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激励老师(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1)

老师说教能感动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学生不为所动很正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首先是有些老师的说教脱离实际,不要说学生不信,有些学生连自己都不信,怎么能让人感动?比如你现在给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学生把好的让给别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谦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适应了。见利忘义,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已经成为社会时尚。有谁还会去崇尚这种思想,包括老师自己都为了职称,考核争得头破血流,学生还会信吗?

其次是老师的说教空洞无物,没有说服力。我在私立学校,学费里就包含了早餐费,早餐是由学校统一配置的。很多学生的早餐都是倒在垃圾桶里。针对这种现象,学校要求班主任召开班会,进行爱惜粮食教育。我们让学生读《锄禾》古诗,看非洲贫困儿童的故事片,学生都是笑着读笑着看,没有人会想到粮食这么重要。我小时候经历过家里无米下锅,经历过生产劳动,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

校长如何激励老师(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2)

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教,不如让学生去参加真正的劳动生产。毛主席让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有道理的。最后是老师的语言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感。老师的语言比较中规中矩,比较正统,学生不喜欢听。如果多用一些网络语言,学生还是会兴奋一下的。“大家”要说成“大咖”,“支持者” 要说成“粉丝”,“朋友”要说成“闺蜜”……学生觉得你是和他们一样新潮,说不定还会给你一点掌声。学生不听老师的说教,不是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

一些老师教育学生的时候,入情入理,发自内心,但有的学生似乎无动于衷。正常吗?很正常。老师生活在成人世界,经历、文化、思维、习惯都是成人化的。学生则不一样,他们是儿童少年的时光,他们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一次听课,老师读一首诗,配的乐,老师读的特别好,感情很充沛,音乐也很搭,听课老师都被感动得眼泪汪汪的,一看学生,有的显得很冷静,好像在说,有这么感动人吗?

校长如何激励老师(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3)

其实,很多时候,老师是用成年人的理解来衡量学生,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学生都当“耳旁风”了。老师说得都对,大道理小道理都特别正确,只是离学生的世界比较远。学生没有老师的那些经历,也没有形成老师那样的人生理念。所以,共鸣就不容易产生。老师认为刻苦学习是天大的事,学生心里却惦记着看动画或打游戏呢。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大道理太多了,而且重复说,说服力就下降了。

现在的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太大了,很多常规的正确的话,他都知道。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学生比老师知道的还多。这个时候,老师想通过说教来改变学生,不太容易。还不如真诚地关心起作用。学生很多方面处于发展阶段,认识问题不成熟,不深刻,不全面,但他会对很多事情看在眼里,他有自己的感受。比如,当老师说公平竞争的时候,却指名道姓让一个学生当班长。

有的学生学习落后,经常看到老师歧视的目光,这会让他心存不满。个别老师补课收费。这样的现象,也弱化了老师的威信,老师说什么学生也不会在乎。老师教育学生,大道理要讲,也要讲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多一些平等民主,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些活动中育人,少一些开会教育。总之,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任务,没有捷径,也不会一蹴而就。

校长如何激励老师(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4)

故事分析:

很多家长都反馈说孩子对我的话很认同,并按照我说的话去做。对他们产生了好的影响。虽然说教育不如体验教育效果好,但现实不允许有太多的体验,所以我在劝孩子学习的时候不是直接或正面教育,而是抓住他们喜欢的话题。比如,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都会面对青春期的困扰,把搞对象当成了炫耀的事情。

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会抽出点时间告诉他们:“咱们的女孩子都是天鹅,那些在初中阶段没有能力养你们甚至连分数都搞不定的男孩纯属癞蛤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咱能让他们吃吗?你们的白马王子在清华、北大,985大学等着你们呢。”孩子们在大笑之后,慢慢地真的会瞧不起缠着她的男孩,从而集中精力去学习。所以,初中阶段拼的是学生的情绪,是心理。

同时,我也会对男孩子们说:“咱们的男孩子是真正的白马王子,咱们要的是高贵典雅的天鹅,而不是没有思想的疯疯癫癫,在初中就想着找男朋友的肤浅的女孩。”所以,从我这里毕业的孩子们,尤其是学到初二或初三毕业的学生,不说100%,至少也99%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度过青春期。很多妈妈在孩子大学时还微信给我说那段时间的教育对孩子很重要。

那个年龄段的学生厌烦家长的磨叽和老师不正确的唠叨,但他们却喜欢并接受他们能够接受的建议和劝告。所以,说教时找对了点,孩子就能够接受。反之则效果甚微。

校长如何激励老师(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5)

谈论说教,其实范围十分的大。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书籍,还有各种宗教信仰,一些影视作品等,几乎有说教的意思。但具体到教育领域,老师的说教范围就小多了。比如:学生如何做人,学习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纠其原因存在多方面因素,除家长观念,教师知识更新,社会关注等之外,与学生平时实践经验多少有关。

试想,如果学生没有一点儿直接或者间接的经验,即使老师的说教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有丝毫感动。即使感动了,也是游戏似的一时兴奋,不会触动心灵。作为老师毕竟年龄大,社会实践经验、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对说教内容感受很深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就不一样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社会阅历经验匮乏,当然对说教不易感动了。教师的说教要想让学生有所感动,必须得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直接或间接感受说教内容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不是把学生被动地圈养起来。现在所谓的全封闭学校,以一个分数论英雄,根本不让学生参与任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以前我们上学时候的春游,野炊,替敬老院扫地,开荒种地等等,现在基本空白。这不仅封闭了学生的眼界,也封闭了学生的思维,甚至封闭了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情感和兴趣。社会实践是个大课堂,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对老师说教一定大有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