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用来识别和区分彼此的一种标志性符号,它如同人类的姓名一样起着不被混淆的作用。

一个地名就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种人文,一种人文就显一方底蕴,一方底蕴就镌一片深情————今天蒸阳君带你游洪市,地名探源在继续。

地名轶闻~~洪市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1)

洪罗庙 位于洪市镇。此地名的由来有二种说法:一种说法见之于清同治《衡阳县志》所记载:“洪罗市,西乡大市也。初,有神像随涨东下,得而祀焉,甚有灵异,此后涨水自退。故名洪落庙。”另一种来自民间传说。相传此地住着洪、罗二姓,洪姓住蒸水西岸邓家台,罗姓住东岸罗家屋。二姓联姻后共建一庙,取洪罗二姓氏冠名为洪罗庙。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2)

夏明翰故居 位于洪市镇礼梓村余家村民小组。夏明翰(1990-1928年)1919年投身革命,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衡阳、长沙组织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1929年2月调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并兼任毛泽东以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大革命失败后,回到湖南平江组织武装暴动。1928年3月8日在武汉被捕,3月20日就义。临刑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夏明翰故居夏家大院(又称合家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共五栋45间,建筑面积4566平方米,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中央、省、市、县拨专项资金对故居作了维修,并定为“红色教育基地”。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3)

天柱峰 位于洪市镇天柱村。因其陡峭耸立,似柱擎天,故名。峰顶有天柱庵,始建于宋代,“文化大革命”中被毁,2001年村民出资重建。峰下有百祥水库,与峰山水相映,风景优美。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4)

天师岭 位于洪市镇金盆圫村。岭上有天师殿,传为唐代方士申泰芝传道之地,因其徒众尊申为天师,故得名天师岭。天师殿现为道教活动场所。

牧云峰 位于洪市镇的礼梓、加福、云华三村交界处。峰上牧云庵始建于宋代,庵内有清王夫之游牧云峰碑记及李稳《暮投牧云禅院》诗。

道山岭 位于洪市镇道山、咸欣、石门三村交界处。因蒸水流经道山峡谷,山径临崖,幽对水曲,林荫蔽日,唯从树中窥见云天,故又名夕阳径。径口有清巡抚常大淳及其母、妻陵墓并神道碑,碑刻有清咸丰三年(1853)御赐碑文。其文略云:“婴城拒敌,裹革捐生,是用崇祠特建,谥之‘文节’,聿彰宠界,颁此丰碑……。”今墓及墓碑无存,惜毁于“文革”。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5)

马尾岭 位于洪市镇马尾村,因岭似马尾,故名。村亦以岭得名。据清同治《衡阳县志》记载,在马尾岭还流传一个烈女魂缉盗的故事。传说:马尾岭的半山坡上葬着一位明代烈女。明朝嘉靖年间,当地一盗墓人将烈女墓掘开,弃遗骨于荒野,并盗得墓中银钏首饰等物,恰巧被一个名叫夏楚芳的人发现,夏劝盗者将所得之物及死者遗骨仍埋回坟中,其人不听。是夜,烈女梦陈于巡检:自言其父官居知府,女为避寇掠,遂自刎而死,今又遭掘坟弃骨,并言夏楚芳可以作证。次日,巡检按梦中所陈查询夏楚芳,并令其一同去找盗墓人,其人亦供认不讳。巡检责令盗墓者将所获之物及烈女遗骨一并掩埋原处,并立墓碑,但无该女姓氏。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6)

延寿亭位于洪市镇咸欣村长塘组,是古代通往衡州官马大道上的驿站。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重修,为青砖瓦房结构。虽历170余年,至今仍基本完好。亭门上有一联,传为王夫之所撰。

