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澹然在《寣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的思考(如何设计文科类学术论文的整体框架)(1)

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就是:整体决定部分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从战略的、宏观的、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和胸怀。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科类学术论文的撰写,而理科类学术论文由于专业的差别,撰写样式可能有所区别。

文科类学术论文的战略全局就是整体框架设计,它是决定论文质量优劣的基础性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

01 论文整体框架设计的“三个作用”

一是有利于理顺写作思路。

从写作程序上讲,论文的框架设计是作者动笔之前的必要准备。在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或题目之后,作者对于如何动笔写作还是一片朦胧。

此时,作者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将自己的观点和所搜集到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经过精心、周密、细致的思考,形成明晰、畅达、连贯的思路。

设计论文整体框架的过程,就是理顺思路、形成粗线条的逻辑体系的过程。

二是有利于统筹论文全局。

清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把作品结构比作“工师之建宅”。他指出:“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论文结构和工师建宅类似,首先要运筹好段落和材料的布局,方可动笔。因此,整体框架的设计有利于统筹论文全局。

三是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

论文整体框架犹如工程的蓝图,动笔前通过周到严谨的考虑,形成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写作时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大幅度提高写作效率。

02 论文整体框架设计的“四条要求”

一是思路畅通、纲举目张。

撰写文科类学术论文时,作者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和条理性,这样才能构建起严谨细致的逻辑结构。

同时,还要纲举目张,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要举其“纲”,即要有中心论点,以统帅各分论点;

其次要张其“目”,即要有一个确定的思路,贯穿各个分论点,决定论述沿什么途径展开;

最后要“纲”“目”结合,清楚地分出各个论点并列的或从属的关系,分出亲疏远近,以便有秩序、有层次、有步骤地表现中心论点。

只有做到以上三个步骤,论文才能实现恰当的布局、组织和安排。

二是层次清晰、有条有理。

学术论文的框架设计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区分原因与结果、主体与从属、现象与本质等各种关系,正确地反映客观上存在的秩序,把要表达的思想恰当地排列,以避免行文中的“主次不分”“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等乱象。

三是过渡严密、转折自然。

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

起、合是总起、总结问题。承、转是过渡、转折问题。过渡是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衔接的部分,它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下联系的纽带,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前后的脱节。

文科类学术论文整体框架设计要前后浑然一体,说理有节奏,没有断裂痕迹,使文气贯通下来。

四是首尾一贯、前后照应。

文科类学术论文框架设计要注意思维前后一致,论述明白确切。即表述要清楚,立场鲜明,讲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前后不发生矛盾。

要做到这点,一要提炼中心思想,尽量简单明了,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二要抓住论文中心思想这条主线,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保持中心思想发展的连续性;三要善于运用结尾来发挥作用,在结尾做出综合小结,扣紧开头、点明主题。

03 论文整体框架设计的“三个问题”

一是内在逻辑不一致。

为了论证总论点,论文需要分成几个分论点即章节来论证,而每个分论点又可继续分成几个小论点即段落来论证。

分层时,同一个层次的分类应该使用同一个分类标准,而且分层时不得跳跃逻辑等级,同一层次的事物在分类中必须与同一层次的事物并列。

但是,目前论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辈分”颠倒、因果关系颠倒,是学术论文框架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是框架要素不完整。

从一般意义来讲,一篇学术论文(而非学位论文)的整体框架主要由题目、中英文摘要、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要素组成。

但是,有些学术论文的框架设计存在缺项问题,框架结构不严密。

三是文章结构缺美感。

学术论文一级、二级、三级标题的设置要有总体的逻辑布局,使之结构合理,否则将缺少结构上的美感。

比如,有些学术论文前后之间,宏观上不能相互呼应和保持必要的对称,这就缺少一种宏观结构的整体美感。

又如,有些学术论文一级与二级标题之间,没有过渡段加以分隔,两级标题之间直接相邻,这就缺少一种具体结构的细节美感。

04 论文整体框架设计的“三点建议”

一是把握好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框架设计要反映客观规律。学术论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论文的框架结构必须反映事物的这种“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

比如,论述事物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要么是从个别到一般,要么是从一般到个别。反映在结构上,从个别到一般,总是要逐一分析个别事物的特征,然后归纳出一般事物的特性;从一般到个别,也必然一般结论在先,而后再触及个别事物的特征。如果违背了这一发展逻辑,其结构就会显得不合理。

框架设计要紧扣研究主题。主题是论文的中心,一篇论文不论由这个“中心”演绎出多少个层次,形成多么复杂的格局,都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离开了表现主题的需要,论述的轻重、详略就失去了根据,框架设计也就没了准绳。

要写好学术论文,就要抓住主题这个中心,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演进顺序,提纲挈领式地搜集材料,使内容和逻辑丝丝入扣、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地为主题服务。

框架设计要满足基本规范。严谨、自然、完整、统一是对于学术论文的内容结构的基本要求。

严谨是指结构精确缜密、无懈可击。

自然是指结构顺理成章、行止自如。

完整是指结构匀称饱满、首尾圆合。

统一是指结构形式和谐、通篇一贯。

论文的结构安排,应在中心论点的统率和支配下,按照设计的基本要求,把各个论证部分严谨周密地组织起来,做到层次分明,详略疏密有致。

(二)把握好框架设计的基本要素

把握好理论要素,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指文章论证推理过程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做支撑,要有相关的理论平台做依托,这样才能提升论文的学术性,才能形成自己的逻辑思路,所得到的结论也才具有说服力和普遍性。

把握好方法要素,做到言之有法。科学研究方法是“驶达真理彼岸的航船,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是高质量完成学术论文的前提条件之一。文科类学术论文框架设计应注重采用统计分析、数理模型、抽样调查等技术路线和方法。

把握好逻辑要素,做到言之有序。设计论文框架,应注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使论文的逻辑程序和人们的认知顺序相统一。

把握好数据要素,做到言之有据。论文每确立一个标题观点,要能够旁征博引、多方佐证,必须考虑用什么数据材料做主证,用什么数据材料做旁证,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存在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回答。

(三)把握好框架设计的关键环节

注重文献综合的撰写。作为学术论文研究的先导和基础性工作,文献综述是关于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计划的正确设计,能为整个论文写作提供逻辑连贯的思路和操作可行的工作方案,会使整个研究工作少走弯路,顺利达到预期结果。

因此,研究生应注重文献综合,并通过导师和专家的点评,使自己对论文的框架思路更加清晰,确保基本研究框架的可行性。

注重加强与导师的互动。在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生主动联系导师,发挥其厚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论文写作经验的优势,把握论文的谋篇布局和宏观走向,保证论文主题突出、线索清晰、逻辑顺畅。

初稿完成后及时调整与校正。在初稿完成后,研究生应及时与导师共同论文框架结构进行内容和逻辑上的校正与调整。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在内容上,即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逻辑上,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文字要朴素无华。

正在撰写或即将撰写学术论文的你,若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请牢牢记住:“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