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沈阳我的家乡(家在沈阳我的沈阳)(1)

沈阳沈阳我的家乡(家在沈阳我的沈阳)(2)

在沈阳安家,是很多人的梦想。也许,在你拖着行李走出站台的那一刻,这个念头就已悄悄扎下了根。而沈阳,绝对承载得起你的理想和热望。

沈阳的胸怀温暖包容,沈阳的变化有目共睹,沈阳的成长未来可期。在这里,很多人停下漂泊的船,系上谋生的缆,搭建抗风的巢,邂逅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一起来听听那些扎根沈阳的人,聊聊自己的故事。

沈阳沈阳我的家乡(家在沈阳我的沈阳)(3)

“我在沈阳有了自己的家”

□范大悦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越是素不相识,就越能放下心中的戒备。他说,他十多岁就到沈阳打工了。刚出来那时候,什么也不会,只能在工地上卖卖力气挣点钱。后来遇到了一个师傅,跟着学电焊。俗话说,艺不压身。有点手艺,最起码饿不着。就这样一口气干了好几年,一晃到了成家的年纪,家里人给他准备好了婚房,让他回家娶妻生子,可他偏不依。按说,他要是回老家,本可以过上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他非要在城市里继续打拼,过苦日子。他说想在沈阳城里买一套房子,立业成家。说到这里,我抬头看了他一眼,他的眼神里写满了笃定和执着。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拼命工作。朋友打电话给他,他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小,但他和梦想的距离却越来越近。我问他,为什么那么想留在沈阳啊?他稍微愣了一下,仿佛陷入了短暂的回忆。他说,2013年,他和工友们参与改建了全运会奥林匹克体育场馆。他说,工地人数最多时有好几千人,其间不断有工人干完活离开,同时又有新工人进来,谁也没有统计过究竟有多少人在场馆干过活,更没有人注意过,他们是谁,来自何方,钢筋架下的他们又藏着多少辛酸与快乐。他说,夜晚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工友们一个个举着手机,和家人通话,讲工地上好玩的事。孩子问他们棋盘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能带他们到沈阳玩,他们却集体沉默了,有的人还落泪了。开幕的时候,他和工友们没能进入现场,他们和安保人员一起,在外围准备随时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状况。虽然没能亲眼见证火炬点燃的神圣时刻,但他们听到了场馆内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在沈阳生活的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和成长,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他对这座城市倾注了太多的感情,这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沈阳沈阳我的家乡(家在沈阳我的沈阳)(4)

沈阳棋盘山风景区,风景秀丽迷人。

5个小时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而属于他的美好生活却仍在继续。

又是春天,播种希望的季节。窗外的柳枝已满是绿意,我坐在办公室里,隔着窗户仿佛都能闻到春天的气息。我打开微信,正准备与好友分享这春的图景的时候,“传奇”抢先一步更新了朋友圈。他发的是一张照片,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其乐融融,伴着柔和的灯光,既温馨又浪漫。图片的右下角还配了一行字:2023,我在沈阳有了自己的家。

此心安处是我家

□德隆

2005年9月,我含泪挥别母亲,和父亲乘坐南下的列车到沈阳求学,没想到这一来就成了久居。除去大学毕业到铁岭工作的两年,我在沈阳已经生活了16年,几乎和在故乡的时间一样长。可以说,我在沈阳度过了迄今为止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犹记得第一次从沈阳北站出站时的兴奋与紧张。火车站对面的高楼大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激发了我探求这座城市的热情。

大学期间,或乘车或步行,几乎逛遍了沈阳热闹的街市。在和亲友的通话中,也少不了描述一下在这里的各种见闻。我乐于分享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包容,想让他们知道我在这里过得很好。但此时的我,仍没有想过未来会和沈阳有多么深的纠葛。

学生时代总是美好而短暂的。大学毕业后我离开沈阳,两年后又机缘巧合地回到这里。在职场的奔波中,我对这座城市更加熟悉。除了热闹的街市,我更沉醉于她的人文和历史。也是从这时起,我开始认真规划人生,并憧憬在这座城市里的美好未来。

步入社会,愈发能感受到,沈阳是一座对外地人很友好的城市。这里的人民热情友善、物价平稳合理,相对于其他城市,外地人很容易在这里安居乐业。2013年,在反复斟酌后,我购置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不用再租房飘摇,有了“万家灯火有我一盏”的归属感。

2016年,我认识了一个本地的姑娘。她热情开朗,不介意我来自外地,和她的家人真诚地接纳了我。从此每天下班去准岳母家蹭饭,人也开始发福,第二年我们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第三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宝宝,小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在给孩子上户口时,看着“2101”开头的身份证号码,我一时间有点恍惚,我的孩子是一个真正的沈阳人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从形影相吊到娶妻生子,这些人生大事顺利得让我有些“手足无措”。我想,除了我个人的努力,更多的是这座城市给予的包容与友好吧。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我已经由当初一无所有的毛头小子成长为家庭、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爱吃抻面鸡架,爱看辽篮比赛,操着一口“浓郁”的沈阳腔,可以说,整个人都被深深地烙上了沈阳的印记。

回想18年前那个迷茫的自己,以及正在这座城市里打拼的人们,我想说:沈阳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只要你踏实肯干,她就会给你一个温暖的家,也许他处有更炫目的风景,但心安之处才是我们的家。

沈阳,此生有幸与你相遇

□田传臣

30年前,我入伍来到沈阳,弹指一挥间,已经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在朝夕相处中,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热爱。沈阳,是我的第二故乡。