咸欣寺 位于洪市镇咸欣村。清代咸丰年间建寺,因旁有凉亭,行人歇息都感欢欣,故以此而名咸欣寺。村袭用寺名。

古塘位于洪市镇泉塘村。古塘为屋名,原为钟姓所建,以门前塘形似鼓而取名钟鼓塘。后来钟姓迁出,新户主改名古塘。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7)

迓祉塘 位于洪市镇新槐村。传说该地有口水塘形似牙齿,故取名牙齿塘。后来邓家出了个秀才,以谐音改名为迓祉塘,谓“迎接福祉”到来之意。

早春堂 位于洪市镇盘塘村。昔有王姓建房,大厦落成时正值春花盛开,遂取名早春堂,意谓向阳花木早逢春。

饶家湾 简称饶湾,位于洪市镇印山村。“饶湾”之名有二种说法:一说是以饶姓曾居此得名;一说是从旧名饶关谐音演变而成。从境内王姓居多和地形特点来看,后一种说法较为确切。此村背倚白石岭,面对马尾岭,四面青山环抱,中间为小盆地,物产富饶,故昔以此名为饶关。

寺门前 位于洪市镇市田村。此地宋代建有金寺。明代王氏宗族在寺前建祠堂,习称寺门前祠堂,旁有村坊,简称寺门前。此处村民历来善饲养仔猪,以咀短、体壮、食性广、长膘而闻名遐迩,县定为良种仔猪保护区。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8)

寡妇桥 位于洪市镇市田村。传说有一村妇,夫死不再改嫁,勤劳节俭度日并略有积蓄,将余资倡修一座桥,故称之为寡妇桥。

巷子口 位于洪市镇仁字村。此处地临衡阳、双峰二县要道,两面高山耸立,河流从中穿过,地势狭窄如巷,出口处建房,故得此名。附近设有圩场,有公路经此连接衡阳、双峰二县。

思好堂 位于洪市镇黄狮村。原名思草堂。新中国建立后,人们思想不断进步,向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故改名思好堂。

一乐堂 位于洪市镇加福村。传说有个名叫夏平宣的人在外地做官,晚年辞官回归故里,自谓:“与亲人团聚,乃人生一乐。”故屋名一乐堂。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9)

石门 位于洪市镇石门村。境内有石门冲,村以此得名。清同治《衡阳县志》载:“蒸水又东北流过石门,两山交趾,巨石横渡,中开舟道,适类门垠。悬流丈余,响若雷吼,雪涛四瀑,奔波激箭,虽险过九泷而行舟惯狭,篙工楫师义待相牵,若下峡乘流捩舵而过,乌啼猿叫,因殊巴客之沾裳也。”石门因此得名。

龙江位于洪市镇龙江村。清同治《衡阳县志》载:“天柱峰腹有泉注于涧水,俱至龙头冈入蒸,谓之龙冈渡(龙江渡)。今书‘冈’为‘江’,误也。”此地的杨家、碗厂两个自然村系明、清代的古窑址,窑约3000平方米,堆积层厚达1米左右,采集标本有碗、杯、器托等瓷器。

文昌书院 位于洪市镇半京街(今县五中校园内),原为道观。清光绪九年(1884年),改为文昌宫学堂。“文昌”:即“文昌星”,亦指“文曲星”,旧时迷信传说是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光绪二十九年(1905年),改称衡阳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堂。民国年间为湘西国民中心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称洪罗庙完全小学。1958年升格为衡阳县第五初级中学。1971年至今为衡阳县第五中学。从创办文昌书院至今,此学校已有127年办学历史。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10)

金盆托 位于洪市镇金盆托村。此地名源于民间传说。据传:此地与龙古塘交界处有一座石质拱桥,名金龙桥,虽历经沧桑仍坚固如初。传说有一年大旱,河流干涸,桥基部露出一只金盆,人们以此为据,说桥未坍塌是因金盆托住之故。后遂将此地称之为“金盆托”,今村亦用此名。

