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并称“苏辛”。苏轼认为作词应该像写诗一样,要注重表达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文如其人”。所以在苏轼的词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他对人生的思考,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苏轼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的思想。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1)

而苏轼词中最能体现人生如梦的便是他的经典词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是苏轼谪居后的一首词作,与《水调歌头》同是中秋之作,这首词的词调却较为低沉、哀婉,充满了对人生如梦的深沉喟叹,抒发了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全词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2)

词的开头两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便慨叹了人生如梦的思想。“世事”二字对于苏轼来说,既可以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之事,也可以指苏轼人生中的一切事情。在苏轼看来,这世上万事都恍如一场大梦。加上后面“几度秋凉”之问,说明这一切又都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从这首词的开头来看,似乎是苏轼自我排遣之语,流露了苏轼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平而产生的人生如梦的感叹,有一种无奈之情。但根据苏轼的性格来分析,这里实际上是苏轼对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才不会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才会使得自己内心平静的面对“世事”。读下来为之惊艳,发人深省。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3)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到了夜里,凉风吹打着树叶发出声响,在空旷的长廊里徘徊。苏轼取来镜子,发现两鬓已有了白发。这两句词,让整首词的词调变得低沉、哀婉起来,我们读下来也会感到阵阵寒意。同时,它也是对开头两句的回应,因为苏轼在夜里看到了两鬓的白发,所以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慨叹。

过片两句“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的意思是:酒不是好酒,却因客人稀少而发愁,月色澄明,却多被云遮挡住了。这两句主要是苏轼对自身的失落和不满,采取了一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因为“乌台诗案”,所以苏轼不愿意连累友人,才会导致“客少”。本该月明的中秋,也被乌云遮去了光芒,“云妨”有小人阻挡之意。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4)

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点出了苏轼写这首词的时间是在中秋。在这中秋的晚上,又有谁可以和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呢?我拿着酒杯,凄凉的望向北方。这里“北望”一次的含义历来有所争论,《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

而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说明这首词是写给其弟弟苏辙的,那么苏轼凄然北望,便有着对苏辙的思念之情。但我想或许这里苏轼的情感是交织的,既有思弟之情,也有对政治抱负的失落之情,忧国之心等。总的来说,苏轼这首词是一首发人深省的词作,其人生如梦的思想,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