择后,他们认为龙桥这个地方好,主要表现在土地肥沃,树木茂盛,此地生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红薯,也没有野生动物破坏庄稼,又靠近这回龙河,而高安镇那里的条件太差,夏天易遭天干,离河流较远,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的次数过多,就这样考虑后搬到了龙桥,从此再也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过,所以,到福先的父亲这一辈就有三兄弟了,再加上福先曾祖父的兄弟的后代,细算来有十多个兄弟,如福先的大曾祖父的曾孙子福平、福群、福开、福明,二曾祖父的曾孙子福天、福海、福德、福胜,四曾祖父的曾孙子福广、福黎、福春,五曾祖父的孙子万友、万千、万清,奇怪的是他们这家人,还没有一个女性,只要一个人结婚生下的小孩子一定是个男的,所以,他们这个家族的人口是有增无减。我将在下面讲到福先的曾祖父搬家的事情。

由于刘家人来龙桥镇上居住在镇上形成了一个村,即龙桥一队(21世纪初曹回乡新迁政府旁边的龙桥一队),而福先的曾祖父们就是从这里搬到马安村的,所以,在龙桥乡里姓刘的上街就知道是一家人。姓刘的人对人比较热情,也比较好客,就算不认识的人到了姓刘的人家里,说出你的困难他们就会帮助你。对陌生人如此更何况对本家族的成员呢?福先他们家到龙桥镇上只需步行十五、六分钟就到了,如果坐车只需要五分钟到集市,但是福先他们家族的这些人到集上后往往要吃饭了还未回家,或者说回到家来他自己已经在集上吃过饭了,但他们没有拿钱吃饭而是被同姓人家拉去吃饭了;有时在集上买得过多的商品带不走那么多,把它放到同姓人家里,隔天或几天去拿,人家也会保管得妥当,你去取自己的东西,别人就会给你,走时还会叫你有空常来玩,并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如糖果、瓜子等抓一些让你带走在路上吃;有时外面的亲戚或朋友来龙桥镇上找姓刘的朋友,只要是住在龙桥二队和马安六组的人听到后,让你报上姓刘的姓名,不出两个时辰就会让你找到你要的那个人或他的家里,在途中他还会给你讲刘家人的宗谱和名人趣事,让你听得入童话般而事实又的的确确如此。

福先的父亲也有三个兄弟,大哥叫刘万山,二哥叫刘万平,老三就是福先的父亲刘万福。国民党时期到处抓壮丁,惹得农民中年轻力壮的人都躲起来,被抓住的就生拉活扯地参加了国民军队。本来这三兄弟是怎么也不会被抓去当壮丁的,可后来形势变了,他们家的亲戚国民军县军区副政委被调离该县降职了,原因在于他不支持反共计划,这一样一来,刘家就没有靠山,所以,刘万山就是被抓起来当壮丁了,刘万平就不同了,他是逃跑了,可他哪里逃得掉,最后还是被宝顶山的土匪帮抓起来当土匪了,而刘万福还小才十五六岁,身体又小又瘦,看起来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子,所以,没有人打他的主意,他自幼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毛笔书法。刘万山进入国民军后,开始还与家里保持联系,可不一两年,就没有消息,直到解放后也没有,有人说:“他抗日时被打死了。”有人说:“解放战争打响后,他随蒋委员长逃台湾去了。”还有的人说:“他在一次战争中被枪击伤,被一位在山上拾柴的女孩子救活后,两人隐姓埋名的进山居住了。”总之,他人的消息是众说纷纭,事实也不知如何,这是刘万福他的父亲刘明清担心的事情,直到他父亲去逝,也未获得刘万山的半点消息。刘万平当土匪后,性格变了,听人说:“他烧杀抢夺,什么都干,但有一点儿,他不抢共产党,专与国民党作对,这使得国民党暗中曾悬赏十万银两要他的人头,但还是没有捉住,他的存在使国民党损失不小,仅在风顶山就丢了两个营长、三个排长,还被他抢了几次军火,不过他没有杀这几位人,而是将他们交给共产党去处理了。所以,刘万平这个土匪也当得值得,为共产党干了不少实事。解放了,共产党清扫土匪时把刘万平抓起来不久就放出来了,因为他当土匪没有做什么不利于人民的事,当然他也干了几件坏事,那是他入土匪群时的规矩,所以,共产党以他的功劳补其过,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只是把他下放到最偏远的山村,说是劳动改造好后,再作为入党的后选人,这之后刘万福在家里再也没有他二哥的消息了。刘万福因于年龄小在乱世中没有卷入战争当中,但他在家里也吃了不少苦头,因于战争他父亲因缺少医治而得急病而去逝,留下的就只有他母子俩相依为命,可他们家在农村仍算得上中上生活水平,他父亲去逝的时候,刘万福已是二十一岁,也是正是成家立业的时候。