大好亭位于洪市镇柔水村。此村地处偏远,山路崎岖难行,旧时人们出入要走很远的路,加之途中没有可以歇息之处,行人极不方便。于是,住在此山两边的财主筹资在山顶处建一凉亭,取名“大好亭”。今已修建通村公路,昔日行路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亭亦不复存在。

盘谷堂位于洪市镇盘谷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盘谷”:盘,盘旋弯曲;谷,幽深的山谷。谓此屋建在盘旋而幽深的山谷之中。语出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是谷也,宅幽深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村亦因此而得名。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11)

陶儒堂 位于洪市镇高炉村。旧时培养教育儒生的学堂名称。“陶儒”:陶,培养、造就;儒,儒家学说。意谓培养造就一批博学多才的儒者,故名“陶儒堂”。今为自然村名。

大成堂位于洪市镇柔水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大成”:指有大的成就。语出《礼记·学问》:“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故名。今用为自然村名。

博雅堂 位于洪市镇柔水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博雅”:博,博学,学识渊博;雅,高雅而不俗。语出《楚辞·招隐士序》:“昔淮南王安,博学好古,招天下俊伟之士。”此为屋主以“博雅堂”而自诩。今为自然村名。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12)

贻嘉堂位于洪市镇洪市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贻嘉”:贻,遗留,赠送;嘉,嘉谋,嘉言。谓谨记先辈遗留下来的善言嘉谋。故名。今为自然村名。

承德堂 位于洪市镇天柱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承德”:承,继承;德,美德。谓继承先贤的传统美德。故名,今自然村袭堂号名。

自治堂位于洪市镇天柱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自治”:即自我管理,意谓凭借自己的能力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业。故名。今自然村袭堂号名。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13)

三合堂 位于洪市镇太和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三合”:旧指天时、地利、人和谓之“三合”,喻吉祥如意之意。故名。今自然村袭用此名。

太和堂 位于洪市镇曹关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太和”:太,太平;和,祥和。谓世道安宁和平。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故名。今为自然村名。

早春堂 位于洪市镇盘塘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早春”:即初春,亦喻向阳花木早逢春之意。语出蕊夫人《宫词》:“早春杨柳引长条。”故名。今为自然村名。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14)

余雅堂 位于洪市镇余雅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余雅”:余,余月,阴历四月的别称。《尔雅·释天》:“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雅,雅居,优雅别致的居室。“余雅堂”,谓阴历四月落成的雅居。今行政村、组皆袭用此名。

黄岱山位于洪市镇岱山村。据传,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有黄姓仕元、仕才、仕彦三兄弟为避战乱,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徙衡阳,仕彦卜居木田。若干年后,其后裔移居洪市岱山,故得名黄岱山。今行政村去姓氏以“岱山”冠名。

谦穆堂 位于洪市镇杨泉村。旧时房屋堂号名称。“谦穆”:谦,谦逊;穆,淳和,引申为使和悦。谓待人谦逊和悦之意。故名。今为自然村名。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15)

覆船岭 位于洪市镇余田村。因该岭形似覆船,故名。1949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9军162师485团2营,奉命追击一股逃窜到衡阳县洪罗庙的国民党军白崇禧部,在天柱峰下的曹关、太和一带与敌展开了激战,歼敌一部分。次日,又在天柱、太山、余田等地继续围剿顽敌,将敌追至覆船岭,敌据岭顽抗,我军先后四次发起强攻将敌击溃。是役共歼敌数百名,我军亦有97名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为抚慰英烈忠魂,战斗结束后,当地乡亲自发帮助部队收拾烈士遗体,并主动凑钱置办棺材,将97名烈士分葬在6处,覆船岭烈士墓为其中之一。2009年,衡阳县民政局拨款20万元,连同当地民众捐助的钱物,将6处烈士陵墓修缮一新,供群众凭吊瞻仰。

衡阳县有哪几个地方(史上最全衡阳县各乡镇地名来历)(16)

地名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