初到沈阳,漫天冰雪里,寒风侵肌。坐上来接我们的敞篷解放大卡车,经过北两洞桥,再穿过一片片斑秃一样的棚户区,来到了部队营区。放眼望去,营区被周围的厂房所包围。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些厂房一个个搬迁了,高高的烟囱也随着一次次的爆破消失在视线里。天蓝了,空气清新了,附近的棚户区也开始拆迁改造,建成了生活配套齐全的居民小区,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这两年,街边小巷又新建了很多口袋公园,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有了休闲的去处。

来沈阳后,我曾多次带着家人去浑河岸边踏青、去南湖公园划船戏水、去中山公园赏菊、去棋盘山玩雪,也曾带着老家来的客人去沈阳故宫、北陵、新乐遗址等地去游览,在一次次的近距离接触中,沈阳的厚重和韵味让我越发着迷。玩累了、逛够了,再领着家人或客人吃上一顿老边饺子,满满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沈阳沈阳我的家乡(家在沈阳我的沈阳)(5)

近日,不少沈阳市民走出家门,选择在浑河畔、近郊公园“微度假”,亲近大自然。张文魁摄

沈阳人的热情、豪爽、大气和幽默,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几年回老家探亲,家乡的亲朋好友们都说我“变了”,变得越来越像沈阳人了。是的,我也感觉自己在潜移默化里发生着一些变化,说话越来越有“沈阳味”了,也越来越有幽默感了,对鸡架和烧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座城待久了,真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

从部队转业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沈阳工作,在30年的时间跨度里,一路走来,有幸参与了沈阳的建设,见证了沈阳的发展和变化,也感受到了沈阳带给我的温暖和包容,这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骄傲。沈阳,此生有幸与你相遇。

心的坐标

□孙赋瑶

上大学时就非常喜欢沈阳这座城市,既繁华大气,又有历史的厚重之感。我总是想,这里要是有我的家就好了,久而久之,这个念头在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挥之不去。毕业后到北京工作,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每每到沈阳中转或办事,就会发出这样的喟叹。

终于,这个美好的愿望在2018年得以实现,我与父母在沈北买了一套在建商品房。从此,沈阳这个城市的坐标,就成了我这个飘泊异乡人心心念念的家的坐标。无须再中转,无须再投宿,到沈阳就到了家,这种满足感深深慰藉了我。

在等待收房的那一年中,我几次与父母去看那个尚在建设中的家。仰望那栋将会成为我家的楼房,一层层向上数着,直至那个楼层,憧憬着家的模样。家的所在,支撑起我对沈阳的归属感。终于,在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我抚着心口轻轻呼出一口气:我的家,就在沈阳。

去沈阳的家,要坐动车、地铁、公交车。好在近年来沈阳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交通愈加发达,奔赴新家的障碍渐渐消除,不断变化的沿途风景,成为这座城市巨大变化的印证。航空航天大学站地铁出口处,过街天桥稳稳矗立在十字路口上,无论行人从哪边走上去,都会安全而便捷地到达想要去的地方。昔日荒草丛中的废弃厂房,已被繁华气派的商场所替代,平坦宽敞的公路在蒲昌路上交会,红绿灯有序地指挥着过往的行人与车辆。河景公园沿南小河排列出无数个美丽河景,让人流连忘返。

哦,美丽的沈阳,回家的路总是充满了期盼与自豪,无论我身在何方,你的坐标就烙印在我的心间,让我铭记家的方向。

【三经九纬】

心之所向是吾乡

□沈阳发布评论员 许非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苏轼所作的词句,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乐观与豁达。现代人则不同,自由迁徙、身在异乡更多是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他们的内心中回响的是开拓梦想的激昂战歌。

这些人背起行李,怀揣着梦想来到沈阳。因为这里是一座可以托起人生梦想的城市,一座值得信任为之拼搏的城市。

这些曾经的外乡人,有朝气蓬勃、书写青春的毕业生;有日复一日挥洒汗水的城市建设者;有被广阔市场前景吸引来的生意人;有憧憬着成家立业、幸福未来的打工者。他们抱着希望来到这里,看到、听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友好:热情豪爽的本地市民、物美价廉的消费环境、现代便捷的城市设施、厚重深邃的文化氛围,还有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才尽其用的创业土壤、一流品质的民生保障……这一切的一切让他们爱上沈阳,扎根沈阳,建设沈阳,与沈阳同呼吸,共成长。

无数个人奋斗史的背后,是沈阳振兴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场梦想与蓝图的“双向奔赴”,年轻人干事创业需要更大舞台,沈阳全面振兴突破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在大城市打拼并非易事,只有创造有利条件,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沈阳安身立命,都能过得上有幸福感、尊严感的生活,都能寻找到“家”的温暖归宿,才会有更多人才汇聚于此,扎根于此,为这座城市带来勃勃生机。

奉献出青春与汗水的新沈阳人,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开拓者,更是这座城市的人民英雄。他们见证了沈阳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把人生融入这座城市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共同托起沈阳的明天。

为之奋斗过的人生,才是心之所向,才是家之所在。

- - -

沈阳日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启动“家在沈阳”主题征文活动

推出“家在沈阳”专栏

邀请您讲述与沈阳的故事,展现身边的变化,分享奔跑的喜悦,述说身边的感动,倾诉念家的乡愁……

●来稿篇幅在800-1000字为宜。

投稿方式

电子信箱投稿

syrbzbs2017@163.com

客户端投稿

在各大下载市场,下载并登录“沈阳发布”APP,在“我的”—“我要报料”中进行投稿。

沈阳沈阳我的家乡(家在沈阳我的沈阳)(6)

邮寄投稿

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沈阳日报新闻编辑中心

邮编:110014

摄影:张文魁

,