生活就是如此,当一切改变的时候你就必须改变,社会也如此,人又怎么不能被改变呢?在民国这个战争的年代,有着封建思想的毒害和资产阶级的自私思想及外国联合部队对华作战的年代里,死亡的人数不计其数,而刘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走向衰弱的时候,福先他们这个家族也如此,那福先的曾祖父的后人又能好得到那里去呢?他们都没有逃脱命运逆势,改变不了这段用血写的历史。

这个时候,福先的二曾祖父、三曾祖父、四曾祖父都相继逝世,而他们的后人,多数未成家,也被拉去充军或是被土匪绑架走了,大曾祖父的曾孙福群被土匪绑架去了听说后来成了风顶山头目级别的人物,还听人说他曾和万平合伙打垮了一支国民军并活捉了一个国民军的排长;大曾祖父的曾孙福开、福平,二曾祖父的曾孙福德、福胜,四曾祖父的孙子福广、福黎,五曾祖父的孙子万友、万千,都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军队里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传来了阵亡的消息;而大曾祖父的曾孙福明、二曾祖父的曾孙福海却从部队传来半路逃跑的消息,他们俩后来发家书说已参加了共产党;五曾孙祖父的孙子万清却参加了共产党而后再没有传来消息。就这样原本居住在寒家弯的刘家人就没有剩下几家了,除了福先家外,还有的就是不与他们同宗的另几家刘家人,即刘福莱、刘福春、刘万苟等,另外加上刚从龙桥三组搬来两户外来人家,即蒋忠实、史有闻两家人,他们是因龙桥三组那里要修建中学而被迫搬迁到这里来的。细细的算来寒家弯就剩下六家人户了。值得一提的是福先的曾五曾祖父万清的房子没有撤出,而由福先他们家帮忙看着,二曾祖父福海的家也没有搬迁,只是福先他们一家人每隔一段时间去整理一下,说是福海来信说的,叫照顾好他们家的房屋,他有时间就回来居住。

(三)万福成家

成家为艺两相忙,惊世醒人不荒唐。

一心经业成家事,年轻气盛人不黄。

——清荷题万福成家题记

刘万福出生于1899年5月17日,他上过私塾,在私熟中他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只是由于战争的原因他被迫停学,那时他还未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只在这乡里的私熟学习,因而他多少能写一些简单的诗、词、对联、书法等,但比起经过祖传和专门训练的人还是差一些。从私熟出来,他经过社会的洗礼,人变得成熟多了,那一张成熟的脸可以证明。你看他那略微红润的脸,那宽广的额头中有三条皱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浓而粗大的眉毛,整齐的发鬓配上他的脸型可以看出他那种内在的气质,给人就是一种成实可信而又富有行动能力的人。他从私塾出来后做过很多事情,比如去煤矿做小工挑煤、到工厂当工人、上山打猎、去异地做买卖,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做买卖这一行业,因为他看到这是他的出路,也是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他擅长于交际,也会计算各行各业的费用消耗与利润,所以,他做生意一般来说只要去做就有收获,正因为如此他的家在他的苦苦经营中终于有了好转,渐渐由一个贫农的身份逐渐达到了地主的生活水平。

一个家庭不是哪一个人就能让其富裕,万福的家正是靠他的主营,而其父母、妻子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出了他在外经营买卖外,家里他父亲也务农,并与一批贫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意,为他家买土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生活水平下,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离开它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全部,这是他和他父亲的想法,为此他将做生意的收入都拿来买土地了,以高价的形式,将贫困的农民的土地买过来,并要求他们帮他耕种,他一年只收少部分的租金,以便使他身边的农民吃饱穿暖,所以,在他们这里农民都喜欢与他打交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难免有人对自己不满或使坏的人,特别是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他虽然结交了一部分贫困农民,但当地的地主阶级对他的行为相当不满。因为,他的租用费太低使得在其他地方卖土地的人喜欢与地主做争斗或抗缴租用费,经过一系列的争斗他不得不向这个社会做出一些让步,缓和一些阶级矛盾,他预料不到一些事还是在他身上发生了。

忆苦思甜,这是常人最为平常的事情,万福也不例外,正当他把家里经营得有生有色的时候,他常常在内心感到了一阵惊慌。他想起了他两个哥被抓的情景,他也为他们家的日后的生计算计着,他总是感到,现实逼人,人难为,社会动荡,心不稳,这真叫他不知如何似好。

他常想起他的两个哥哥被抓的情景,记得,那是一个夜晚,他们一家都睡熟了,半晚听到狗的狂叫声。随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只听有人在喊:“一个也别放跑了,谁放跑了我就枪毙谁。”万山警觉的起床了,走向他家的左边房屋的后门,打开门后,他就被一根冷冰冰的枪管挡住了。只见那人说:“还想往哪里跑?跟我走吧!接着就给万山一个巴掌,并拉了出来,另一人就用脚踹万山的腿,他被这人用力一踹就倒在地上去了,然后就被麻袋将他装起来抬走了。”万山只能在口袋里大声的对父亲说:“爸妈,我和他们走了。”他的父亲听见这么说,知道怎么回事了,就敢忙叫万平躲在他们家的粮仓里。抓人的是一帮国民党特务,他们没有正规服装,和一般人同样的打扮,只是胸口带着一个小小的胸章。为首的那人,脸的左右边一看就不均匀,像是被用什么割了一块肉一样,牙齿也往外突,说起话来,像公牛叫,他和另外几个人来到万福家的堂屋,万福的父母亲也在堂屋迎接这些不速之客。只听那特务头用嘶哑的声音说:“你家还有人吗?要支持我们国军,到时你们就是功臣,还跑什么呀?只要能干掉共产党,会给你们不少好处的。”万福父母亲见状说到,是啊!国军我们是应支持的,可家里唯一成年的儿子现在已加入你们的团体了啊,家里还有一个才十多岁的小孩子,是不是也让他跟你们去,如果可以我这就叫,说完,他就用力叫着万福的名字。万福听父亲叫他,从床上爬起来,外套没穿就跑出来,走到堂屋一边捏着睡眼,一边问到什么事情,他却没注意到自己的“小弟弟”透着内裤还在外面乘凉呢?这时从屋里走出几个特务,说屋里没有其他人了,特务头子看到这小孩子这样的德性,就叫到了得、了得,小孩快回去睡觉,太冷了,别冻着了,这可是我们国军的后备军,要好好培养。特务头子说完,转身就走开了。他们走后,万福父母亲抱着万福痛苦了一场,躲在家里的万平才出来。一家人就开始商量万平的事情,他们知道,万平只是逃过一次,以后他们还会重来的,当晚,万福的父母就要求万平,去寻找共产党部队,参加共产党组织,万平自己也想加入该组织,但就是不知道该怎样与其联系,现在只能凭自己的运气试试了。万平在父母亲的护送下离开了寒家湾,他一人朝着宝顶山这一代走去,当他走到宝顶山脚就被一群抓住绑起来抬进山了,从此他便与土匪结缘,走向了人们痛恨的群体当中去。

万平当上了土匪后,他与家人通信多次,每一次都叙说着他的苦闷与无赖,他多次想逃跑,可最终没有逃脱土匪的监控。也许,他在逆境中他学会了适应环境,他渐渐的取得了土匪的信任,还当上了土匪头子,但他明白自己的身份,他在一封信中写道:“父亲、母亲,孩子对不起你们,我走上了这一条不正规的路,但请你们放心,每一路都有正确的地方,我现在与共产党联系上了,他们要求我继续在土匪窝里,为以后打击土匪势力做准备,我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尽量不伤及平民百姓,主要与地主和国民党对干,请你们一定要为我守住这个密秘,见信后立刻烧毁不得让其他任何人知道,这是孩儿对你们的一片忠心,希望你们不会向外公布,以免招来杀身之祸。万福父母看信后立刻将信烧为灰尽,他们担心万平会出事,这可是拿脑袋在敌人肚子里玩耍,弄不好就要丢命,可他们也不敢怎么劝阻,必竟是万平自己选择的路,他们尊重万平的选择。一年后,再无万平的消息,二年也是如此,三年同样没有他的音讯,他的家人都猜想着发生在万平身上的事情,而真实无人知道。

万山与万平都无音讯后,万福的家人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创伤,那种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试想一下,当你的兄弟姐妹毫无音讯时是什么感觉,当你的妻子儿女与你完全失去联系又是什么感觉?万福在他的两个哥哥都失踪后,他的顾虑很多,在他两个哥哥失踪之后,他感伤的写下了这一首诗:

《伤逝(一)》

长大成人梦早分,大难早去事实真。

哥俩无音业未成,战火纷纷独留根。

万福长得与他哥俩一样精瘦,身高只有一米七五,“国”字脸型,浓密的胡子,粗而黑的眉毛,刚好出眼角,一个狮子鼻,白齿红唇,仁中有一颗大红的痣,曾有多位八字先生为其算命都说这是好痣,此为福禄痣。二十一岁的刘万福也急着成家了,因为在当时那年龄也算大龄了。民国十一年,刘万福的母亲为他操办了婚事。对象是周龙桥一队的地主黄有财家的千金,名曰芸芬,此女长得有清癯白皙之态,生一对柳叶眉,鸭蛋型脸,一米六五左右,她穿着木屣鞋站在刘万福面前还高那么一两厘米,她绣得一手好锦绣,那花、鸟、虫、鱼在她手中表现得活灵活现,特别是那鱼在你看到后就会像看到那红红的鲤鱼在那清水中无忧无虑的游的样子。万福甚是喜欢,并为此做了一首诗:

红鲤鱼跃刘家门

黄小姐嫁磨盘盆

带着手艺绣锦图

载满美鱼来扶贫

(附注:磨盘盆:指万福村里的几户人居住的地名代指马安村)

芬芸看到万福还会吟诗,而诗中有一股怪他自己无能的意思,也明白刘家与黄家有一定的差距而做出的这首诗,虽然不怎么对仗但也的确表达了她内心世界,内容是:

吾本无心嫁过门

何为专程来扶贫

若是有缘渡今生

不管金银装满盆

这两首打游诗写得都不怎么好,但作为刘万福能写出这样的诗也不错了,他断断续续的读完私塾,其实在那里他也只是读“望天书”(只看未记那一类型),所以,今天能写诗也不错了,至少还能写出几句应付这位千金,而芬芸的诗也看得出她对诗也不内行。两人文化不是很高,但他们写诗不是目的,关键是各自表达心声而已。芬芸来到刘家的开始那段时间不习惯,一是她还不了解万福以为他只是一个花天酒地的公子,因为他听人家说过经商为人处世较为圆滑,她又受父亲的影响经商的男人十个有九个都是花花公子,所以,她才做出这样的诗。通过这次做诗后她有所改变,以后一段时间后,她改变了她原先的看法,一是她看出万福是一个有才华有男人血性的气质;二是他写得一首好毛笔字,十八岁那年,他为当时的副县长陈国风家中的大门题过诗词,并以家传之法刻题石碑为其歌功颂德,他知道这做法有一点儿官场味,但作为那个年代要想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绝活,所以,这是万福一直生活平安的一大原因,要不然他不会一直在家守候着自己的父母亲,以便送老归终,曾有几次他都差一点儿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当壮丁,都是副县长要留他在身边,可他很固执,坚持要回家照看双亲,副县长陈国风没有办法只得对他说:“万福,你这样也行,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理解你,你回家好好照顾你有双亲,他们就你一个儿子,如果你有什么困难来找我就行了。”这不真的应了他那句话,有事就找他,是的,有几次都是副县长帮忙渡过了难关。副县长也是一个爱好书法的人,他的书法按理说比万福的好,可他就是要万福帮他写,这是因为那个副县长是万福他父亲的同学,他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年轻有为的人,可他没有想到,他却一心想着家,他着实为那一份孝心感动,这不为万福写了一副毛笔书法作品,万福还时常拿出来看。一天,芬芸看见了,他才把这作品的主人讲述出来。她听后大为感动,一方面,他被他这尽孝之心感动了,另一方面也想原来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谈到万福的书法,我们得谈一谈他的父亲对书法的研究。明清是一个爱好书法的人,他对书法比较精通,他从五岁开始就学习书法,并且从石碑开始,也就说是碑刻开始,他刻的石碑不管从整体布局还是从技艺功底都是毫不逊色的。他的楷书刚劲有力,形态古朴典雅,滑润中而又具有些许方折之味,看起也有些许秀气而又体现楷书的那种中规中矩章法,单字之中体现出刀刻之感,书写之质,整篇之中出现求异而存同,求险峻而得重心之稳,让人觉得如临山景,也如观清泉。他写的行书,以其个性的独特体现出书法的个性化与新鲜感,把纯与熟、拙与巧、静与动都融合于一体,如果从个人方面来说,他真是将个性与书法结合起来,发挥得淋漓尽致。明清的书法以技艺功底为基础,他先后学过王右军、张旭、柳公权、李昱的书法,但他对书法的理论探讨甚少,他自己也知道,别人也从未看到过他的书学理论知识。从他有万福以后,他就觉得他的书法后继有人了,他需要他来完成他的原望,那就是做一个书法理论与技艺相结合的艺术家。因此,从万福五岁开始,他就教他练习书法,把他的字体传给了万福,并为他讲了一些基本的书法理论知识。在万福十五岁时,他就要求,万福将学书法的感悟写出来,并进一步研究书法相关的内容,比如书法用纸、墨、砚、收藏等,不过万福对碑刻感兴趣,对其它的还只是学习而已,没有真正的去深入。因为,他认为,作为一个书法学者,要怎样的表现自己的书法,并得到综合的发展和煅炼,还是用碑刻最能体现出来。碑刻中包括书法创作和石刻的特殊技艺,也使身体得到了煅炼,因为在碑刻时,首先就要将书法写出来,然后再讲的是石材的选择和刻字的刀功,一件好的碑刻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刻出来,需要精工细做,这不仅考的是一个的人承受力和行动能力,还考察到了一个人的识别能力与判断能力。他学碑刻也重在理论研究,他为此写下了《纪念碑碑刻的探讨》、《书法在碑刻中的运用》、《碑刻人物个性的透视》、《字体的演变》等。

万福在《纪念碑碑刻的探讨》中写到:“碑刻分为创作性碑刻和借鉴性碑刻,两者中前者属于艺术家,后者只是一个艺术工匠。因为创作性碑刻主要是以作者个性书法决自己碑刻的内容,以自己独特巧妙的构思为主,只需要别人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器材就行,也就说这种人需要很高的艺术功底,精甚的业务技能,还涉及到篆刻、文学、美术、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借鉴性碑刻是以别人提供书法创作作品,自己懂碑刻知识,而不需要懂太精甚的书法知识,因而他只算得上一个工匠,而不能称艺术家。

为了继承明清的书法,万福平常也抽出很多时间来练字,并常常用写的字来给芬芸讲其书写要点,日子的变化真快,芬芸与万福的感情日渐逐深。二年后,他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刘福先,取这名字,不用说就是怎么回事了,芬芸没有与万福争着取名,就叫儿子福先。乱世中的日子很难过,可刘家却奇迹般的壮大了,家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当然这少不了万福一个人的人缘交往,凭他的聪明的头脑加上在社会上自学,本不懂文墨也通一二了,当官的,经商的无一不佩服,因为诗词书法、经商之道、官方之道他都精懂。为何如此,他看过多面《三国演义》,精读过《孙子兵法》,看过相关《官场生活实录》等,再加上他善于交往,加上领悟特快,所以,他不久就成为当时在曹回乡这个地方的名人。因此,家业也逐渐壮大起来,出现了本文开始讲的小农生活现象。

(四)福先出世

留子成家业难成,为子求精弃父声。

福先出世夜惊心,父母操劳转正身。

——清荷题写福先出世题记

福先1923年7月18日出生,万福与芬芸只有他这个儿子,而他们以后再也没有生育,说来也很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是他们之间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因此,他们把福先当成了家中的宝。由于家庭是富裕之道,福先从出生来也就没有受过什么苦寒,可万福知道,他是从穷苦人中走出来的,作为一个人在生活中必经过一番磨练与苦难才能成大气,“无风不起浪”的这种日子不是刘家人过的,所以,他在教育福先的过程中,就施加了一些相当于模仿苦难的境况。俗话说:“父同子”。不错,福先就像他父亲,聪明,善于领悟东西,也有执著的精神,芬芸常在背后对万福说:“你是不是‘克隆’了一个你,你看福先多像你。”万福说:“他不只是像我,他更像他自己,我希望的是他超过我,也超过你。知道,他是我们的‘未来’。”福先长到五岁时,就被送到私塾念书,他为人聪明而又好学,而私塾里不仅能和同窗玩得来,也能得到先生的表扬,为什么,读了半年的书他就会背十几首完整的古代诗词,还会自己写诗,而与他同样进来的只能背三两首就不错了,还谈什么诗啊。万福知道,在私塾里只能学到那些古板的东西,所以,他就抽时间教福先下棋,浅显地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的故事,及让他学一些经商的东西,虽然他不想让孩子过于早熟但在这世道上能早一天明白世故也是一件好事。所以,福先长到十三、四岁时,他已读完了《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大学》、《中庸》、《论语》等书,还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一些连常人都没有学到的经商之道。万福知道儿子福先理解很多东西后,怕他走不到正路上去,又用了三年时间对他进行了德育和传统礼法教育,以忠、孝、义、信、亲等几个方面讲了一个人在社会上应保持的基本的态度。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育,每隔一段时间就教他背几条:“忠者良民也;义者可久交也;孝者为之大也;信者人之本也,亲者人之常情也。以此把福先教得有一些儒家之气,而又没有那一种书生呆气,使人看见他就知道此人才学不凡。

在私熟里福先与一个叫王淑平的女孩子是同学,她是女拌男装,目的是为了读书,再说,那个时候农村一般是不充许女孩子上学的。这件事情福先的同窗都不知道,只有老师和福先和淑平自己知道,在当时女孩子读书也是少之又少,不过而他俩都是私塾老师的得意门生,王淑平是跳敦村王有财的女儿,她去私塾要经过福先家门口,因此每一次都是他来喊他去私熟。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她是女孩子,只是同窗们都没有把她当成女孩子。她泼辣得很,是实足的巴渝女,但他对福先却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对待,甚至她会随时护着福先,其他学友都私下的叫淑娟是福先的小媳妇,还经常性的以福先开玩笑。

私塾设在史有用家里,他就是福先他们的老师,也就说私熟就设在龙桥一队回龙桥旁边,他们每次去学校都是一起去,一起回来。回到家后,淑娟就呆在福先家里,等到天夜她才回去,往往是福先送她回去,福先的父母亲都认为她是男的,因而没有在意他俩之间的事情。他们从六岁开始,就一起读私塾,直到十二岁那年才终止了两人的关系,原因是淑平的家人不让她读书了,说女孩子读一点就行了,用不着那么多,这样,淑平就回家做了千金,再也不以男孩的装束出来见面了,虽然女扮男装到过福先那里,但都没有以前那样正常交往了,必竟在那个时候男女有别。

淑娟与福先交往,让福先一生难忘的就是有关男女的问题。1907年5月18日,淑娟和福先放学从私塾回到家来,她对福先说:“昨天我哥告诉我现在土坡上的马桑树(与桑树差不多的一种树,果实为红色,只有红籽树那么大,不过果实比红籽好吃一些,酸甜味中稍有点儿麻味,)的结出了红果,很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福先答应了,他马上拉淑平就去。淑娟看他猴急的样子就说:“硬是搞刨了(猴急了),慢一点就没有了吗?要知道那东西可是毒(重庆话读nao二声)人的哟!”福先:“你说什么?那毒(nao二声)人的还叫我去吃?”淑娟:“是的呀,不过我这里有解毒的啊!”福先:“那我们现在就走吧!”

两人小跑似的来到福先家背侧面的土坡中去,那里是柏树林,中间长了不少马桑树。他们走到蒋忠实家外面,黄明山的女儿连蕊(连蕊的事情以后再介绍)就叫住他们,问他们去干什么。他们俩把头一斜,说:“去柏树林玩。”说完又小跑起来,淑娟差一点儿被路边的石头绊倒了,她要倒时刚好抓住福先背上的衣服。福先还以为她干什么呢?转过脸看着她,她不好意思的说:“我差一点摔倒了,我拉住你才没有倒下。”福先:“没事,这有什么?走!”两人放慢了速度,大概有一刻钟的时间就到了柏树林。

这柏树林里,到处是柏树,每棵柏树之间间隔一丈五尺左右,比较整齐有序,柏树不大,大的只有成年的青竹一样高大,小的只他们的手婉那么大,二三米高。柏树下面的土没有人挖过,死板板的,上面长满了杂草,不过在每一棵柏树下面的杂草都不高只有一寸左右,上面还长满了青苔,毛茸茸的,看起来像有人工修整过的。在柏树与柏树之间有一种叶子程椭圆形,叶茎为紫红色或淡黄色,直株高约二米左右,一株又分成多根枝杆直朝上长或是一根上面分一些小的枝叶,在枝叶上面有许许多多像红籽一样大小果实,没有成熟的也是淡红色有一点儿像在红色上面涂了白粉一样,过于成熟的果实张开了了口,露出了黑籽,每一株马桑下面都有很多果实脱落了下来(脱落的果实很怪每年都如此,但就是没有看到新生的树苗起来,而柏树就不同了,每一年脱落果实后,在它下面会长出很多小柏树苗出来)。它的形状有一点像桑树,但桑树又是单株,桑树结的果实先是红的最后就变成紫黑色或黑色了。福先他们把它们叫做马桑树。柏树林中还有些许叫不出名的杂树,当然也有少量的红籽树,不过它要七八月以后才有红的果实,柏树是栽在那一块块的土中间,这土成梯田状,在每一块土的边下大多数都看得到岩石,在柏树林的最高的那一块土的边上有一个岩石洞,约有一丈多长,两米来宽,里面还有少许石凳,最后里面放的一张竹床,上面铺好了将粗叶打去了的稻草,只是没有被子等物品,原来这是人们看守这柏树林用的,但现在已没有人看管这柏树林,自然而然就没有人到这岩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